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应对北方极端干旱,水权水价改革当提上日程

       在中国北方肆虐了多月的旱灾目前已波及12省市,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进一步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对于中国而言,近年极端气候事件似乎来得太多、太快了些:从2006年的川渝干旱到2007年的淮河水患,再到2008年的南方冰灾和2009年的北方大旱,令人略无喘息之机。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其灾域之广、灾种之多、灾情之重、受灾人口之众,在世界范围内都少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程度不断加剧,未来中国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而在气候灾难面前最脆弱的当属水资源、农牧业、森林与自然生态系统、海岸带。

        以水资源为例。目前中国实际可利用的全部淡水资源量仅为11000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超过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且分布极不均衡。其中,对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为海河、滦河流域,其次为淮河、黄河流域,恰好是此次旱灾所覆盖的区域。据统计,近20年来黄河、淮河、海河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显然,气候变化加大了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化趋势,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中国北方小麦产区占据了中国粮食供应的半壁江山,因此这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对2009年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显然,应对这场自然灾害决不应是一省一地之事,而应举全国之力共赴时艰。

       从长远来看,中国应将预防极端气候事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特别是要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一方面是从政府层面自上而下推动,要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和支持公民社会层面的自发行为。气候变化、水资源等议题涉及国计民生,利益攸关处,虽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概莫能外。往大处说,从各国经验来看,公民社会组织投身于气候变化的讨论中,对许多决议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起了重要作用;往小处说,虽然人们无法控制自然界变化,但是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能源使用效率高的产品和方式,例如节能灯、节能冰箱、混合动力车。个人行为的小小改变,其累积效应却无疑是巨大的。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日益引起中国民众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一现象,政府应善于引导其正面作用。

       就短期来看,中国农业很难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因此,在财政刺激方案中加大对节水农业的资金投入,虽属亡羊补牢之举,但依然为时未晚。同时,在水资源稀缺这个给定的硬约束下,如果能够通过水权和水价制度改革、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力量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北方农业仍有更广阔的发展潜力。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一些省市面临长期缺水的客观形势,但并非人人都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特别是一些企业、城镇用户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因此,需要尽快推动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例如,在一些严重干旱区,要全面开征水资源费和排污费,体现有偿使用的原则。正如世界银行报告所建议的,“要对节水技术和行动加以激励,就应该让水价反映稀缺价值。”当然,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农民和弱势群体予以补贴,并进一步通过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对其进行保护。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水价  水价词条  干旱  干旱词条  日程  日程词条  极端  极端词条  应对  应对词条  
公益

 卖场+捐赠+义工招募 京慈善超市...

 慈善超市运行三月亏中求生  造血能力尚未形成,计划招募义工作为主要执行和维护者,以降低人工成本;年内推广至西城所有街道  企业化运作的慈善超市,卖场+捐赠+义...(展开)

公益

 NGO与政府沟通不足自身实力弱 ...

 民间环保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最需要的是政府支持、公众参与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在2011年“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典礼上,资深评委、原上海市环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