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下猛药与深水区改革的抉择

随着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显现和加深,学者们不断提出越来越猛的药方。不仅要发放消费券,还要发放现金券,额度越来越大;不仅主张建立中小企业稳定基金,还主张建立出口稳定基金;加大新基建投资,祭出基础设施REITs新利器;提高赤字率,发行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越来越突破债务率底线;另辟预算蹊径,建立专门预算和专门账户。一揽子庞大财政刺激计划,对于百年不遇的经济衰退,确实很有必要,但本文对此却隐隐泛起丝丝不安,促增长与防风险如何权衡?是该触碰深水区改革的时候了吗?

一、财政刺激政策乘数效应并不高

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变小,过度刺激效率低。凯恩斯在大危机时提出财政刺激政策主张,但乘数效应有限,因而财政刺激政策有饮鸩止渴之说。政府财政投资乘数=1/(1-?c/?y),经济衰退使人们不敢消费,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较少,政府投资乘数在经济衰退期间变小。当现期新增消费比前期消费还要少时,政府投资乘数小于1,即投资额比拉动额还要大,政府资源浪费。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在经济衰退时的效果显然是比较差的。

二、消费救助仅适用于低收入群体

政府财力只允许救助低收入群体。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3.8%,为1987年以来最低增速。2020年一季度1-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3.9%、-21.4%和-26.1%。普惠性发放现金当然可以极大改进社会福利,但政府财力限制了这种可能性,具有托底功能的保障低收入者基本消费成为现实选择。

消费乘数不高使公共消费政策不能成为主要政策选择。根据现有文献,公共消费的乘数在-0.5至2.15之间,在私人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公共消费政策只能是短期、报复性的,不适用于对冲新冠疫情的中期性甚至长期性影响。

疫情缩小了居民收入不平等,但性质是劣性的,消费救助政策是好政策。不同于诸多学者认为的疫情使贫富差距拉大,本文认为,企业倒闭使高收入者收入剧减甚至清零,低收入者失业领消费救济,收入差距是缩小了,但这种收入差距缩小显然不是帕累托改进,不过,对低收入者的消费救助却是一个次优的现实选择。

三、不对所有企业都给予扶持

僵尸企业应该被淘汰。僵尸企业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痼疾,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没有太多社会需求,耗费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应该顺疫情摧枯拉朽之势,让他们彻底倒下。

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应该转型。政府融资平台在基建方面确实有其历史贡献,但累积的政府债务风险与日俱增,成为中国最大的隐性债务制造者。应该借疫情之机,彻底促其与政府脱钩,实现公司化转型。

主张税收优惠扶持,不主张补贴扶持。税收优惠鼓励的是能盈利的企业,而财政补贴是救助不盈利的企业。减税政策是普惠性的,有利于营造社会公平竞争环境,而财政补贴针对的特定群体企业,不利于公平竞争。

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但公共消费不大,只能采取适度策略。在理论上政府购买乘数比税收乘数大,西方国家正是看到了政府购买这一强大经济刺激功能,购买军事武器产品发动二战,拉动本国经济,走出大危机。但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建设保障性住房、基本养老设施、基本医疗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是可行的,但政府购买数量有限。

四、新基建运用PPP模式

新基建离开PPP是难以强劲推进的。新基建耗资巨大,单凭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入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开展。新基建投资乘数肯定是有的,但与传统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乘数效应不一定强,这就更需要借助PPP模式推进。PPP模式是政府向企业借款,可以由现行的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推进到科技领域。

基础设施REITs实操难度大,制度设计需要优化。如果说PPP是政府向企业借款,那么基础设施REITs则是政府通过资本市场向私人借款,但是实操难度较大。从供给看,基础设施REITs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是不允许暴利的,否则引起公众反对;从需求看,私人购买基础设施REITs产品的条件是其利润率价格高于理财产品利息率价格(比如4%),这对公益性产品定价要求过高。美国基础设施REITs的核心是加杠杆和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政策是基础设施REITs存在的基础,而中国目前底层资产质量谈不上好、收益率低,更需要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但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缺少了财政部门的参与,税收优惠政策缺失。

五、政府过度借债积累系统性风险

到目前,财政部提前下达2.29万亿元专项债,超过去年全年2.15万亿元规模。庞大的特别国债政策也在路上。时下有专家建议发债10万亿。借债规模增速趋势迅猛。

如果说PPP和基础设施REITs是向现在借钱,那么债务则是向未来借钱,由后人交税偿还。现行中国政府发债最大软约束是跨代预算软约束,向后人借钱不需要后人同意,而是由当代人说了算,从而显著积累系统性财政风险。

六、科技立国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现代增长理论的基石,该理论认为,相比于劳动和资本对增长的加法效应,科技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乘法效应,而且是长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科技立国战略迅速走出了经济萧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密集型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受疫情影响,加上美国贸易摩擦,当前中国出口受阻,应该采取科技立国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发科技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出口难问题。

七、体制机制改革

充分竞争和中性竞争。中国的市场化水平还不高,应该放松管制,开放市场,给市场主体更多的准入领域。拆分垄断性企业,扶持民营企业,形成竞争中性社会经济环境。消除要素流动壁垒(比如户籍制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形成充分竞争氛围。

市场深化。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深度推进“放管服”,促进市场深化改革。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在多级政府之间合理分解政府职能,试行地方财政破产制度,探索地方政府破产制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下猛药与深水区改革的抉择  深水  深水词条  抉择  抉择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智库

 共享经济该如何管理

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试图对于通过网络约车服务这个新现象予以规范和管理。然而,这个文件刚刚发布征求意见,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