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公益时报》对公益人才薪酬问题进行的“益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22%的网友认为,做公益要高薪,这样可以让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公益。
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众多业内人士在微博上的讨论,记者就此情况采访了相关学者和从业者,对公益人才薪酬问题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要有合理薪酬 也要提供有品质社会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 王振耀
大部分网友不一定自己做慈善。欧美和香港慈善专业性服务力量已经展现出来。现在中国慈善还基本停留在传统慈善,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慈善就是捐款救急。如果这个不变,网友产生这种看法就很正常。大部分网友自己只参与过捐款,捐了款就希望赶快把捐款送给需要的人,不认为需要什么人员、领什么工资。
我们国家社会转型转不过来,很重要一块就是因为公益服务没有开展起来。香港欧美多少养老问题、儿童问题、残疾人问题都需要社会组织来提供服务,现在我们这些社会服务在相当多地方几乎还是零。
整个社会呈现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提供这样的社会性服务,另一方面社会上还剩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大病问题,这是社会与慈善面临的很大的结构性缺陷。
公益人员需要中等收入,我们现在把公益归为一个道德捐赠,没有想到社会服务。如果公益慈善主体不转向社会服务,我们公益慈善现代化转型也转不过来。一般来说大中城市,像在北京一千两千连生活不够,那我看很多公益机构就是留不住人。
当公益慈善展现出社会服务品质和社会服务力量,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时,那时候大家来谈工资问题,就都能理解了。我们在解读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要适度,比如“高薪”,现在不是高薪而是适度的合理的薪金,能保障基本生活的薪金,如果租不了房子养不了孩子,还怎么做公益?
企业人才引进可给公益组织提供启示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社会企业研究中心 朱晓红
仅7%多点儿的网友认为做公益可以高薪,具体要看投票网友构成,多少人了解这个领域。
首先,公益组织类型多样化。有自上而下成立,也有自下而上成立--有受到政府扶持,也有完全社会化的。第二,公益组织可持续运作,善款筹集,项目运作等都是需要大量管理成本。专职工作人员长期低薪,势必将造成人员流失。第三,公益是属于大款,还是属于大众?如果属于大款专利,可以低薪或者无薪--反正大款也不需要薪水。但是仅有大款,公益事业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从西方国家看公益,是一种工作,一类行业,是普通人可以从事的,通过这类工作,可以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从另一个角度,保证了公益的可持续运作。第四,低薪结果是公益人才匮乏。目前,公益组织低薪是普遍现象,低于最低工资线的组织也存在。第五,信息社会,人才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公益运作需要专业化,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公益组织同样需要高端人才,提高公益运作效率。如何吸引高端人才?从我国国家人才战略上,从企业人才引进上可以得到启示。
“不了解”导致公众认为做公益就该无私奉献
华夏公益服务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红心会创始人 伍雪冰
仅7%多点儿的网友认为做公益可以高薪,这个结果应该是预料之中,因为我国慈善文化依旧不是很成熟。
实际上他们都只是了解了“公益”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考虑的,这也许是他们对公益领域并不了解造成的。
低工资或者无偿做公益无益于我国慈善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现在强调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更需要有创新的人士来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当中。很多企业员工、公务员也是在做社会创新的工作,他们可以拿高工资,作为社会工作者,更应该拿高工资。
公益人才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能否规范化运作、市场化运作,能否提高组织管理能力,都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指引,也可以说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核心,所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应该享受企业员工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