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收入较低社会误解 公益组织专职人员处境尴尬

    “我要涨工资,我要给同事加薪,我要让更多人加入公益,我要让公益人得到更多关注!”这是近日,一个“公益界加薪哥”在微博上发出的呼吁。与此相应,一项有关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的调研报告显示,低薪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公益事业人才的流失与匮乏。为此,记者对温州公益组织和人员随机调查发现,“人才缺乏,待遇较低,社会误解”,这些现象广泛存在。

  专职社工少一个顶仨用

  温州市志愿者协会是全市25万多名志愿者的娘家。但令人诧异的是,除了帮忙的兼职志愿者外,该协会配备的工作人员中,只有一个专职社工。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在白天上班。”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鲍雅梦说,很多志愿者活动都是晚上和周末举行的。但除她外,协会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一个,“按照正常负荷,起码要有三到五个专职,但经费有限,只能一个顶仨”。

  和市志愿者协会一样,许多公益组织的专职从业人员极度缺乏。据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副会长董磊磊介绍,义工分会日常活动事务也只有一名退休返聘的职工专门处理。而壹加壹公益组织相关负责人张炳钩则调侃,“壹加壹”的专职人员数量确实只有“1+1”。

  一名曾经的市志愿者协会专职人员透露,全市公益专职人员加起来大概就20人。

  专职待遇低人才流动勤

  原本就少得可怜的专职人员,流失得还很厉害。2010年《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有56.5%的公益机构遭遇了人员流失。该调查还显示,NGO从业者的薪资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约占90%,2000元—3000元段最为集中。无固定收入和月薪资在1000元以下的占到18.4%,近4成机构未给员工上社会保险。

  这与记者在本地公益从业者的采访发现相符。“市慈善总会下面的专职人员每年一换,那些小姑娘说1000多元一个月的工资没法养活自己”。这是商报跑线记者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

  来自温州滴水公益义工队的周选慈,曾经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地做了半年的专职社工。她告诉记者:“专职做民间义工是没有什么收入的,我做了两年多,后来没办法只能去上班了,现在在仰义街道负责慈善分会的事情,同时也负责滴水公益组织运作,才有点餐费补贴。”

  80后社工夫妻林加帅和梁晨两人都曾是专职社工。梁晨有着援西的经历,而林加帅则从残联到洞头快乐之本义工社,再到市志愿者协会,一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几年工作下来,这对小夫妻几乎没有任何积蓄。迫于生活压力,两人只好另谋职业,将公益转为兼职。

  记者了解到,温州大多数公益组织专职人员的普通工资一般都在1000元至2000元,有的还没有基本险,某些管理层人员相对高一些,有基本险,但没有公积金。

  公众争议大公益压力大

  公益慈善界薪酬低,一方面是因为资金不足。记者了解到,公益组织接受的社会捐款或企业捐赠,基本都是有特定的对象,一对一指定好的。而出于责任心和公信力,公益组织也会保证专款专用,不会有剩余。另一方面,社会对公益组织员工高薪也普遍不认可,一些公益机构限于公众的压力,也不敢提高薪酬。

  公益时报日前做过一项网络调查,只有23%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公益慈善也是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公益事业应该有一个跟其他行业类似的相对的薪酬标准。但更多的人认为做公益应不取分文报酬,或者接受较低的薪酬。

  “壹加壹”负责人张炳钩笑着说:“如果我们说自己养不起工作人员,估计很多人都不理解,但这是事实。”尽管“壹加壹”在和政府合作的服务项目中收取费用,但是人工的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常常被忽略。有的政府部门还说,你们是公益机构,怎么能和我谈钱。

  “今年以来,国内公益慈善组织屡现信任危机,这时再谈从业人员薪酬过低,公众难免会有争议。”温州某民间公益组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公益组织的资源有相当部分是通过社会信任渠道获得,公众的普遍认识是,从事公益事业就该是义务的,“每次公益活动,基本上连喝的水也都是自己掏钱买的,更别说发工资了”。但该负责人也坦言,若完全依赖闲散义工参与活动,公益事业很难有持续长远的健康发展。

  社工也是工公益谋收益

  “义工或志愿者是应该无偿,但专业社工是一个工作岗位,就应该发薪水。”温州爱心璀璨义工队队长周健认为,专职从事公益服务的社会工作,也可以是一份体面的工作,社会应该广泛关注。

  不过,一名准备筹建社工协会的公益从业人员透露,前不久,自己在市民间事务管理局咨询成立社会工作协会相关事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竟然不了解什么是社会工作。

  紫苏是温州一家论坛公益板块的工作人员,和公益团体接触不少。她认为,专职人员低薪的部分原因是,很多团队没有高瞻远瞩的眼界,还一味停留在社会外界的捐款上,却从未想过或者不知道去创造收益。她很赞同“壹加壹”这样和政府部门合作,由政府购买服务、支付成本的方式。“政府购买服务的钱,是运营的成本,其中包括人工成本。这是双赢的,因为公益组织同时也打造了政府形象”。

  不过,对于公益专职工作者的收入,紫苏觉得所有愿意做全职义工的人,其内心必然是喜欢公益的,合理的薪水维持生计当然是基本需求,但很难作为改善生活的主要方式。

  温州商报记者尤建明陈佳寅

  公益也应考虑养人

  >>>短评:

  任何一项想要长久的事业,光凭爱心和热情都是不够的,其中必定要注入理性和约束。公益作为社会的一个分支,既需要千千万万个不计回报的义工和志愿者,也需要稳定的专业人士为团队、机构,乃至整个行业塑型。

  所谓各司其职、各取其酬,用合理的薪水请专业的人持续做专业的事,是行业发展的健康模式。这些专业人士既然是为岗位付出,那么和所有其他工种一样,用薪资回报衡量他的工作并不过分。不求高薪,但求合理。

  这一方面要求社会对公益事业和专职社工的重新认识,一方面也是对公益组织如何创造“养人留人”物质条件的探索。

  回想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的话,不无道理:“公益专业人才必须给足工资,否则他也将在两三年后变成被救助对象。”让专职人员安下心来,全心全意为公益事业工作,这也是让刚刚起步的公益领域稳定的一种贡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词条  专职  专职词条  处境  处境词条  误解  误解词条  尴尬  尴尬词条  
公益

 拯救孩子的心

6月27日,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专家正对先心病患儿筛查。怀中男孩是“爸爸”数月前在家门外发现的弃婴。嘴唇发紫的杜丰莹(9岁)、杜丰赟(7岁)姐弟俩在水缸边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