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童康康不幸被生父酒后殴打惨死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采访中,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浮出水面:对于孩子在家遭遇家庭暴力的现象,国内并无强有力的干预机构。
不仅仅是虐待罪
上海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律师吕炳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两天,康康的遭遇在他和他的同事中间引起持续的讨论。
讨论的焦点是康康的惨死到底属于虐待致死还是故意伤害?按照现行法律,故意伤害应判10年以上徒刑,虐待罪则判2~7年。
“应该对孩子进行尸检,看其身上有没有长期受虐留下的伤痕。但是,就个人意愿来说,我觉得这个父亲在打孩子的时候,用铁棍等凶器,未必没有‘故意’的主观倾向,所以我倾向重惩这个父亲,以示惩戒。”
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对于青少年家庭暴力问题,国内尚无有力的干预机构。比如上海,针对家庭暴力问题,有专门的防暴热线,虽然旨在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家庭暴力,但其处理的案例集中在妇女身上。
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事实上,国际上,包括我国的香港,对于青少年家庭暴力的研究都比较多,也比较全面,但在内地,这块的研究尚属空白。”上师大社工系主任张宇莲向记者分析,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育儿是家长的私事,孩子是家长的私人财产。大部分孩子,即使遭受家庭暴力,也多不愿和别人说。
但是在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家长对未成年人施暴,一经检举,就会有专门的机构上门,限制甚至取消家长的监护权。据悉,最近,上海市也已开始寻求与香港的合作,以探索预防未成年人家庭暴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