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郭巍青:广州公民社会雏形已现

近年来,广州NGO(非政府组织)的迅速涌现成了一道社会风景,加上这座城市固有的上层建筑维新与基层社会自组织传统、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不少人士看好广州,认为其是中国内地最有希望生发公民社会的城市之一。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山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郭巍青对本报记者表示,广州已具有公民社会的雏形和基础,而公民社会这个概念正越来越被政府和市民所接受,这座城市的公民社会框架已经形成。

 

公民社会框架基本形成

 

《21世纪》: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达,关键因素有哪些?你觉得广州是否具备发展公民社会的条件?

 

郭巍青:依靠本土力量的成长、商业的发达和市民阶层文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社会组织,让更多的社会个体有这么一种组织上的归属,同时又能够给不同的群体提供一个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这是公民社会的基本形态。

 

哈贝马斯表示,在公共领域中要有公共舆论的存在。广州有相对宽松的思想、舆论氛围,比如广州地区的媒体品牌林立,就和这种氛围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广州是内陆大城市中现代商业化历史最长的城市。现代商业带来的一个变化是推动单位人解体变成社会人,并形成一种社区的聚集形态。而这种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公民社会的一个平台,比如基于小区社会活动和业委会的选举。居民自我组织的能力和愿望比较强烈,这在广州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另外,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如果将广州或者说珠三角地区的NGO组织跟长三角比较,会发现有很强的草根性。“番禺打工族服务部”就是国内最早的NGO组织之一,而国家民政部批号“001”、第一个国家级民营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也诞生于广州。这跟靠近港澳地区有关,一些资源、人员、观念,包括财政制度上的设计,能及近获得香港方面的经验。再如义工(志愿者)加上社工的概念,广州接受得比较早,也有此因素。

 

《21世纪》:按你刚才所言,舆论空间应该是公民社会发育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媒体监督,政府在自身的治理方面,有什么新的突破?

 

郭巍青:这些年来,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正朝着一种更灵活的治理方式行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的人大和政协系统就形成了“广东模式”,在对官员质询、审议财政报告等方面是走在前面的。比如,人大开会审议财政预算,最早是先给代表充分审阅,然后进行网上公布,这正在渐渐成为一个传统。广州开“两会”时,都会有不少代表、委员坚持原则,勇于发表独立见解,这种情况在国内其它地方也比较少见。

 

相对而言,广州有一个公民力量的表达角色。公民有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政府则做出善意而充分的回应,这种交流会逐渐形成更好的制度安排。

 

总体来看,我觉得广州已具有公民社会的雏形和基础,而公民社会这个概念正越来越被政府和市民所接受,这座城市的公民社会框架已经形成。

 

“小政府大社会”如何可能

 

《21世纪》:公民社会的发育,还有赖于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像政府、NGO组织角色的定位、服务体系的界定等等,这直接影响到财政投入多少和怎么投入的问题。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该如何进行?

 

郭巍青:这是一个治理理念和体制问题。在公民社会的社区治理中,应当是政府、社工和义工(即志愿者)组织共同构成的三层治理模式。而这有赖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的定位。比如业委会的角色、公共财产等问题上,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法律框架和一个合理行政管理平台,就会矛盾丛生。香港特区政府很清楚,除了政府提供有限的而必要的服务外,社会服务就是要依赖于社会组织,而公共服务的供给是以更多的财政投入为基础。

 

其实,公共服务配送的环节一定要更多依赖社会本身。这也需要政府更多地把一些管理的细节性事务分出去,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交给社会机构来做。目前,内地主要还是体制问题没有解决。作为先行先试的地区,广州最近几年也在强调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政府如毛细血管般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的管理领域要瘦身,促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格局。

 

《21世纪》:此次亚运盛会,广州拥有庞大的志愿体系提供各类服务,这被视为广州公民社会成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公益事务的组织上,亚运会有什么可以创新的地方?

 

郭巍青:一个大型的活动,如何让获得更多市民的响应认同并参与其中,关键在于民间组织的动员和参与。如果有更多的公民社会组织以亚运为平台,让市民在体育运动、文化活动中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就容易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们在国外开学术会,就会有各样的团体参与进来。另外,世博英国馆的一个创意也很有启示意义,他们将8000份“圣殿种子”在淘宝网出售,收益全部捐献给当地一家为脑瘫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从参加活动到最后物资的去向,这一整套设计就很完善。如果亚运会的一些项目也有这样的设计,那么对社会福利机构来说,参与感就很强,这也比全部由政府动员好。目前来说大型的活动还缺少社会动员,应该有更多的社会组织来承接,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郭巍青:广州公民社会雏形已现  雏形  雏形词条  广州  广州词条  公民  公民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