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之美,被称为是自然美、原始美、野性美。那里的世界第三极,是青藏高原;那里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是三条还保持着原生态自由流淌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那里的岷江、大渡河不仅有都江堰,富庶出天府之国且造福人民已2600余年,也有红军飞渡留下可歌泣的壮举。但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且能源发展失衡的情况下,水资源充沛的中国西部,水电建设正掀起前所未有的高潮。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大幅项目地图上显示,到2005年夏天为止,西部几乎所有的江河都被大坝拦腰截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媒体与民间环保NGO开始对江河建坝事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逐步推动反对江河建坝的议题进入主流媒体之中。
这些声音以及迅速开始的行动,影响了中央政府的决策,给正在升温的水电热以冷静的思考。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公民社会对公共决策所产生的影响与力量。
为了给中国西部正在变化中的江河写史。从2006年开始,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发起了“江河十年行”,自此一支以环境记者为主力的队伍开始了考察与记录中国西部江河的征程。一路行走,不断的有更多的记者、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国务院参事和热爱环境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大家共同怀着对自然的热爱与责任,以及对弱视群体的关注,走在记录十年江河的征程上,立志要为中国西部江河写一部断代史。不仅留给后人,也警醒我们自己。
五年来,参加“江河十年行”的记者们,为岷江那一处处已经干涸的河床、为都江堰还能不能继续它的四六分水、飞沙堰还能不能继续飞沙而忧虑;为地震后,为大自然自我恢复的能力应引起我们人类的尊重而呼吁;为木格措的依然秀丽而欣慰;为雅砻江那鲜为人知的屏风般的锦秀峡谷、峡谷中的湍湍激流,还能不能继续自由地流淌而担心;为怒江还有奔腾激流,还有两岸的绝壁,还有22个少数民族与江水共创的风情而自豪。
“我不希望以后我们的子孙,傈僳族的子孙,问起我们怒江原本是什么样的?我们只能翻着相册,指着照片告诉他们,以前怒江的水是流动的,还有非常非常急的激流,还有一些沙滩,有澡堂会,有沙滩埋情人。如果真的要靠照片告诉我们的子女怒江是怎么怎么样的,湍急的河流是什么样子,沙滩是什么样的,那不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东西的消失,又是什么呢?这是怒江边一位傈僳族年轻人深情地告诉“江河十年行”记者们的话。
五年来,参加“江河十年行”的地质学家范晓说:“江河十年行”关注的西南江河,是中国大部分水源的涵养地,其所处的腹地大多是地质不稳定的高山峡谷地带。西南江河要以保护涵养为主,以生态调节为主,这样才能为下游的人民带去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才能在这地质活跃地带尽量保护生活在那里的人与各种生灵的安全与幸福。
水资源保护专家、原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说,走完2009年的“江河十年行”,我谈两点感想:我们国家的江河问题已经到了可以提上日程的紧急时刻。以前我们老是认为,黄河已病危,长江还健康。黄河没水了,我们还可以从长江调水。现在我们发现,金沙江(长江上游)也面临危险了。如果到最后连长江无水可调,那么我们整个国家将面临非常大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水资源的问题了。在这方面,NGO的呼吁、NGO的工作,都很有意义。
香港思汇研究所的刘素在走完2010年的“江河十年行”后说:我们研究政策,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任何政策都是人制定的,不管你的政策多完善、考虑的多全面,制定政策的人本身,如果没有敬畏自然之心,如果不懂得感恩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如果不尊重生命,也没有意识到在所有的政策决策的后面,都是每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充满生机的村庄,那样的政策是没有生命力,也没有可持续性的。所以回归到根本,制定政策的人,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有他们的价值观,是不是贴近我们的老百姓,是我们希望研究的。
中国水生态专家王建在2010“江河十年行”的路上,看到一条条大江大河的干涸时发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水电可以这么肆无忌惮的这样做?我感觉就是首先在规划上不到位。这么多条大江大河,这么大的流域,没有做流域规划,没有做流域环境规划,流域规划必须把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部门的经济发展,这个部门是指国家的,结合在一起。把发展和环境放在一起来规划,有了这样的目标以后,实现这个发展和环境的平衡,不能只是说发电,只是讲GDP不管环境,这种牺牲生态的做法后患无穷。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家良走在西南的大江上时更是感慨:“江河十年行”的意义、环境NGO的意义,就是监督政府完善政府的决策,就是要把原来无限权利政府变成有限权利的政府。这个有限一方面要政府自己感觉到,另外一方面需要别人,就是公民和环境NGO去督促,去推动。所以通过公民个体和组织的努力,使整个政府从无限权利变为有限,乃至推动整个政治的民主化和言论自由,“江河十年行”的意义不仅仅在环保的意义。
清华大学学教授郭于华在2010年的“江河十年行”中多次表达了自己这样的感慨: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是人类的孕育、发育、生长、繁衍的最基本的生态背景。我们也老说我们要爱护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形容江河湖海的时候说是母亲河。可是,如果我们真的把大自然当作衣食父母,作为子孙后代怎么能去战胜自然她呢?自然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爱护,用来保护、用来尊重的。“江河十年行”从社会角度来看,是参与和警醒。是通过亲历亲为跟当地人民的接近、接触、了解。也是一种通过参与来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面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有人这么不管不顾的去攫取自然?去改变自然?这当中是有巨大的利益的。但是与此同时另一些人却因为这样的改变而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这需要通过参与才能看到,去思考。 “江河十年行”如果从人的角度、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不仅是去看自然这种壮美,也看它面临威胁,也会为此非常着急。
“江河十年行”已经走了五年,面对中国西南大江大河自然的美,和人为制造的丑,参加的记者和专家共同发出的呼吁是:希望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关注中国江河的命运。不能参加今天的会,但是刘德天和他的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黑嘴鸥保护协会,就是我们中国人开始关注了我们人类的朋友--鸟的典范。在此想对他们表示我深深的敬意。同时,共同的身份民间环保组织,让我也深知他们工作中的艰难。希望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为了中国的江河,为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做点我们能做的事。
(作者: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 汪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