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女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里音乐、美术、体育和科学的每周课时数低于国家标准25%-55%,超过90%的打工子女父母限于生存与工作的压力从来没有或者很少为自己的孩子讲故事。 六一儿童节前夕,公益机构北京木兰社区活动中心和新公民计划发布了一份打工子女社区教育需求调查报告,呈现了随务工父母来到城市的儿童从家庭与学校得到的教育资源匮乏不足的现状,呼吁更多的公益机构和社会资源关注与支持打工子女的社区教育工作。
70%的打工子女在学龄前来到城市
本次调查由8个城市的10家公益机构联合完成,这些公益机构都是在打工人群聚居地建立社区中心为打工子女提供社区教育服务的。共有396名9岁以上的儿童参与了调查。
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有70%在学龄前跟随父母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在各地城乡结合部或城市内打工者聚居的地区,均就读于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或指定接收外来工子女的公立学校。这些“生在城市”或“长在城市”的孩子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他们已经是准城市居民,没有父辈那样浓厚的恋乡情结。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段成荣教授曾经分析,这些打工子女已经与“老家”失去了联系,其中很多已经完全不具备在“老家”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文化、习俗和知识,甚至连语言都不通了。城市将别无选择地接纳他们成为自己的成员。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根据2011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农村随迁子女的数量在迅速增加,其数量从2005年的1403万增长到2010年的3609万,甚至超过了2943万留守儿童的数量,这些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并没有在城市里得到良好的教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资源双重匮乏
“打工子弟学校里音乐、美术、体育和科学的每周课时数低于国家标准25%-55%,这个数据其实还没有完整地反映出这些课程不光是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也远远低于城市里公立学校水平的现状。”新公民计划的工作人员岳毅桦说,“我们在走访大量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时发现,由其他学科的老师或者行政人员,例如司机等兼任学校音体美教师的情况非常普遍,大部分的学校也没有音体美的教学器材,空手上课的情况更是常态。去年获得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奖项-“新公民园丁奖”的北京市朝阳区红旗小学的王录勤老师就是用自己的二胡和从垃圾场拣的篮球给孩子上音乐和体育课的。”
不仅学校的教育质量无法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打工子女父母所疲于应对的生存压力也给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带来挑战。调查发现,超过90%的打工子女父母从来没有或者很少为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超过20%的孩子表示,其父母两人都不能经常陪伴他们。据重庆的公益机构绿叶义工在2011年进行的“打工子弟社会融入项目需求调查”显示,打工子女家长的工作时长在8小时以上的占总数的67.67%,有48.76%的家长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占25.62%。
北京木兰社区活动中心在组织打工子女的绘画活动时,住在北京北五环外东沙各庄村的小娟描绘了一幅家人围在餐桌旁情景的图画,画上还写着“我的爸妈是卖菜的,起早贪黑工作很辛苦,每次回来时,我和弟弟妹妹已经睡觉了,没有在一起吃饭的机会,所以我希望全家人能一起吃一次饭。”
社区中心成为孩子们课后的乐园
落脚城市,低质量的学校教育,大段无人陪伴的课后时间,一家五口住在十平米的小屋,没有自己写作业的桌子,狭窄逼仄、尘土飞扬、车鸣不断的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打工子女亟需社区教育的支持,以满足他们对发展的需求。
北京木兰社区活动中心设立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东沙各庄村,一个本地居民不足2000,而因为房价低廉选择在这里居住的外地人有约三至四万的典型的人口倒挂村。自从2011年6月搬迁至此,木兰为孩子们提供图书室,放电影,开设摄影、美术、国际跳棋等兴趣课程,已经成为社区中孩子的乐园。
木兰的工作人员齐丽霞说,“这里每天都有孩子进进出出,甚至有些孩子连中午放学那段时间也要过来玩会。”小雪,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是木兰社区中心的常客。齐丽霞介绍她的情况说,“小雪全家都住在东沙各村庄,她还有一个姐姐和有一个弟弟。爸爸在工地上盖楼房,经常走得很早,在她还没有睡醒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回来时通常她已经睡着了。妈妈做家政工,帮别人洗衣做饭,很少有时间在家。家里的饭大部分都是姐姐在做,有时候姐姐不想洗碗的时候就让她洗。她说她最喜欢来木兰,因为可以看书、画画、下棋,还有跆拳道课。这次调查中也问到了大家的六一儿童节的愿望。小雪的愿望是希望木兰一直在这里,永远不离开。”
社区教育担负补偿教育的重任
支持公益机构建立社区中心是新公民计划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是,社区教育多元化的活动模式,能够适合不同年龄与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孩子需求。社区教育遵循尊重孩子、激发孩子潜能的儿童参与理念,并有灵活弹性的开放时间适应孩子要帮忙家务、照看弟妹的需求。岳毅桦介绍,“流动性与政策限制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给打工子女带来的挑战可能要伴随他们的一生,我们希望通过社区教育的工作,帮助他们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或技能,拥有更多正面的生活能量而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竞争力。 ”
据了解,社区教育在美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美国公众普遍认为在中小学教育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社区需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补偿教育的重任。“美国课后教育联盟” 2004年的一次调查公布,85%的孩子觉得社区教育很重要,92%的孩子在社区中心交到了好朋友,86%说他们学到了很多,还有86%说他们感到在社区中心的时光很愉快。“社区教育工作在中国还处于萌芽期,在这个领域工作的公益机构与支持这个领域的社会资源都还非常少。”岳毅桦说,“但对于孩子而言,我们没有时间可以耽误,希望有更多的公益组织、企业和政府能够尽快地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工作。”
- 媒体联系方式:
北京木兰社区活动中心 齐丽霞 15313509292 邮箱:mulanhuakai2010@126.com
新公民计划 岳毅桦 13501006844 邮箱:yueyihua@xingongmin.org.cn
- 关于我们:
北京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是成立于2010年1月的民间公益机构,为在京打工的姐妹及打工子女服务。目标是扩大打工女性的社会交往面,增加大家彼此间的联系和互动,拓展文化生活空间,提高其独立自主和性别平等意识,能够更好的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
机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26260393
新公民计划是成立于2007年的民间公益机构,致力于改善打工子女的成长环境。以支持公益机构在打工人群聚居地建立社区中心,支持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开办新公民学校及开展驻校社工工作的方式,支持打工子女未来的力量。
机构微博:新公民学校(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