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历史上,2019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在过去一年中,以中美贸易战、日韩贸易纠纷、美欧、美日、美加、美墨等贸易争端为代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原则似乎都受到了挑战。除此以外,反全球化的抗议活动则在世界各地不断发酵。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冷战后延续将近三十年的全球化进程结束了吗?
尽管可能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及更进一步的观察,但就现阶段,安邦咨询(ANBOUND)国际关系中心研究员潘宇认为:全球化没有结束,但其运作的路径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如果说过去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源及商品的流通与交换,未来的全球化将逐步转为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本质上是一种空间的融合与发展。而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只有认识到这种转变并适时做出调整的国家及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生存下来。
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是,全球化从来不仅仅是经济要素的跨国流动。全球化的本质实际上是各个社会和国家之间在空间上的融合与重叠。过去的全球化进程集中体现在经济领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其他要素的流动还缺乏足够的社会及技术基础。举例来说,冷战后人口的跨国流动不断普遍化的背后是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由教育和科技水平提高所造成的信息及语言门槛的下降,以及政治壁垒的坍塌。而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区域之间连通性的不断加强,全球化正在由经济领域逐渐发展到社会、文化与制度领域。换句话说,世界正在从意识层面不断连为一个整体。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全球化实际上是一种随着人类技术进步而必然发生的大趋势,原因在于,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其生活空间将不可避免的扩大,空间上的融合进而不可避免。
在此基础上,2019年(经济)全球化层面的波动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路径发生转变的“阵痛期”。如果说,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利益分配的相对不平衡,那么这种不平衡正在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络)被更多人所熟知,进而在一些地区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此外,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大幅加快,不同国家与文明之间开始接触对方的文化、传统与制度。这一过程有时以融合结束,但有时也会表现为某一种文化的单方面扩张或文化之间的冲突。举例来说,曾经的“阿拉伯之春”实际上就是社交网络时代美国文化对于其他地区的一种单方面占领后的表现。另一个例子是,一些拉美、非洲地区虽然在总体发展水平上相对落后,但却有着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制度。随着信息流速度的加快,他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常规意义上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负面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冲突的表现。
那么,在这种新型的全球化模式面前,什么样的国家和个体才能不被淘汰?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值得持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然而,历史并不会因某个人、某个企业乃至某个国家的意愿而停下自己的脚步。因此,有必要在这里给出一些初步的观察与结论。
首先,独立于全球化进程之外是不现实的。原因在于,进入全球化体系之中的红利是难以想象的。实际上,在冷战后仍然独立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伊朗与朝鲜目前都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此外,与过去主要以经济要素流通为主的全球化模式不同,未来的全球化将逐步转向信息的全球化流通,而这种趋势几乎是无法阻挡的。因为没有任何国家或者组织能够完全杜绝自己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因此,更为实际的考虑是如何调整自身来适应全球化模式的转变。
尽管在现阶段还难以对未来的全球化模式做出一个系统性的定论,但已经可以观察到一些初步的表现:第一,科技革命改变了过去的商业模式,未来的产业发展恐怕将与科技越来越紧密地结合。第二,随着社交网络技术的出现,全球化的网络已经深入到国家内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向整个世界发布信息,并随即产生连锁性反应。而这种趋势从长期来看恐怕也是无法避免的。第三,未来的全球化将不断从经济层面转向文化和信息层面。第四,经济层面的全球化将由货物的流通向服务业的跨国发展转变。第五,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取代过去的生产能力,成为未来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最主要标尺。最后,在全球化模式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冲突的可能性正在不断上升。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及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尤其需要转变过去的思路,放弃过去“在商言商”的思维模式。
首先,随着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一种积极主动的领导策略对于国家或者企业来说都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快速变化的局势做出及时的反应。
其次,政府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当地的社会特点,并尤其关注经济活动可能会造成的社会影响,从而避免战略上的误判及突发事件。过去将经济合作局限在国家或企业之间的做法如今已经不现实了。
最后,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全球化不断向文化层面深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有足够凝聚力的自身文化,才能确保不被强势文化所吸收。但与此同时,这种文化还需要保持足够的包容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在信息交换中实现进步,从而避免在新的全球化模式中掉队。
回顾2019年的历史,我们过去理解的全球化正在发生转变。但毫无疑问,全球化并没有也不会结束。而只有积极适应这种新的趋势,国家和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全球化模式中激流勇进,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