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无需任何繁复的手续,只要在线填写两页申请表并提交,就可能换来10万美元的研究资助。这并不是异想天开。
美国西部时间2010年3月25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开始接受“探索大挑战”项目(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第五轮的申请。这项总投资1亿美元的项目,面向全球资助大胆而非传统性的研究计划,旨在探索和发现解决全球健康问题的新方法,申请人不用提交厚厚的申请书或是等待漫长的同行评议,不必担心没有闪光的头衔、辉煌的研究成果,甚至无须提供初始研究数据——这一切都彻底颠覆了传统科学研究资助的申请程序。
十万美金 鼓励奇思妙想
“盖茨的出发点就是鼓励人们异想天开。”曾在2008年获得该奖金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高谦认为,这个“曾经给电脑打开窗户(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正试图为科研创新打开另一扇窗。
总金额达一亿美元的“探索大挑战”启动于2008年,为期五年,每年两轮。每轮都会针对若干全球健康领域的特定题目征集创新方案。方案一旦入选,即可获得盖茨基金会十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为最大限度地激发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新创意,“探索大挑战”鼓励来自任何研究领域的个人或组织提交自己的创新构想。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项目总裁Tachi Yamada指出,“我们希望收到全球各个地区不同年龄研究人员的申请书,同时也欢迎全球非健康领域或非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历史告诉我们,创新观点可以来自任何地方。”
Tachi说:“在我看来,最有意思的创新发明是微波炉。在传统观念中,如果你要加热东西,你必须使用更热的加热工具。而微波炉却可以通过分子相撞产生热能以实现加热的目的。这就是思维方式转变带来的成果。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意义上的创新。”参看以往获得资金支持的创新方案,其中不乏“设圈套捕捉病毒”、“把蚊子改造成会飞的疫苗注射器”这类“古怪”的想法。
基金会有意识地寻求一些对解决全球健康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有突破性意义的创新型解决方案。而回报高的项目自然也就意味着风险性大,Tachi表示,“我们能够预想到大多数项目到最后都未必能成功,但哪怕只有一两个项目可以取得突破,为当前瓶颈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那么我们的投资就成功了。”
据介绍,“探索大挑战”采用简单的在线申请流程。申请者只需在线提交两页纸的英文申请,不要求提供初步研究数据资料。基金会方面将与一个独立评估小组共同负责挑选最具创新意义的申请书。本轮申请的截止日期为美国西部时间2010年5月19日中午12点,评选结果会在约四个月后公布,并发放资金。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尼尔弗莱彻希望研制出一种显微镜,可装在手机上,捕获高对比度的疟疾寄生虫的荧光图像。手机里的定制软件将自动计算寄生虫数量,其结果和病患信息将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诊所,以供追踪。
不设门槛 只为推动创新
2008年,盖茨基金会启动首轮“探索大挑战”。当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高谦教授带领的团队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入选团队获奖,其核心成员还是两名在读的本科生。因“探索大挑战”与以往资助项目相比流程更加灵活便捷,复旦大学学生杨顺遥觉得这笔钱简直就是为“被传统资助排除在外的年轻科研人员准备的”。
“无论你是谁,不管你学的是什么、有没有经验,都可以尝试参加‘探索大挑战’。我们鼓励所有人在健康领域大胆构想、大胆创新。”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项目总裁Tachi Yamada如此描述这一项目,传统思维模式无法帮助解决健康领域面临的诸多挑战。资助创新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创新意味着大的变革,而非细微改变。
据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张璟介绍,从2008年启动的这项5年计划,每年提供两轮资助。不要求申报者提供初步研究资料,也不设特别的门槛,只要有前景良好的创新构想,就有可能获得10万美元的研究资助。如果新构想在一年的时间里显现出成功的希望,基金会还可能进一步追加100万美元的后续支持。“探索大挑战”设立的初衷是,便于任何拥有创新想法的人能更快验证其想法对改善全球健康的潜在作用。
谈及对申请人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张璟表示,“我们尊重接受基金会资助者的知识产权,但同时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制定知识产权框架时,保证发展中国家可以因这些创新而获益,即让最贫穷的国家或个人通过合理的价格得到他们的药品、疫苗或其它健康干预手段等。获得基金会资助的前提是双方必须就这个原则达成共识。”“探索大挑战”的官方网站上声明,基金会对资金申请材料的保密有成文的政策和程序。在恰当的时候,基金会将要求外部评审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并要求他们销毁或返还基金会在评审过程中获取和产生的所有材料。
探索大挑战第五轮创意主题
本轮申请将针对以下四大主题征集创新申请书:
1.低成本的针对重点全球健康问题的手机应用方案:特别是那些可以扩大医疗保健覆盖面,并且能够减低成本的方案。例如:通过手机技术跟踪疫苗使用覆盖面的软件;帮助医疗人员通过手机来诊断疾病的技术;运用手机和相应软件来跟踪和收集病人数据等。
2.改善母婴健康的新科技:特别是那些可以运用到电力极其匮乏区域的、仅需最少培训即可应用,并且获得及维持费用都较低的技术。
3.创新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方法:特别是那些用最少资源即可帮助人们抗击传染病的创新方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疫苗开发。
4.创新的避孕科技:特别是那些可以防止意外怀孕的创新方式,重点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可以降低成本、促进推广使用并且可以增强安全性的新技术。
欲了解更多中文信息,可以访问盖茨基金会GCE推广伙伴科学网:www.sciencenet.cn/gatesfoundation
浏览所有以往获奖项目或是进行在线申请,请访问GCE官方网站:
www.grandchallenges.org/explorations.
获奖者寡 国人为何落选
“(探索大挑战)是一项医学领域的奥林匹克智力竞赛题,它将成为转化医学的重要范例,产生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3月28日,在得知第五轮“探索大挑战”启动后,南昌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胡春松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这句话。此前,胡教授先后三次申请均未成功,但是热爱科学和创新的他表示,“虽然屡屡失败,但每次我都大胆尝试,满怀希望。至少,这是一种锻炼思维,提高外语水平和科研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自己感觉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实际上,在“探索大挑战”的前几轮征集中,来自中国的申报者并不多,获奖者更少,至今获奖只有四份,中国大陆两份,中国香港两份。
盖茨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叶雷博士曾认为,“探索大挑战”本身是一个关于创新的比赛,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申请并没有满足“探索大挑战”的要求,他们只是希望得到资助来支持已经存在的概念或证据。
此前,有媒体分析,中国申报者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的教育模式和思维定势造成研究人员创新性不强;二是中国人不熟悉西方的表达方式,难以展示自己优秀的想法。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张璟提醒中国申报者:通过对前几轮申请情况的整体观察,发现很多中国申请者因为申请的内容并不属于该轮所征集题目的范围,而未能通过初筛。比如在第二轮申请中,有近一半的申请者都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通过初筛的申请,有些又因为没有仔细阅读申请的具体要求,属于基金会明确声明不予考虑的范围而未能进入下一步审核。所以,特别提醒国内申请者在申请国际资助时要仔细阅读官方网站上的申请要求。
据了解,本轮申请将针对改善母婴健康、避孕科技等四大主题征集创新申请书。那么,如何怎样才能申请成功?早有盖茨基金会项目官员一言以蔽之:“用新颖的方案,解决全球最突出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