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时间7月13日晚,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表示,特朗普政府计划取消美国和中国审计机关之间的协议,此举可能预示着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将受到美国审计监督机构更严格的审核。
2013年,中美审计机关曾签署交换审计文件协议,该协议将允许美国上市公司财务监督委员会(PCAOB)查看中国审计机构持有的审计记录和其他文件,同时赋予了中国监管机构监察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金融情况的权力。该协议最初受到中方的欢迎,是因为此举被视为在获取受美严密保护的中国金融信息方面所做的重要突破,并为中国监管机构赋予了合法性标志。
不过,PCAOB长期以来一直抱怨中国监管机构未能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导致PCAOB对于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审计情况缺乏了解。美国经济增长、能源和环境部副部长凯斯?克拉希(Keith Krach)表示,由于中方机构审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导致美国股东承担中美企业信息不对等的风险,将美国公司置于不利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黄金标准地位也受到侵蚀。因此,终止协议的计划迫在眉睫。
目前,尚不清楚中美两国政府何时或如何撤销审计协议。虽然协议终止并不会直接威胁在美国交易所交易的中国公司的上市地位,但是美国政府有关终止该协议的讨论却意味着,美国当局对投资者持有大量信息不透明的中国公司股票的现象感到日益担忧。
实际上,美国有关部门针对审计监管问题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根据路透社的汇总,包括:(1)5月,美国对一个掌管400亿美元联邦政府雇员养老基金的委员会施加压力,迫使其停止追踪包括中国公司的指数基金投资方案。理由是由于投资者可获得的披露信息不足,而且中国法律规定的保护措施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2)6月初,特朗普指派包括负责监督PCAOB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杰伊?克莱顿((Jay Clayton))在内的一批官员,在60天内提出建议措施,以避免由于中方未能及时披露信息而导致PCAOB注册的审计机构无法按照美国证券法进行审计工作,减少美国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等而承担风险。(3)7月初,PCAOB主席威廉?杜恩克(William Duhnke)表示,对中方监管机构履行其监督披露、防止审计欺诈的职责,持怀疑态度。(4)近日,美国国会施加压力,共和党领导的参议院提交了一项法案,禁止任何连续三年未遵守PCAOB审计规定的外国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如果该法案获得众议院批准,再由总统签署后将成为法律。
从这些措施可以看到,美国收紧中资企业审计监管的做法是全面而系统的安排,其目标早已超越了对于中资企业个体的监管,而是转向了直接挑战中国的监管制度。在中国方面,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变化与美国所希望的相背而行。一个重要信号是,今年3月,中国修改了证券法,该法律禁止在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情况下,与海外监管机构共享任何与证券有关的文件。这一法律层面的变化,也间接促使美国当局尽快采取措施来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对中国审计监管进行施压的做法,得到了来自市场的赞同。一些美国投资者希望维持该协议,因为美国终止审计协议可能剥夺投资者获得高收益的机会。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美国投资者对该协议提出了质疑。在他们看来,中美审计协议为中国公司“系统性的欺诈”提供了制度保护,这是美国保护本土投资环境的一个巨大漏洞。如果美国继续允许中国公司在未遵守基本的美国证券和审计标准的情况下,仍然从美国投资者处筹集数万亿美元,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
在中美两国正在发生的“制度化脱钩”中,类似审计监管制度是非常典型的一种。过去,基于商业利益与合作意愿,两国对监管制度的不同尚能“求同存异”,对一些与美国监管制度不同的做法并未较真。但现在情况不同,在中美地缘政治关系显著恶化,双方以制裁与反制裁来相互博弈时,过去的制度漏洞和灰色领域都会成为“找茬”的借口。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对中国来说,撤销中美审计协议属于制度性的破坏,它比两国外交上的恶语相向(互怼)更具有杀伤力,因为它拆掉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合作制度。这类制度一旦基于美国的法律被拆除,再进行恢复或重建将会难度极大,因为这需要重启美国的立法或法律修订过程。
中美地缘政治现状暂时难以扭转,双边关系还会继续恶化。但对于两国政治家来说,仍然需要保持一些基本理性,在基本的贸易、投资、市场准入、金融监管、人员交流等近似“刚性”的合作需求方面,仍需要保留一定的空间,至少要维持现状,而不是连根铲除。在历史周期的巨轮之下,地缘政治关系也会有周期变化,我们需要为今后的合作与沟通保留基本的渠道和空间。
美国如果撤销中美审计协议将会造成制度性的破坏,将使中美两国的“制度化脱钩”更进一步,这将对两国今后的经济合作造成持久损害。两国的政治家需要保持理性,为未来的合作保留基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