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下旬,李克强、安倍晋三和文在寅联手出席在成都举行的中日韩峰会。会议明确指出,中日韩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坚定支持者,这指的是11月6日在曼谷进行的RCEP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15个成员国(东盟10国加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式宣布结束谈判,区域性经贸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新进展。李克强还大声疾呼,应当落实 “曼谷共识”,“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确保2020年正式签署协议“。虽然在曼谷峰会的最后一分钟出现了印度退出的不尽人意的发展,但这次突破无疑是东亚经济整合的一件大事,具有几个战略层次上的意义。
第一,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最近几年来在特朗普主政的美国的大力鼓吹下,单边主义、双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大有压倒多边主义的势头。而现在的RCEP就吹响了多边贸易整合的新号角,出现了这个涵盖面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RCEP覆盖的地区和国家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接近40%,GDP约27万亿美元,占全球年生产总值30%,协定一旦达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图片来自Asia Pacific Research Network
第二,从区域的角度来看,自二战以来世界上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经济区域的整合过程中,欧洲有欧盟 (EU),北美有美墨加(从NAFTA到USMCA),而东亚一直是滞后的。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干扰了区域经济整合。这主要表现在中日韩这三个东亚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经常是争斗大于合作,而东盟又无法真正起到领导作用。就像欧盟中的德国和法国,只有德法和解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欧盟。所以中日两国(以及韩国)的携手合作,发挥主导作用并协调和东盟的关系,就会在今后RCEP的发展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新曙光。
第三,对中国来讲,中日韩峰会和RCEP的进展也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战略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中美贸易战不断激化并呈长期化的趋势,中国有必要在和美国不脱钩的情况下,在外交、经济各个领域中另辟蹊径。中国这几年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和现在中日韩和RCEP的峰回路转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尽管美国也在2019年11月启动了其在亚太地区的“蓝点网络计划”,用以推动美国的标准和规范,但它并无法阻挡中日韩和RCEP区域经济整合的进程。
第四,和TPP相比,RCEP在规则标准上可能还没有达到那样高的水平,但也不失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锻炼磨合的阶段。而且这样一来,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就更具有灵活性,也增加了东亚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可行性。
图片来自The Aisa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