快好知 kuaihz

不要高估区块链的现在,不要低估区块链的未来

10月25日,区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有了一个定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要理解以区块链为名的一组技术和它们的应用,我们不妨回到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历程中去看,尝试着用对比、沿着过往展望来理解这一新兴技术的可能。

区块链是一组技术与应用的组合,是现有的互联网技术的大升级,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一些应用场景。自2009年它随着比特币系统萌芽以来,已经过了近十年的概念验证阶段(也在2017年成为狂热与泡沫的一部分)。中国决定大力发展区块技术与产业,将可能大幅加快真正的区块链应用的进程。

但我们要注意到,现状是区块技术仍处在极早期,是需要做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的时期。

区块链的现在相当于1994年的互联网

在解读区块技术是什么以及它有什么用之前,值得花时间回顾一下历史。对照历史看,我们大略可以说,区块链的现在相当于1994年的互联网。

过去十年,我们都感受到了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领先和它带来的便利,比如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微信与钉钉等移动通信工具、滴滴打车与美团外卖等生活应用都成为普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上进入11月,十年前2009年“双11”,阿里巴巴公布的交易额仅是5000万元,而2018年这一数字是2135亿元。现在,个人、企业、政府都感受到全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这通常也被称为 “数字经济”。

这使得很多人都难以回想四分之一个世纪前,1994年前后的互联网是什么样。那时的互联网缺少很多最基本的东西,1994年4月,做浏览器的网景公司(Netscape)刚刚成立,对普通用户来说最不可或缺的浏览器才进入大众视野。当然它的发展非常快,不到一年半后的1995年8月网景上市,引发互联网热潮。雅虎公司也是要到1994年1月才成立,两年后的1996年4月IPO。对中国互联网来说,要到1998年前后,早期的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后来的BAT三巨头(百度、阿里、腾讯)才相继成立。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趋势及其中的跌宕起伏可能是相似的。可借用网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的做法与看法来看:早年他“创造”了浏览器,2011年他作为风险投资人倡导和推动我们在经历的趋势,用他的原话是“软件正在吞噬这个世界”,而在2014年他已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讨论“比特币为何重要”。其他人也呼应了安德森的看法,2015年《经济学人》做了现在仍然被广泛引用的将区块链视为“信任机器”的封面报道。

把现在的区块技术和应用看成是1994年初的互联网,这就是我们对区块技术的判断:尚在萌芽,远未起飞。熟悉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人也都知道,互联网在2000年经历了泡沫破灭,然后才逐步发展出现在的互联网,现在很多人相信数字化一切的未来正在到来。这么做历史对比,我想说的正是文章标题的看法:不要高估区块链的现在,不要低估区块链的未来。或用一位朋友在2017年底说的话,对于区块链这个新兴技术,应该“早早进、慢慢来”。

理解区块技术:数字事物的独立的可验证性

可将区块链和互联网对比,是因为它是现有互联网技术的升级,现有的互联网是一组技术,而区块链带来了现有互联网缺少、而又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一组新的技术。我们暂不急着钻到区块链这一组技术的具体细节中去,而可先从结果看或从从高空俯瞰。简单地说,区块链在技术上补足了现有互联网一直以来缺失的一环,现有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是用于信息的表示与传播的,而区块链则是用于价值的表示与转移的,且无需可信第三方中介。区块链是现有互联网的升级迭代,人们因而称现有的互联网是“信息互联网”,新增出来的另一半则被称为“价值互联网”。

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这其中说的的信息与价值两个概念,可用来理解区块技术的作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都是为信息的传播设计的,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复制,比如说,即便是严格受版权保护的电视剧视频,为了让用户便利地观看,实际上网络上的服务器设备上、我们的电脑设备上都复制有大量的副本(或缓存片段),视频平台仅是增加一些机制来判断我作为用户是否已经付费可以观看这个剧集。

但是,当我们谈到价值时,复制的方式就不那么可行了,价值要的不是传播,而是转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复印一张钞票,把复制品给人家算付过钱了,我们也不能拍一张苹果的照片给别人算是把苹果给人家了。价值所需要的方式是转移:一个东西我给你,我就没有了。现有的互联网要实现价值转移必须做很多事,最直观的一种现象是,出现了很多的可信第三方中介,我们要转现金给其他人时,需要经过支付宝、PayPal等中介。

源自比特币系统的区块技术带来的变革从基础的技术层次为价值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数字世界,两个人可以进行表示价值的事物的转移,无需任何中介。用白话说,我们先不管比特币究竟值多少钱,我们只是假设它代表某种价值,在数字世界,我可以把比特币转给你,无需任何中介。

现在被称为“区块技术”的一组技术在比特币系统完成了最初的萌芽、验证,又经历了多轮的技术迭代(通常区分为区块链1.0、2.0、3.0),现在成为价值互联网的技术基石。不管是区块链业内还是业外的人都喜欢争论比特币是不是值现在的价格、是不是骗人“割韭菜”,其实真正重要的是背后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了核心特性之后的应用。

为对比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区块技术,我们去各自看一个它们的根本特性——超链接(hyperlink)与可验证性(verifiable)。实际上我认为这分别是它们的最重要特性。

蒂姆·伯纳斯-李“发明”的万维网(WWW)的最内核处是“超链接”,信息的表示、信息的传播、信息的搜寻都被超链接给连起来了,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知的互联网。我们已经体会到它的变革力量:信息的流动、人际的交互、商品的交易,以及工作中的协作、组织间的合作和人们畅想的产业互联网。

区块链的最内核处也有一个跟“超链接”相似的朴素的事物,它是,一组数字组成的事物的独立的可验证性,无需第三方可信中介。有了独立可验证性之后,它也就可以在数字世界里属于某个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转移。第一次,在数字世界中,不依赖任何第三方,一个数字事物可以自己证明自己:我是我,我没有被修改过。在实体世界中,可验证性不是什么问题,一个签名的文件绝大多数情况可以自己证明自己。在数字世界中,由于之前数字组成的事物是可复制的,很难独立可验证。现在,有了区块链之后,数字事物也有了这个特性。

因此,我认为,区块技术的独特特性是,它可用来创造数字世界中的一个独立的可验证事物。在我们越来越多的个人生活、经济活动进入到数字空间后,这个看似微小的技术特性可能演变为巨大的可能。在即将全面数字化的时刻,我们需要它,而它又恰好来到。

我们每天在研究的区块技术,都是为了更好地用它来创建独立可验证的数字事物。我们在尝试的区块链应用,都是围绕这个特性展开的。比如,区块链电子发票是独立可验证的,对个人而言一个电子文件可以作为报销的凭据,对企业与政府部门而言一个电子文件可以作为纳税的证明。过去在法律实践中,纸质的合同、证据有着较高的地位,而随着技术进步和法律演进,数字文件(电子证据)也正逐步取得平等的法律地位。现在仍然没有被广泛认可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则是较为前沿因而也是边缘的尝试,但抛开争议看,它们确是一种独立可验证的数字事物,各种对的尝试、错的尝试都将影响到未来的价值互联网。

看清楚区块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创建“独立可验证的数字事物”这个最核心的特性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去尝试区块链在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产业协同、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中国政策作为大多是有预见性的

根据过往的记录,我们认为中国官方在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上的相关判断大多是有预见性的,因而新的政策动向可引导我们更好地探索未来。中国的政策对早先的比特币、数字货币和现在的区块链产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事后证明大多是正确的。

201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定调,“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是货币、也不应作为货币使用。6年后,这是几乎所有人公认的事实。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也被通俗称为“94文件”,两年后看,代币融资并不可行,至少易生大弊端。

同时,中国对央行数字货币(央行也称为 DCEP,Digital Currency 数字货币、Electronic Pay电子支付 )的研究与试验是非常领先的。依这样的视角看,这一次,最高层对区块技术与应用的表态,可能推动中国较好地抓住这一新兴技术的机遇,既包括核心技术研发上的,也包括应用上的,亦包括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加以管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区块  区块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高估  高估词条  低估  低估词条  未来  未来词条  
智库

 公众人物如何影响中国政策变迁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公众人物,他们以其特有的职业身份或专业技能,通过公共舆论影响政府议程,最终加速或直接导致了公共政策的变迁。这些公众人物具有清晰判然...(展开)

智库

 解读“就业压力”之谜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增长,但劳动力负增长,存在“就业压力”之谜。对此,我们研究发现:就业压力上升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由劳动投入转向资本积累、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展开)

智库

 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

一、以人权约法为号召的宪政运动人权派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胡适、罗隆基等一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他们以《新月》杂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