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第二次发布“中国慈善基金榜”。
与去年仅考察全国性公募/非公募基金会不同,今年,《福布斯》中文版以在中国注册的所有地方性和全国性基金会为考察对象。对所有已披露2009年年度工作报告的基金会,根据其2009年年度的公益支出情况,分别遴选出公益支出最多的100家公募基金会及100家非公募基金会进行研究。公募基金会中,“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列前三位;而非公募基金会中,“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拨得头筹,第二名第三名分别为“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和“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夺得。
入选的100家公募基金会2009年度的公益支出总额为45.80亿元,100家非公募基金会2009年度的公益支出总额为12.07亿元,前者约为后者的4倍。从这一数据观察,公募基金会仍是基金会的中坚力量。从基金会范围上看,100家入选公募基金会中,全国性基金会42家,地方性基金会58家;100家入选非公募基金会中,全国性基金会17家,地方性基金会83家。从地域上看,入选的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分布类似,都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福建三地。
在排名方法上,相比去年调整也较为明显。
公募基金会方面,对于入选的100家基金会,《福布斯》中文版剔除2006年12月31日之后成立的基金会,以及不能提供最近3年年度工作报告的基金会。《福布斯》中文版认为募集资金的能力、进行公益投入的能力是衡量公募基金会运行状况的最重要指标,所以重点考察了公募基金会最近3年的捐赠收入复合增长率、公益支出复合增长率、两个增长率的稳定性、以及公益支出与年度总收入的匹配度。考虑到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的一致性,《福布斯》中文版还考察了2008/2009年度公益支出与当年总收入的比率、管理费用支出与当年总支出的比率。另外,基金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均行政成本及人均公益支出也是考察指标之一,但考虑到人员编制的复杂性,《福布斯》中文版并未将其作为榜单的排名指标。
非公募基金会方面,对于入选的100家基金会,《福布斯》中文版剔除2007年12月31日之后成立的基金会,以及不能提供最近2年年度工作报告的基金会。同样,大学/中学基金会由于其资金来源、管理模式等与典型非公募基金会差异较大,《福布斯》中文版也将其剔除。募集资金并不是非公募基金会的第一要务,《福布斯》中文版重点关注非公募基金会的公益支出增长率,2008/2009年度公益支出与当年年末净资产的比率、管理费用支出与当年总支出的比率。同样,我们也考察了基金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均行政成本及人均公益支出情况,但由于非公募基金会专职人员配备差异较大,《福布斯》中文版并未将其纳入排名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年《慈善蓝皮书》指出,2009年,基金会数量从1597家增加到1843家,增幅为16.7%。其中非公募基金会增长率32%,公募基金会增长4%。
基金会虽然发展迅猛,但仍难掩其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内部看,首先,多数基金会缺乏合理、清晰、独特的定位,总是围绕社会热点做慈善,难免与其设定的管理章程相背离。长此以往,不仅使基金会耗尽心力、荒废主业;也会使整个慈善行业因资源分配不均,效率下滑。
其次,专业人才匮乏掣肘基金会发展。除了引进人才之外,培养本土人才是当务之急,我们看到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了“银杏伙伴成长计划”,但愿其成为培育公益人才的“黄埔军校”。
第三,基金会信息披露不主动、不及时、不充分。根据第二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上公布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信息披露指南》披露,在被抽查的65家非公募基金会中,仅有9%的发起方或管理者对核心信息客观完整地披露。这一点也在我们调研中得到印证。
基金会信息透明不仅能规范自身运作,更能提高基金会公信力。但信息披露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欠缺的就是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推动。据悉,民政部下属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正在操作“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指引”,意在为基金会信息披露提供统一模板,从而打造官方的慈善信息披露平台。《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健工表示,“去年,《福布斯》中文版推出首届慈善基金榜的部分目的,是推动基金会披露制度化、规范化。今年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也在努力打造广泛的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平台,相信基金会信息透明度会越来越好。”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法律法规滞后制约基金会发展。2004年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已经不合时宜,万众期盼的《慈善事业法》尚未落地,不断涌现的新问题考验着管理者和公益人的智慧。其次,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一直悬而未决,已成为影响基金会发展壮大的重要阻力。如果政府能提供更为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民间慈善的潜力将得到更为充足的释放。第三,慈善公益组织之间、政府与慈善公益组织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比如基金会与草根组织之间的沟通平台尚未建立、政府购买慈善组织服务的机制没有建立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与公益界的共同努力。
《福布斯》中文版执行主编刘瑞明表示:“中国慈善基金会的发展,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金会的发展一方面靠基金会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也不必可少”。
与公募基金会相比,非公募基金会以较低的登记注册门槛,为中国迅速崛起的私人财富和迅速普及的慈善理念提供了宣泄出口。非公募基金会日益成为企业、企业家及有识之士实现公益理想的舞台。从数据上看,自《基金会管理条例》于2004年颁布以来,中国非公募基金会从无到有,截至2009年底,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存量已达846家。与2008年相比,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增长32%,快于公募基金会增速。据预计,至2010年年底,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将超过1000家。中国慈善事业也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中国慈善基金榜制榜人史国伟表示,“整体上看,非公募基金会有待提升的空间很多。在管理制度上不如公募基金会成熟、在品牌建设上不如公募基金会稳健、在吸引人才的条件上不如公募基金会优厚。但非公募领域聚集了越来越多有理想、有能力的专业人士,这是决定非公募前途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