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第三部门登屏入镜

    作为第三部门,眼见初次登屏入镜,窃喜不必,电视媒体的困境自然需要支持探究,更为重要的是放眼第一第二部门,确立更高的使命,塑造自身强大的规则发展培育。

 

    廖晓义人气冲天。尽管,她是电视真人秀节目被PK下来的落败者。

 

    许多人都还记得那些镜头,在央视破天荒开办的2009中国慈善导航节目中,廖晓义用激情和坚守感动了观众,在规则慈善的节目评选机制中,廖晓义的乐和家园推广培训项目未能获得最终评选胜利而黯然出局。

 

    这个节目让人记住了廖晓义,这位草根NGO“地球村”的创办者。相应的,NGO首次以群像的身份走进荧屏,以镜头的方式展示自身的精神和努力。

 

    曾经在这个节目中担任评委的国务院法制办朱卫国处长如此评价,“这是中国第三部门首次与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一起占取公共传播时长,首次在荧屏舞台上证明第三部门的责任和理想”。

不一样的“真人秀”

 

    “这个节目并未脱离超女、快女等真人秀节目的窠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教授表示。真人秀节目有一条规律可循,往往被观众记忆深刻的人物往往不是冠军,而是落败者和出位的评委。廖晓义之善名远扬,亦与此规律暗合。

 

    另一位在观众心目中留下印象的恰是被节目主持人张绍刚称之为“毒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她的苛刻、犀利与率性点评,同样成功塑造了荧屏形象。

 

     不过中央电视台法制专题部副主任钱蔚并不愿意用简单的电视俗文化中的“真人秀”视点来看待这样一个节目。她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这样一种尝试具备严肃的文化传播的色彩,让专业学术和电视娱乐融为一体。

  

    当公益与娱乐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娱乐就不是俗不可耐的娱乐。钱蔚带领自己的团队似乎想探索一种别样的电视表达形式。从8月24日央视社会与法制频道《大家看法》栏目推出这个节目,钱蔚和她的团队用一个月时间打造了一场NGO PK。

 

    作为新闻传播圈子内人士,无论品赏评论,眼光自然会蒙上专业色彩。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传播形式于电视业而言,自然是一种创新行为。而作为公益慈善圈子里的人士,则当做开天辟地的一件事情欢欣鼓舞。

 

    杨团就很兴奋,她说,它首次将社会公益组织这个社会主体置于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大提升了公民社会理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它也相当出色地体现了“让规则引领慈善,让爱心更有力量”的栏目主旨,一个初生婴儿能有如此漂亮的模样,真的太令人惊讶了。

第三部门醒了?

 

    熟悉社会结构划分的人都明白学界将政府部门称之为第一部门,公司企业称之为第二部门,而把NGO等社会组织称之为第三部门。并且理想化地将和谐社会的构架称之为三足鼎立或者稳定三角形,只不过除了政府和市场,普通公众并未认识到第三部门的庐山面目。

 

    第三部门无法站稳脚跟,更没有像政府和市场一样强势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电视荧屏。

 

    许久以来,陌生、模糊的NGO面孔偶尔会占据一些平面媒体的工作日程中,零星的碎影也不过是偶然发生的骗捐事件。朱卫国用“参差不齐乃百态之源”来形容NGO受人忽视的现状,然而事实上第三部门连同政府、市场犬牙差互的地位都不曾有过。

 

    直到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些超越九八抗洪、非典等社会事件中NGO表现出来的潮流初次震撼社会,让人感动的力量背后,第三部门终于可以从层层叠叠的第一第二部门的缝隙中挤出一张略微清晰的脸给人看见。央视制作节目亦发衷于此,尽管作为商业电视台,追求收视率的想法会让他们把慈善作为一种收视卖点的要素设计进入节目之中,但是被选择本身就已经证明了第三部门开始强大,至少,具备了吸引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传媒业履行社会责任来评价央视的举动。公益领域知名的徐永光先生向来对媒介在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赞不绝口,甚至多次称媒体首领其功。对于央视此举,他自然不吝表扬,他认为这个节目的制作人员饱含推动慈善事业规则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制作播出了一个规模宏大、立意高远、内容丰富、切中要害、指导得法、追求公信力、无愧“导航”之谓的公益传播节目品牌。这个节目是一个里程碑,一定要继续办下去,把慈善行业发展的问题一网打尽,给出正确航向。

 

    这些评价不无不当,不过戴戴高帽的心思未尝没有。其言表明,第三部门应该对与这样一个破天荒横空出世的电视节目“感恩戴德”,事实上仍然表明第三部门的社会地位依然羸弱,尚需要非市场规则的救济或者说非市场规则的博弈手段未得其法。

 

    醒了?第三部门?欣喜也许还谈不上,正如廖晓义的努力,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全社会关注新农村建设(廖晓义口号)、关注第三部门发展的力量还不强大。第三部门还需要坚持下去、努力下去。

冰炭两途的融合之困?

 

    有国庆60周年的理由在,有汶川大地震激发公民社会萌芽的理由在,有央视首次推出专门慈善节目的创造性意义在,北大举办公益传播论坛就有了足够的理由。

 

    9月20日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对第三部门突围如饥似渴的部分学者及NGO、小试牛刀的央视“大家看法”节目组、新闻传播学的教授及学生济济一堂,为的是总结评价这样一种节目形式的社会意义,进一步推动公益传播的力量拓展。

 

    论坛设置的三个论题倒是很有意思,分别是“公益产业链的再造”、“慈善规则与规则慈善”、“公益传播与传播公益”。央视倒是放下了沾沾自喜的架子,专门来寻瑕问错,希望公益+娱乐的电视传播能够真正探索出一条好的路子出来。

 

    钱蔚的设想是,俗文化形式不可能突破电视传播的规律,但专业的、严肃的内容未尝不可融入。困境在于,如何融合?如何让专业规则融入到大众娱乐中去?

 

    这是电视的难题。

 

    更大的问题在于,公益产业链并未形成,所谓的捐赠额GDP占比、社会服务占比,第三部门贡献虽然有量的表现,但远未达到具备使用市场规则的资本,当商业媒体使用完第三部门的新闻价值,并且第三部门无力像市场游弋的公司企业一样提供节目成本时,非市场规则还能不能发挥作用?

 

    这是第三部门的困境。

 

    庄子的鲲鹏演化观惊世骇俗,但其前提是先有大鱼存在,才能抟扶摇羊角,化而为大鸟。因此作为第三部门,眼见初次登屏入镜,窃喜不必,电视媒体的困境自然需要支持探究,更为重要的是放眼第一第二部门,确立更高的使命,塑造自身强大的规则发展培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第三部门登屏入镜  部门  部门词条  第三部门登屏入镜词条  
公益

 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

  春节闲,写《话说水利》。可能是近期纠结水利的缘故,昨天晚上做了一梦:天下大旱,土地生烟,万物不生,人如饿狼,结群残杀……,被人追杀,走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