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是什么?NGO是民间组织的代名词,它不但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还具有不可忽视的精神功能。随着我省NGO越来越多,许多青少年NGO也涌现出来。这些青少年NGO也和社会上的大型NGO一起,致力于慈善、环保等公益事业。这些NGO的力量往往并不大,但是他们将是未来的NGO的主力。然而,以往我省“草根NGO” 却非法地从事着合法的事业,做事艰难。
19岁的邓晨亮带领“哈尔滨雷锋团”的人来到哈市香坊区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干家务时,因为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拿不出手续,被误认为是骗子。
我省很多“草根NGO”虽然在为社会慈善事业做着贡献,但却一直披着非法的“外衣”,工作起来遇到许多问题。
在前不久的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民政部门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将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这将改变我国300万“草根NGO”的命运。
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一些民间组织,他们表示,困扰他们许久的身份问题终于有望解决了。但更多民间组织负责人考虑的则是,除了身份问题,他们以后怎么样才能长久地生存下来。
A
“草根NGO”:做着“非法”的好事
按照相关政府部门的划分,民间组织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类是社会团体,主体是各类学会、促进会、联合会等;第二类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主体是民办的学历培训、技能培训的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场、馆、中心等;第三类是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成立的非盈利性法人。这三类民间组织要在民政部门登记,首先要找到业务主管部门。
记者了解到,像“哈尔滨雷锋团”、“绿色龙江环保组织”、“大学生义工联合会”等很多组织,因为找不到政府主管部门,而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
邓晨亮是“哈尔滨雷锋团”的负责人。自2009年大冬会结束后,作为志愿者的邓晨亮和几个当时一起参加大冬会志愿服务的小伙伴们商量成立“哈尔滨雷锋团”,现在已经发展到上百人。“哈尔滨雷锋团”成立之初,因为受到经费的限制,他们决定从小事做起,几个人凑钱买了一些清扫工具,义务为社区清理小广告、打扫庭院。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们慢慢了解到社区内一些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的生活困境,就发动身边的人为他们捐款、捐物,现在已经有四五百人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邓晨亮告诉记者,虽然通过几年的活动,他们深深地感悟到了“与人快乐、与己快乐”,但在这期间他们也曾想过放弃。他们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想提供志愿服务,帮助社区内有困难的人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很多人首先会向他们要社团的相关手续或者介绍信,如果什么都没有,他们就会被怀疑有其他目的。做好事还要被怀疑,这让他们很不理解。
“有一次我们在社区义务清理楼道内的小广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给我们送来了水。看到我们满头的汗,他笑着和我们说,孩子们来我家歇一会吧。”邓晨亮说,老人的笑容让他们这些年轻的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地认可了他们,他们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邓晨亮说,他们也曾几次想把社团合法化,但苦于找不到主管单位,所以只能这样做着“非法”的好事。
我省目前有很多这样的义工类团体,他们当中下到几岁的小学生,上到几十岁的老人,不图回报,只求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B
经费困扰“草根NGO”发展
当记者与“绿色龙江环保组织”的负责人张亚东通电话时,他正在去往农村的长途客车上。张亚东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找一份大家认为很体面的工作,而是把环保志愿者作为他自己的人生志向。
“绿色龙江环保组织”同样是“草根NGO”,每年几十万元的活动经费让张亚东坐立不安。张亚东说,他们组织平时主要的活动是做环保宣传,并到基层去做调查研究,劝阻污染企业改善生产环境。
一年多以前,他们听说阿城一家生产企业常年排放污水污染附近的河流,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于是,他们十几次去当地找百姓了解情况,找生产企业协商,最后他们在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帮助下,制止了那家企业的污水排放。
几年来,他们去了十几家污染企业、十几个乡镇调研情况。外出的时候能坐上公交车都算是好的,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搭过路的汽车、马车,而包里则总是背着面包,饿了就吃一口。张亚东无奈地说,他们做这些工作一年的经费就要20多万元。
他们每年都要靠向国内外的一些基金组织申请项目,拿到资金后才能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C “草根NGO”缺乏专业人员
人员问题同样是困扰张亚东的一个难题。张亚东介绍,他们目前只有两名专职的工作人员,其余的三十多人都是大学生志愿者。
张亚东说,像他们这样的环保组织要求志愿者对污染、环境等方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志愿者流动性较大,刚刚培养起来的志愿者因各种原因退出,新志愿者刚刚培养出来又遇到同样的问题,所以组织一直处在培养新人的状态。
但是因为他们没有合法的身份,既无法给工作人员办理社会保险,也无法给工作人员发放一定的工资,所以现在招募志愿者也是令他头疼的事情。
D
全国300万“草根NGO”有望“转正”,我省又有多少“草根NGO”?
黑龙江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杨晓光局长说:“我省没有登记的民间组织具体数目没有统计过,但已经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有14000多个,其中社会团体近7000个,基金会4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近8500个。而且近两年来,公益性民间组织正在快速发展,去年的数量是前年的一倍。”
目前黑龙江省民间组织管理局还没有收到国家正式下发的相关文件,但杨局长对民间组织给予了肯定,她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组织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民间组织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企业深化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建立,还能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全省民间组织在社区服务、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调节社会矛盾、和谐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在繁荣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等方面,全省各类民间组织聚集了大批科学技术和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有很强的创新能力,通过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文化传播等工作,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杨局长告诉记者:“由于我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民间组织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困扰民间组织的资金、人员等问题仍然存在。目前,我省已经针对民间组织专业人员的培养下发了文件,由政府负责培养部分民间组织的高端人才。
E
NGO是政府的
有益补充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杨一直在关注NGO的发展情况,他告诉记者,民间组织是政府的有益补充,民间组织的发展可以增加社会活力,符合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从目前我省民间组织的活动情况看,像环保、慈善等组织,他们帮助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一些政府没有精力去完成的工作,这些组织做得兢兢业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作为独立的个人存在,政府要对每一个个人服务,这就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社会团体的发展,特别是社区内社会团体的发展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对于今后NGO的发展,董鸿杨说:“从目前情况看,NGO受到了身份、资金、定位等因素的困扰。很多NGO由于没有资金而难以维持,有些NGO因为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不准,半途而废。今后政府应该通过购买服务,让NGO帮助政府去做一些政府没有精力去完成的公益事情,政府支付一定的报酬。同时,NGO也要更加专业化、规范化,配备专业的人员从事相关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能够满足政府对于NGO社会职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