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益时报特别报道:四川NGO网上通缉志愿者

特别报道

     “网络通缉令”虽然不同于公安机关发布的通缉令,没有法律效力,然而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的飞快速度,它发挥着不逊于公安机关“通缉令”的效果。

      NGO备灾中心作为一个震后新成立的草根组织,短时间内创造了受人称赞的NGO参与救灾的汉旺模式,日前再次“行”出惊人,勇敢利用网络形式曝光“问题志愿者”。

     也许这件事引人关注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是否滥用“网络通缉令”资源上,而应关注志愿者这一特殊群体本身的自我管理与被管理。

■ 公益时报记者 宋 扬    

    

      3月的中国NGO界风平浪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一条网上“通缉”志愿者消息却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无数波澜。

NGO发布网上“通缉令”

     3月2日,NGO备灾中心(以下简称备灾中心)在机构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题为《关于对志愿者胥波违规使用捐赠款及违规发放捐赠物资的处理决定》的消息,文中称,备灾中心志愿者胥波“有违规使用个人捐赠款(人民币1300元),以及违规发放捐赠物资(红蜻蜓食用油240瓶)等行为”,备灾中心已经向公安局报案。

     文中表示,胥波“在事情败露后谎称腰部受到伤害,需要到医院就医,借此机会逃逸,如有知其下落者请与公安机关联系,或与NGO备灾中心联系。”

     文中附有胥波的照片,以及胥波身份证的扫描件。这则附有照片和身份证信息的消息,日后激起了千层浪,引来了无数的非议。

     因为备灾中心网站的访问量并不大,这条消息登载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3月3日下午1点左右,中国草根NGO的门户网站“NGO发展交流网”也转载了这则新闻,题为《NGO备灾中心关于对志愿者胥波违规使用捐赠款及违规发放捐赠物资的处理决定》,风浪便从这里开始了。

     消息登载后,立刻引来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表示,公安机关还在调查中,机构就这样公布消息,太草率了;有人说,胥波只是NGO的一个志愿者,出现问题怎么会是反贪局查他,甚为奇怪;也有人认为,备灾中心是在炒作自己;更有甚者,怀疑备灾中心自身有问题,把志愿者胥波当成了替罪羊。

     发展交流网转载这篇文章并没有附带照片,只是在文章最后注释,原文附带了志愿者胥波的生活近照及身份证扫描件,为避免造成更大影响,编辑特将两张照片隐去不发。

     随后网友们发现了备灾中心的网站公布的胥波的照片和身份证信息,有人表示备灾中心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呼吁律师替胥波维权。

     备灾中心注意到网友们强烈的不满情绪,3月4日下午5点,在发展交流网发出了《NGO备灾中心关于对志愿者胥波事件的补充说明》,进一步介绍了胥波事件的细节,称“胥波贪污捐赠款,利用捐赠物资换取个人利益等行为。同时,胥波还涉嫌诈骗本地个体工商户、建筑材料公司钱财行为,受害者已经单独向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NGO备灾中心表示,“将此事公开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更多的人或者组织上当受骗,当然NGO备灾中心在公开的方式上存在争议,在此我们向关心和支持我们的朋友们致歉!”

志愿者“贪污”捐赠款物?

     “NGO备灾中心副秘书长陈渡强在2月份例行巡视的时候,发现胥波存在一些财务上的问题。”张国远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张国远的描述,今年1月的时候,美国人sandy去了备灾中心汉旺办公室,当即决定捐赠1300元给备灾中心,用于帮助当地社区居民买山羊。

     “根据规定,项目办公室是不能接受捐赠的,但是捐赠者在兴头上,临时决定捐赠,如果让sandy回到成都再捐赠,sandy一定觉得麻烦,所以没有按照程序,允许汉旺办公室接受捐赠,并开据了收条。”张国远说。

     当时汉旺项目办公室的常驻工作人员只有胥波,正是他接受了这笔赠款。

 

     陈渡强在巡视时,发现胥波并没有购买山羊,而这笔钱不知去向。同时,陈渡强发现,项目办库存的食用油中少了240瓶。

   “根据规定,要项目办负责人签字,才能使用库存物品,而胥波只是一个库管员,无权使用物资。”张国远说。

     在后来的调查中,当地的社区居民告诉备灾中心工作人员,这些食用油被拉到了当地的一个火锅店,据张国远说,火锅店的老板是胥波到汉旺后认的干亲家。

     “240瓶食用油拉了整整一车,很多当地人都看到了,他们知道这些油是备灾中心的,他们就想这些油应该是给他们的,怎么给火锅店呢?”张国远说。

     “发现这些问题后,胥波闪烁其词,说身体不舒服,要去成都看病,第二天就走了。”张国远说。胥波走后,备灾中心一直在联络他,可胥波的手机先是无法接通,接着是关机,最后干脆停机了。

     胥波走后,备灾中心开始向汉旺百姓了解胥波的情况,“发现他在当地有很多欠款,买彩票欠的钱、买烟欠的钱,有上千元。”张国远说,另外还有一些个体商户表示,胥波因为备灾中心的一些项目欠了材料款,但是这些钱备灾中心全部已经拨付给项目办了。

     张国远说胥波在汉旺的作为,让当地居民对备灾中心颇有微辞,前一阵他去汉旺时,很多当地人问他这个事情。“我觉得很丢人”。

     当张国远和同事们把所有资料汇集到一起,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于是就向当地公安局报警,警方认为胥波存在“职务侵占”行为,于是联合反贪局一同处理这件事情。

     “发生了这种事情,我们在感情上很难接受,于是,我们把消息贴在网上,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但公开胥波个人信息,确实有点过了。”当谈到公开胥波照片和身份证信息时,张国远表示,备灾中心的做法肯定是不妥的。

     “如果他能坐下来和我们谈而不是一走了之,我们也不会这么做。”张国远说,“备灾中心的人都是性情中人,胥波的作为让我们情感上很气愤。”

     虽然意识到做法不妥,但至今备灾中心的网站上依然公开着胥波的个人信息。“这代表我们的一种态度,不是撤下来的问题,即使有人代表胥波来维权,我们也不怕打官司。”张国远同时表示,备灾中心副秘书长是从业多年的职业律师,他清楚备灾中心的做法是否违法。

图为2008年6月中国发展简报编辑采访胥波时所摄备灾中心汉旺服务站照片

 

人性化NGO的制度漏洞

     2008年5月14日,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第三天,中国100多家NGO联合组成的“NGO四川地区救灾联合办公室”在成都成立,这个办公室正是备灾中心的前身。当时的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张国远任办公室总协调员。

     正是这个时候,四川人胥波来到了震区,“当时他做志愿者,就来到了我们这。”张国远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紧急救援工作逐渐结束,以紧急救援为使命的“NGO四川地区救灾联合办公室”也于2008年5月30日正式解散,各NGO按照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结合当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这时,张国远等人发起了备灾中心,延续“NGO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在绵竹市汉旺镇的后期工作,继续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胥波就一直留在了备灾中心,并成为备灾中心的全职志愿者。

     根据备灾中心的《全职志愿者手册》,备灾中心的志愿者分为“志愿者、全职志愿者实习生、全职志愿者”。

     而要成为一个全职志愿者,是要经过层层考核的,根据备灾中心《全职志愿者手册》,新聘全职志愿者被录用后,一律实行试用,试用期时间为三个月,试用期届满,通过考核者,可转为全职志愿者实习生,全职志愿者实习生满9个月,经考核合格后,签订正式全职志愿者服务协议。

     “其实,胥波个人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转为全职志愿者之前,我们都和他聊过,觉得他不适合做NGO工作。”张国远说,1981年出生的胥波,初中文化,此前只做过酒店服务员等零散的工作,他认为胥波的经历和个人能力并不适合在NGO工作。

     “NGO不像其他机构,都是很感性的,胥波在地震的时候过来做志愿者,那时候灾区条件很艰苦,天气非常热,每天做那么多工作,晚上睡简陋的帐篷,我们不好拒绝他。”

     张国远说,备灾中心有一个理念,就是给每个人一个发展的机会,就这样,备灾中心感性的机构文化最终还是把胥波留了下来。

     就这样,2008年9月开始,胥波成为备灾中心一名全职志愿者,根据备灾中心的规定,胥波每个月有1000元的基本工资,同时还有电话费、节假日补贴等津贴。

     “这在当地,是一份不算少的工资,完全可以维持他的个人生活开销。”张国远说。

      张国远介绍,因为汉旺项目办公室负责人手头工作很多,并没有常驻办公室,但汉旺项目办公室平时只有两个志愿者常驻,但随着一个志愿者的离开,“去年12月底开始,就只有胥波一个常驻”。

      而胥波事件,正是发生在他一个人驻守汉旺项目办公室期间。

      “作为一个团队,除了工作,应该多关心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对志愿者关心不够。”事发后,张国远和同事们也在反省,“机构对志愿者工作缺少评估,如果我们对工作能够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也许能规避风险。”

      备灾中心的核心成员,都是原来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张国远表示,团队核心成员之间交流很多,“我对自己的团队充满信心,但觉得志愿者有点难管理。”

      备灾中心成立至今,为其提供服务的志愿者总数超过500名,而胥波事件后,机构仅有几名社工专业的志愿者,帮助机构从事一些翻译工作,“完全不接触钱和物资,提供纯粹性的服务”。张国远说。

      张国远同时表示,其实去年12月份开始,备灾中心开始就鼓励几个志愿者组成一个小团队,备灾中心以招标的方式将项目交给他们去做,这样备灾中心不是与单个志愿者合作,减少了许多管理过程。

封口还是公开

     2008年6月开始,备灾中心以汉旺为服务地点,是向群众提供细致入围的软服务:他们给尚未通电的灾区放映电影,在当地建娱乐文化中心……

     在当时的灾区,大规模的紧急救援阶段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是漫长的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的过程,由政府的精力有限,无法做到细致入微,而NGO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因而备灾中心在汉旺做的事情,被媒体成为NGO救灾的汉旺模式。

     汉旺项目的成功,使得备灾中心获得了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备灾中心得已在成都民政部门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在成都设立了总部,之后在什邡也设立了项目办公室。

     NGO发生财务丑闻并不是第一次,但因为NGO是靠着良好的声誉,向基金会和公众争取善款而开展工作的,为了维持机构声誉,许多公益机构都选择了封口,像备灾中心这样勇于公布的却是凤毛麟角。

 

     张国远表示,事情发生后,备灾中心第一时间通知了相关捐赠款物的捐赠人,表示机构会补上相关的款物。“机构对几个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罚款,这些罚款用来填补漏洞。”

     同时,备灾中心也通知了机构的资助方,“捐助者并没有对我们丧失信心,还追加了几个捐赠。”

     消息公开后,在NGO圈内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显然出乎张国远和同事的意料,谈及其他机构对此的看法,张国远表示备灾中心不在乎别人的看法,“NGO圈内有太多不好的事情,我们觉得公开最重要,NGO以往就是太能包容,缺少法制意识,我们至少是NGO法制化的一个开始。”

     目前,警方和备灾中心依然无法联系到胥波,张国远和同事焦急的等待警方的处理结果,他们希望尽快向公众公布结果,恢复正常的工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网上通缉  网上通缉词条  公益时报  公益时报词条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词条  四川  四川词条  志愿者  志愿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