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目前云南仍有500多万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二位。外界援助性公益对云南人并不陌生,但云南草根自发做公益当志愿者,自发自救性公益,这个概念还不为绝大多数云南人熟知。其实,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周围已经拥有11家这样的草根公益组织,他们成立最长的有五年历史,为云南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和灾区奔走忙碌,帮助了千千万万的人。但草根公益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发挥带动公益效应,一直是这些草根组织的心头病,而弱、小、散的局面,也成为云南草根公益事业发展的软肋。
7月16日至18日,来自于香港苗圃的三位著名草根公益活动实战专家与团省委、云南青基会联合举办了“公益事业对社会之贡献”典型案例分享会。云南青基会外围志愿者组织“爱心手拉手工作组”等150余人次参加了分享会。专家们分享了以苗圃行动为代表的香港草根公益机构的发展经验和运行方式,为云南的草根公益组织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模式。
香港苗圃:靠着一群可爱的志愿者才走到今天
香港苗圃成立于1992年,是香港特区政府认可的非政治、非宗教、非牟利的慈善团体,18年的爱心坚持让苗圃成为了今天香港人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之一。
苗圃初期因为知名度低筹款能力极其有限,只能为山区危校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由于苗圃人的无私努力逐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筹款能力逐年提升,现在每年都可以筹得善款上千万元。这些成就都与苗圃细致的分工、源源不断的义工和财务公开有关,而长期以来坚持“实地考察、直接资助、长期跟进”的工作理念以及全心全意、无私付出的“苗圃精神”成为了苗圃被社会大众信任的理由。
当被问及苗圃何以如此成功?苗圃专家廖国球回答,“因为我们有一群可爱的志愿者。做公益是凭着爱心,我随时都可以不干,但我坚持下来了。什么叫责任心?这就是‘志愿’的涵义。”
爱心手拉手工作组:“结”解开了
爱心手拉手工作组隶属于希望工程,是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外围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由一批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多年来,爱心手拉手工作组致力于为云南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做点事”,他们为贫困孩子筹款筹物,并多次到云南各地州市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玩耍,用实际行动感化教育了一大批青少年。在云南罕见的旱情前,爱心手拉手工作组也开展了社会筹款活动,并积极承办了中国国家画院为云南灾区捐赠书法作品的拍卖活动,为我省灾区募款313.9万元。
由于所有工作组成员都为兼职,长期繁重的公益活动、缺乏公益行政资金和专职人员,让这群爱心人士显得力不从心。在公益活动的实施上,爱心手拉手工作组张晓东总监总结到,“团体松散,公益活动宣传力度和成果都不足。苗圃一年做一个活动就可以募集千万元,而我们一年做十多个活动也达不到这个成绩。”
张晓东总监说,“这两天的分享会让一直困惑我们的心结打开了。我们将学习苗圃公益效应最大化的做法,集中精力做大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和效果。他们每次活动前期细致的策划,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目前我们的公益组织构架不够完善,行政资金无法保障,对此我们将借鉴苗圃做法,设置专职人员并在工作组内部会员收取工作费用,并争取获得企业赞助。”
当这些来自香港的草根公益活动实战专家在分享会上事无巨细的分享完如何宣传、组织徒步活动后,爱心手拉手工作组的一名参会志愿者这些评价苗圃,“从一个简单的徒步活动,我们看到了苗圃的生命力、感召力为何如此大?你们已经把徒步活动与香港市民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达到心灵洗礼的层次,让人们得以提升和成长,让活动能够成为支撑人生的动力,并塑造对未来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