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业企业做慈善,一定要给他们回报。这种回报可以是企业品牌建设,也可以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上。完全要求没有任何回报的慈善,并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5月6日,上海皮皮狗毛纺织有限公司CEO张翔,如此表述了他对商业与慈善的理解。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爱博士专项基金主任。
发端于2008年的汶川救助,目前已衍生为运营一个专业NGO组织的大计划,张翔对于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反思和评价。
慈善之道
5·12汶川大地震这一震惊全球的悲剧,对于中国民间慈善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激发作用。
皮皮狗公司的慈善事业也正发端于此。如今,张翔和皮皮狗公司董事长谢灵山,都已是汶川荣誉市民。
2008年12月,地震后灾区的第一个冬天,皮皮狗公司为灾区捐献了价值近人民币300万元的毛绒服饰,重点关注汶川县下属乡镇基层工作人员。
“当时,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自己是受灾者,同时他们还在救助群众,但他们自身却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关注。”张翔表示。
这场命名为“皮皮狗羊绒·冬日暖阳——关注汶川灾后第一个冬天”专项慈善活动在申城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新年大型慈善活动“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活动中的一项,也赢得了媒体的关注。
当然,这家民营企业自身也获得了商业价值,其品牌塑造也获得了新的内涵。为此,皮皮狗公司也受到一些质疑,比如是做慈善还是做营销?慈善的动机是否不纯?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带着目的的善行不值得表扬和推崇。但张翔却有着不同的解读。
在他看来,慈善公益事业并不排斥商业价值,事实上,要求做慈善者不求回报,不能抱有任何目的去做慈善,本身就是对慈善理解的误区。
他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对于带着各种目的的慈善,也不应该全盘否定。一味要求完全无回报的慈善行为,其实是不利于慈善事业的长期发展的。
转型基金会
对皮皮狗来说,2008年的冬天只是个开始。
张翔逐步意识到,以企业为主体,有不少局限性,要持续发展慈善事业,需要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平台,一个专门的慈善组织,更能集合社会的资源。从那时起,他便开始酝酿从“企业公益行动”到“专业公益组织”的蜕变。
4月14日,张翔和皮皮狗公司董事长谢灵山共同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50万元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爱博士专项基金”,定向用于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等慈善公益事业。虽然启动资金脱胎于皮皮狗公司的两位高层,但张翔强调,专项基金只是个人出资,与公司并无关联。
基金之所以尽量淡化企业和个人色彩,也是为了以后更好地集合社会企业资源。
对于“爱博士”这个名字,张翔表示,希望打造一个“公益博士”的形象,以创新的方式去做慈善。张翔认为,捐钱捐物还是比较初级的慈善阶段,其更倾向于塑造“智力公益、持续公益”的形象。
记者了解到,爱博士基金受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直接领导,由爱博士基金管理委员会独立运行管理。基金可接受原捐赠方和社会各界的慈善捐赠,所有捐赠款物必须直接进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爱博士专项基金账户。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目前下属有170多个专项基金,但张翔认为,类似爱博士这样,自己专业运营的,不是很多。“很多公司捐建了专项基金,并不太涉足运营管理,只是类似一个冠名,但我们不希望这样。”“我们做这个专项基金,不仅希望投些钱,更希望做些事。”
公益新思维
这个目前刚刚启动的专项基金,已在酝酿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
张翔告诉记者,基金会马上要运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计划捐赠15万元人民币,资助汶川县萝卜寨羌族文化展销中心建设。中心的建设,将配合萝卜寨村的灾后重建和开发,按照独具特色的萝卜寨四千年黄泥羌寨风格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基金会希望能帮助汶川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资金援助。
爱博士基金已开展“汶川县文化旅游产业重建与开发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希望能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理念,结合汶川当地的实际,提出汶川县文化旅游产业重建与开发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但张翔认为,“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很初级、很初级的阶段。”
在他看来,政府、企业和NGO组织应是社会的三大支柱。以美国为例,在第三部门就业的人数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慈善捐款占到美国GDP的约10%,各类基金会约5万家,但中国的NGO目前几乎还是刚刚起步,与国际社会的发展显然还相差较远。
张翔认为,政府也已逐步意识到,给民间组织更多的机会,才是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支柱。“起步在专业公益,推动在政府公益,发力在企业公益,成功在平民公益。”据其了解,上海市民政局将拨款1000万资金,面向社会公益组织公开招标,希望用类似“公益创投”的方式来发动民间组织的力量。
政府则将更多地购买服务,以帮助民间公益组织成长。
而在他看来,现阶段,企业是最具备资源和实力去做公益的,专业公益组织则能帮助各方更好地集合资源,更专业化、长期化地发展公益事业。
专业公益组织,自身也要有更强的造血能力。张翔认为,公益组织不应以盈利为目的,如果有利润也会持续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不排斥公益组织盈利,但盈利是分配掉,还是继续用于基金会的进一步发展,是评判合理合法与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