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找“婆家”
5月23日,面对国内某动物保护基金一项15万元的招标会,济南小动物保护组织负责人蔡晓显得很无奈:“我们很希望能拿下这样的动物保护基金项目,去帮助更多的流浪小动物,但是对方要求申请人必须是国家认证的公益组织。虽然我们从事小动物保护工作已经近10年,但至今没能在民政部门注册,因此,我们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
蔡晓已经数不清多少次因为身份问题而与这样的“机遇”擦肩而过。她最初的困扰源于2002年。在一次散步的路上,一只饥肠辘辘的流浪猫挡住了蔡晓的去路。它蜷缩起来瑟瑟发抖的身子以及虚弱无助的眼神,让蔡晓无法再保持一个路人冷漠的姿态。于是,第一只流浪猫住进了蔡晓为其安排的“新家”。后来,蔡晓在网上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一个小动物保护组织在讨论与协商中应运而生。“当时去民政局注册,要求找一个主管单位。可是我跑了近两个月,没有一家单位愿意做我们的主管部门。”回想起当时为组织找“婆家”的艰辛,蔡晓至今感慨不已,“当时和我一起跑的其他组织最后选择了工商注册,而我再也没去注册。”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政府对民间组织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民间组织不但要到民政部门注册,还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部门,即所谓两个“婆婆”。有学者估计,由于大多数政府部门不愿意做这些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目前超过90%的民间组织游离在政府大管理体制之外。
双重管理等措施像一只无形的手,拉扯着注册组织跟着主管机构走,尽管在组织理念、行为方式等诸多问题上,两者观点有些时候并不相容。根据民政部2010年度的统计数字,全国登记在册的从事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约44万家,但在学界人士看来,处于未登记状态的社会组织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蔡晓现在已经不会过多在意身份问题带来的困扰,但能够在民政部门注册,成为正式的社会团体,对她来说依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够注册当然很好。注册不仅是为了‘正名’,更重要的是,资金来源渠道会拓宽很多。”蔡晓告诉记者,因为身份问题,她所在的公益组织在接受捐款或开展活动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而如果采用工商注册的方式,相关的税务则是很大的负担。
难与政府公益项目结缘
和其他“草根”公益组织负责人一样,蔡晓有着赖以为生的工作,公益活动只能在业余时间或者节假日进行。在公益组织发展过程中,家庭与生活、工作与公益的矛盾常伴左右,无法实现公益事业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我自己每个月1800元的工资基本都贡献给这些小动物了。”比起经济上的拮据,更让蔡晓难过的是,她业余时间所从事的公益活动并不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很多物资没地方储存,只好先放在自己家里,好好的家经常被弄得乱七八糟,家人当然会有意见。”
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但凡有活动,负责人和会员几乎都是通过网络或电话联系,再通过网站公布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这是几乎所有的“草根”公益组织开展活动的共同模式。而这一切,无疑与资金匮乏有着直接联系。
在现行的法律规定中,民间公益组织并不具备募捐资格,因而资金来源非常有限。各民间组织均是依靠内部成员根据自愿、平等的原则捐助管理费用,开展活动时则采取AA制。
“会员来去自由。从事公益事业是一条很长的路,不是真正热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蔡晓说,由于会员比较分散,而且流动性极强,组织的运转资金无法保障。“这样的问题每个从事公益活动的民间组织都碰到过,我们不是特例。”
由于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使得政府公益项目、基金会招标、企业赞助等现实有效的资源往往与这些“草根”公益组织无缘,组织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主要负责人的坚持以及能量。
“除了会员捐赠,现在我们在网上也专门开辟了一个论坛,将社会捐赠的每一项款物都及时公布出来,也会定期举行义卖、认领小动物等活动。”面对普遍的难题,蔡晓所在的小动物保护组织也在尝试根据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公益之道,“我们还专门开了网店卖动物食粮,所得收益将完全归于我们自己的动物保护基金。”
期待良性有序发展
在蔡晓看来,民间社会组织的良性有序发展,是对政府服务管理功能的一种有效补充,而不是相反。
“公益组织是现代社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身份的缺失却制约着我们的完善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可以直接在民政部门进行社会团体的注册,将是最欣慰的事。”在采访中,提及希望与期待,蔡晓要说的话很多。
“政府应该在民间公益组织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承担一种引导和管理作用。比如,我们就特别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集中的公益组织服务中心,在这个中心里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办公、统一培训、项目对接、企业对接等。另外,主管部门还可以为民间公益组织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专门为我们这些民间公益组织提供信息以及意见和建议。”
除了政府更有力的支持外,在蔡晓看来,公益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建设也颇为重要,而当前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出现的问题,其实与很多组织自身的发展不健全有直接关系,公信力不高、公益资金缺乏透明度以及组织运作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为许多民间公益组织的未来发展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无论是组织管理的规范化,还是志愿者精神、服务技巧、专业化水平等,我们都渴望得到系统正规的培训。”谈及组织的发展,蔡晓认为专业化是其必然选择,但目前培训资源的稀缺却是她不得不接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