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慈善捐赠发展速度增长很快,现在民营企业的捐款远远超过了国企,但民营企业只占了不到30%的公共资源,还承担了70%的就业、50%的税收。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私募公益基金每年成长近50%,有1000多家了。
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问题普遍存在。
慈善三难点
一是公司经营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公益战略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配合?现在看到很多质疑,这两件事混在一起了。比如说唐骏先生帮助新华都[25.70 -0.96% 股吧]做公益,他捐款,成立公益基金的同时他又跑到基金会去做负责人。你是为了税务的安排还是为了做广告?还是围绕你经营的事情来做?这时候他整个社会责任的美誉度和实践过程中就打了折扣。我个人感觉,这两件事应该是“貌离神合”。在价值观上是一体的,像杜邦说的,不管做什么,价值观是“神合”,但公益和盈利,最好是两个团队各做各的。否则在中国的制度转型、道德环境里,你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二是如何可持续的问题。首先是个人如何可持续?很多宗教人士个人一生都在做,但是对企业来说,很难有企业家拿出大部分精力天天做这个。像陈光标天天个人去做,他企业经营甚至公司运营有可能都会出问题。这是你个人如何可持续。还有机构如何做到可持续?一个企业的盈利事业,你裸捐就不可持续了。1956年中国的民营企业都裸捐过一次,成为国有资产,饿死不少人。改革开放,再来一圈肯定不行,不能裸捐,裸捐机构不可持续。捐多少合适?每个企业要有序地回馈社会,同时保持自由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环境、竞争的体制,保证创造财富的机器还能够运转,就像杜邦,200多年来,你回馈社会的同时企业还在正常生产。
组织上的可持续。李连杰讲得非常好,企业家做的公益都是资助型的,比较能干的是筹款环节和捐款,剩下的需要大量人才,要形成类似产业链,整个分销体系。我有一次参与刘晓光、李连杰发起的公益组织,我们讨论最多的是项目执行不了,钱给谁?比如环保,我们做的阿拉善,环保的NGO大量是草根NGO,一年连10万块都没有花掉。阿拉善呢,每年筹款好几千万,中间就断线了,进行得不是很理想。怎样形成大量的公益人才、公益模式和资助的评价体系?围绕公益的整个链条,如果不建立起来这个可持续性也不行。
第三个问题,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转型环境中,道德上的诉求点非常多,非常混乱,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诉求点。任何事都有四五种评价标准,你做公益,是道德上的宣誓,要高调,还是实践当中要务实进取?这两件事处理不好就会困境重重。谋利的企业,你要想成为道德圣人这是风险极大的事。你做盈利事业,同时又在公益当中成为完人,希望大家不断地把你贴在首善的位置,实际上你过去的出生、历史、生意当中的矛盾、官司,总会被人挖出来。
我觉得,每个做公益的人诉求点要很清楚。我和几个好朋友有比较共通的诉求是制度创新、模式探讨、务实、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环境。道德宣誓上,我们尽可能地理解,但是我们自己并不把自己放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来谈这件事。
中国的企业家做慈善事业需要把以上三个问题处理好。否则,一不留心就掉地上了。微博、互联网,基本你“私奔”都不消停,何况是“公奔”,做公益的事情?上海,是此次“私奔”的发源地。今后公益这件事不能这样做,我们是“公奔”,要确定好我们自己在道德、行为间的平衡,要更多在行为方面做到可持续。道德方面,尽可能争取大家的理解,但自我的宣誓要减少。
“貌离神合”之道
四年前设立公益基金的时候,我们学习、研究很多理论说法,“貌离神合”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状态。首先,我们要做到“神合”。“神合”就是公司的价值观,不管是做公益还是盈利事业。刚才讲到环境责任、生命的责任,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要一以贯之,不能说公益方面是一套,盈利方面是一套。治理结构要分开,不能说盈利事业的人都转投资,或者业余时间转公益事业。这两个机构在一个楼层办公,所有的秘书都公用,这样不行,治理结构要分开。
二是要用专业团队,项目的选择不要跟公司的盈利事业直接有关系。比如说,我们万通公益基金做生态社区,现在做了50多个,只有两个抽样抽到万通,剩下都是别人的,包括万科的,这叫公益。是别人的事,是公共的利益、大家的事情。如果你说公益基金拿钱天天帮你打广告,这叫没有分开,瓜田李下分不清楚。
我老开玩笑,很多人说委屈,你是委屈,进了天上人间上个洗手间出来,你就成坐台小姐,这件事你想说清楚非常困难。你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虽然你是对的人,你也说不了对的话,因为你去错地方了。分开这件事,就目前来说,哪怕你刻意去做都是必要的。
在中国,现在大家看问题的方法不是一致的、很理性的、持续地看,而是多种角度地看。刚才我看了一会儿凤姐的微博,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状态社会也能够接受。还有一些很贞节的人,河北在抓贞节,大学生谈恋爱要被开除,几种价值观都有。分开这件事,我认为应该做得过分一些。
阿拉善换了三任秘书长,第一位是人文学者背景,第二位是国学专家背景,第三位是大型国企背景。经过阿拉善6年时间,现在第四任,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专门学NGO的。我们希望这次找对了人。屡换负责人,使组织成长面临了很多弯路,每一个秘书长都有一套选择方法,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选对人很重要。
万通公益基金是在阿拉善之后建立的,我有了这样的意识了,所以我们一成立就通过猎头公司招了一个哈佛肯迪尼学院毕业的。这个秘书长现在也在协助其他的基金做事,他一上来就非常专业,跟现在找的职业经理人一样,但价钱比我们盈利事业的部门经理还高。就像李连杰说,给到钱他就来了,而且他做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的基金会我完全能让它独立。
首先是独立性,然后是公益性、专业性,你可以让它运作得很好。这种人才,我们国内没有。这些人才都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培养的,一些商学院也有这样的培养。我特别建议商学院和壹基金公益学院对口来建立一些专业课程,请这些国外的教授、现在国内NGO当中有经验的秘书长,包括一些企业界、其他政府管理部门,一起在中国做一个开导、开拓性的工作。李连杰介绍过,美国从业人员里面有10%的人在NGO组织里面做。我们这么大一个经济体,20年后可能成为最大的经济体,我们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有无限大的空间。
我可以讲一下房地产行业对社会责任的现况。目前在中国有6万家房地产公司,目前在整个私人部门的公益捐款当中,房地产行业是最多的。在各种各样的NGO,特别是私募公益基金会的活动当中,按行业来算,房地产行业也是最多的。房地产最集中做的公益事业跟环保有关,跟这个行业特性有关。
目前国内每年新增的碳排放当中40%到45%和建筑行业、和房地产有关。这也决定房地产行业更多和节能环保有关。最近,包括哥本哈根、坎昆,参与这些会议的民营企业都是房地产企业,其他企业相对少。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在节能环保,在公益和社会责任方面,房地产企业的“血管”里血液含量比较高,浓度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