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树林湿地遭遇虫害及水污染 招募市民理事以拯救

曾经红树林湿地落霞飞鸟、静水长天的美景

  站在观鸟台上望去,因遭受虫害,成片的红树近乎枯萎

 

  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公开招募市民理事

  最小保护区的困境与拯救

 

  改革开放数十载,深圳从一个海边渔村成长为繁荣绚丽的现代化大都市。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弄潮儿们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这里,而深圳海滨生态公园里沿海岸逶迤的红树林是他们大多数人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圳红树林是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树干呈淡红色而得名。深圳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只有369公顷,位于深圳湾东北岸深圳河口。每年有白琵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种的上10万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场面壮观。而且,深圳红树林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水相隔,共同构成了具有跨区域意义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

  但是今日的红树林,正遭到大片虫害的啃食。而日前,一个将保护红树林作为最重要项目的基金会成立了,并且创新性地在全国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市民理事监事。截至记者发稿时,“公推”活动已经截止报名,进入初筛阶段。

 

  困境

 

  2012年6月18日,接到市民爆料的深圳晶报记者邹玮获准进入红树林保护区采访,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红树林虫害肆虐,走在栈道上,无数褐色昆虫盘旋在记者周围,其体积犹如一只成年苍蝇,张开的两翼表层似乎有一对眼睛,速度飞快,几乎抓不到它。栈道两旁的红树林的树枝上,捆绑了很多黄色粘贴板,这种虫子早就把粘贴板粘得满满当当了。

  在观鸟台看到的更加触目惊心--眼前遍是枯死的红树林,长度蔓延数百米远,仅有靠近海岸线、靠近栈道、靠近滨河大道的红树林暂未受太大影响。据保护区相关人士介绍,涉及面积大约5亩。

  保护区总工程师杨新林和工作人员张子儒说,目前记者所看见枯死的红树林,品种名叫白骨壤,因受白骨壤虫害的影响才产生了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一般从每年的6月份开始,至9月份结束。其实,目前危害红树林最严重的害虫名叫广州小斑螟。杨新林介绍说,虫害严重时,这种昆虫像雪花一样飘下来,每年最早5月份中下旬开始爆发,而今年是在6月份才爆发。该虫害的爆发具有周期性,一般会持续3个月,在深圳湾、香港等其他红树林区域有白骨壤树种的地方都会有该虫害现象。

  由于保护区鸟类、鱼虾蟹等水生动植物众多,虫害现象的爆发,无法使用化学药剂清除,杨新林等人也为此十分头疼,并一直在寻求最佳的办法去解决,“我们花了30万元,与广州、武汉的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并应用了他们研制生产无毒无害的生物药剂,但一段时间过后发现效果不佳,直到目前也没有有效的药物去防治虫害。”

  据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学研究所专家调研,福田红树林害虫发生的原因有:近年来,红树林害虫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和种群密度都大大降低。福田红树林陆地鸟类90%左右为食虫鸟或兼食虫鸟,它们在控制红树林害虫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根据专家调查资料比较显示,福田红树林陆鸟种类和个体数量都大幅度减少。而生态系统依然在持续地恶化。专家调查发现,1999年时,福田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指数急剧下降,证明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而且已接近环境状况恶化十分严重的地步。

  而虫害还只是红树林环境恶化的一部分,据深圳市对红树林湿地现状及保护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开发房地产、修建工厂、道路以及围垦养殖等原因,红树林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目前,此处及附近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林立,已经迫使上沙、下沙一带的群鸟活动区域不得不移至车公庙、滨海生态公园一带。此外,由于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深圳红树林滩涂处于中度以上污染状态,严重影响生物和鸟类的生存,而红树林内的铜等重金属含量,均超出国家海洋水质V类标准。

 

  行动

 

  从2000年开始,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很喜欢到红树林一带去玩滑翔伞,从那时候起他也逐渐发现,那里的红树林保育面临很大的挑战--地块太小,周边腾挪的空间不大,在生物多样性方面难以形成规模,同时又面临着社区支持、政府规划所产生的冲突,由于离市中心太远,市民的参与度也不高。

  “2011年初我去坝光,看到有些青年志愿者在做义务讲解。听着听着,我觉得蛮有意思,还‘反客为主’给他们做了些介绍。志愿者的参与,对于环境保护尤其重要。环境保护除了要对环境进行保育,也要对广大民众进行环保的倡导并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只是,王石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又多了一重身份--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发起人之一。

  与王石一起担任发起人的还有同他一起长期支持阿拉善地区沙尘暴治理工作的陈劲松。陈劲松对记者说:“国际上保护区管理较为成功的地区,有10%-25%的资金来自社会投入,而中国的保护区,社会投入不足5%.”

  在关注到红树林的问题后,王石等人意识到,单纯依靠行政拨款、社会投入不足,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面临着保护规划有待提高、现有保护能力不足、资源监测和保护性科学研究投入匮乏、公众教育和公众影响能力较弱、缺乏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制约,极大地局限了红树林保护区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于是今年6月7日,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召开了。理事会现有的17名成员中,来自企业的10人,来自环保公益组织的2人,来自学术界的3人,来自政府机构和群众团体的2人。在监事会成员中,来自政府机构的2人,来自企业的2人,专家1人。

  而基金会一成立,最吸引眼球的举动莫过于公开招募2~3名市民理事,以求进一步扩大公众代表性和参与性。这在国内的公募基金会中尚属首例。据介绍,如果普通市民当选,就要参与每年的两次理事会。在会议上,理事要共同参与基金会年度目标的制定、如何实现公众教育和发动公众参与的使命等问题的探讨和决议。监事则需要监督。

 

  市民理事

 

  6月27日下午4点,深圳晶报旗下深圳公益周刊主编刘敬文的微博上发布了一则宣言:“经过好几天的思考(不是在球场上),还有跟家人商量后,我决定参选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的理事,本人有媒体经验8年,1999年开始做义工,对社工理论和实务有一点了解,两年全职公益经验,环保方面,曾经参与地球村的乐水行,绿色和平的活动。如当选,我承诺竭尽所能提供意见。”

  刘敬文是目前已报名的十余名深圳志愿者之一。他们中还包括了环保专家、NGO从业者、学生、公司职员、义工等等。

  在这场由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与晶报联合发起的“公推市民理事监事”公益行动的报名工作结束后,评审工作于7月1日至7月3日展开。届时将由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秘书处对候选人材料进行初步筛选,接着由工作组根据公益服务精神与经验、影响力与号召力、理事工作构想、推荐人意见,选出12位候选人,并受邀出席7月13日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公民参与与环境保护”研讨会。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地势平坦、开阔,有沼泽、浅水和林木等多种自然景观,在深圳人的记忆里,这里意味着落霞与千鸟齐飞,静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美景。人与社区的关系在现代城市的演进过程中正日益变得紧张,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人与社会的维度上,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动参与,以及居民向公益行动者的转化尤其重要。

 

  (本版报道为公益时报与深圳晶报联合呈献,由张梦颖根据深圳晶报近期相关报道整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虫害  虫害词条  红树林  红树林词条  水污染  水污染词条  湿地  湿地词条  理事  理事词条  
公益

 同心希望家园

完全不知道马小朵是什么人之前,先听到“社区参与行动”的项目主任,李利亚关于马小朵的描述: 从16岁开始,离开江苏农村进京当保姆;遇到当时做编辑,现在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