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中国医疗行业以及民营医院的诸多问题,一家慈善医院如何在实现慈善愿望的同时,又能够成功存活,实现可持续的发现?这是摆在很多人心中的问题。而台湾慈济慈善医院30年的发展,另辟蹊径,以慈善与爱的方式,真正成就了医院“救死扶伤”扶助弱者的专业本质。
好医生的良方:医病人的心
2011年8月17日,花莲慈院同仁与慈济志工以感恩心虔诚欢庆慈济医疗志业25 周年。
为师的理念与实践
医治疾病同时视病如亲。证严上人期许医师不只是医师,而是人医、人师;不只是关心疾病,更关心病人。要做到人医,就是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医疗为中心。而要进一步做到人师,就必须树立医师自我的品格典范。
慈济医院要求医师仪容端庄,视病如亲,就是希望树立医师的良好典范,而最重要的是必须学会证严上人所强调的无所求的付出。一位医师能为病人而无所求付出,自然能树立高尚的人品典范。
在《以爱为管理》一书中,慈济医疗志业体林俊龙执行长与大家分享一则人医典范的故事。
嘉义大林慈济医院新陈代谢科陈品泛主任于2006年9月参加慈济 人医会山区往诊时,遇到一位年近六十岁罹患重度糖尿病的张先生,他因为血糖 控制不佳而双目失明,单亲的张先生艰苦地带着四个女儿一起生活。那次义诊之后,陈医师经常打电话关心,甚至自行开车带着一家人上山探望,与张先生和女儿们建立起亲如家人的情感。
2010年大林院庆前夕,张先生的血糖值突然飙高到无法控制,甚至威胁生 命,陈医师告诉张先生说:“你一定要住院,让我们帮你把血糖调好!”张先生说:“不行,我如果住院,四个女儿怎么办?”陈医师当机立断,打电话回家请太太整理出一间房,回过头告诉张先生:“女儿住我家,这样你可以放心来住院 了!”陈医师心想,只要能为病人好,可以不惜任何代价。
院庆大会上,正在住院中的张先生与四个女儿,哽咽地感恩陈医师不但抢救了他的生命,还将女儿视如己出地照顾。陈医师含泪诉说,年少时,祖母因糖尿病往生,让他积极投入这门专科,希望帮助所有的病人控制糖尿病不再威胁生命;遇到张先生以后,他才知道,要更积极地投入防治糖尿病!
陈主任说:“证严上人告诉我,会医病没有什么了不起,要能医治病人的心,照顾他的家,才是真正的好医师。”
“人本医疗”、“视病如亲”,陈品泛主任为医界树立起人医典范。
养成专业的脑、志业的心
慈济医疗志业体林俊龙执行长是医院同仁心中的大家长,身为慈济志工的他,以 身作则,带领医师们体会实践慈济人文。定期举办的慈济人文营,让医师护理同 仁深刻了解各地慈济志工在世界各穷乡僻壤之地,付出无所求,慈济人医会的医师下乡义诊,以病为师的医疗人文理念。
林俊龙执行长每逢假日,经常邀集医师护理同仁下乡,为照顾户或身体残疾者打扫家里。这是医院投入小区的另一项实 践,也是让医护同仁在这种苦相的亲身体验中,感受证严上人“以苦为师,以病为师”的人文情怀。
这些人文的养成逐渐引发慈济的医师们对待病人的胸怀。他们平日在院区为偏远 民众守护健康,守护爱,而一旦全球各地发生重大紧急灾难,无论是伊朗巴姆地 震或是南亚大海啸,慈济医院的医师积极参与救援义诊行动,从来不落人后。
医身与医心的结合
证严上人创立慈济医院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希望医院能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医疗院所,也不只是为了救治偏远地区的病患,更希望藉由医疗人文的建立,让医师、 护理、医护人员、病人、志工,都经由医院的场域得到生命的觉悟与纯净。
管理良方:以爱为管理
慈济的医疗志业是慈善志业的延伸,因此慈济医疗管理是与慈济基金会同步,推 动“以戒为制度、以爱为管理”之慈济医疗管理人文。
慈济医疗志业体林俊龙执行长提及:“慈济医院在管理模式上,是建立六院一家的体系,并且结合慈善、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一体,除了纵向的联合,还有横 向的串连。六院一家的努力包括有:每星期透过视讯会议共同研习,进行沟通讨论,主题从教学研究、信息管理、采购、财务等行政事务,到护理、整合、管理 等各方面,从巩固基础开始提高同仁的待遇以及福利,特别是护理人员,到求才 募才,广邀天下善士来加入慈济的行列。”
永续经营是慈济医疗志业不能忽略的重要议题,院内持续推行各项改善流程,提 升医疗质量,包括品管圈、平衡计分卡等等。在林俊龙执行长《以爱为管理》一书即说明了:“慈济医院推动平衡计分卡,以‘愿景、使命、策略’为中心, 四大构面分别为‘财务与效益’、‘内部流程’、‘学习成长’、‘病人满意度’。 财务和效益虽然很重要,但只是四大构面之一。慈济医疗的宗旨就是‘守护生命、 守护健康、守护爱。”
慈济医疗六院一家,“以爱为管理”,希望做到的就是,从爱的医疗,到成为爱的典范。
竞争良方:志工
上世纪70年代,证严上人率领志工们前往花莲境内各乡镇进行访贫,同时有慈济贫民施医义诊所(仁爱义诊所)的医护人员一同前往为贫病者免费施医义诊。
志工将医院打造成爱的大家庭。
慈济医疗最大的特色与最重要的软件──医疗志工。慈济建院的过程中,广大的爱心大众与慈济志工是慈济医院最重要的支柱,也是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最大动力。慈济志工不只在建院过程中出钱捐助,建院之后更是身体力行,投入医院为病人付出奉献。
如今医疗志工队伍浩荡长,证严上人更赞誉其为“医院软件中的软件”。从花莲慈院、台北慈院、台中慈院、大林慈院、玉里慈院、关山慈院,每一天有两千多位志工穿梭在慈济各医院,抚慰无数病苦患者与家属,让他们重拾对生命的乐观与信心。同时医疗志工更把所有院内同仁当成亲人照顾,不断地关怀。及时给予各项协助,成为医护同仁的最佳后盾。
人才的良方:怀抱一分爱心
过去人们称花莲为后山,即使到1986年慈济医院启业那年,花莲仍被认为是较为落后的地区,绝少专业医师会选择到这穷乡僻壤服务。当时台大医院定期派人到沙特阿拉伯两年,回来就可以升等,慈济医院与台大医院签署建教合作 台大医院的主管同意让住院医师到花莲,等同于到沙特阿拉伯。
逐渐地,有少数几位接受这个条件,来到花莲慈济医院为偏远病患服务。在证严上人不断努力、锲而不舍的号召下,医院设备与医疗人员不断地朝优质化迈进。
慈济医院的医护同仁或有信仰或无信仰,有信仰者也并非都是佛教徒,只是大家都是怀抱一分爱心而来。真正透彻宗教信仰者,心就无分别,宗教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爱,如基督徒说“博爱”,佛教徒说“慈悲大爱”。
慈济医疗志业除了台北慈济医院、台中慈济医院位处都会区外缘,其他四家院区的地点都属于非都会区,虽然薪资水平很难超越都会区医学中心与大医院,但都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
合理的薪资是一个需要被满足的基本面。如果能够接受“不是非常丰厚但合理”的薪资福利,而能够进入慈济医疗志业工作,就能够开始拥有心灵与理想面的满足。
慈济医疗志业体林俊龙执行长表示:“其实在慈济医院工作,只要同仁愿意参加个案访视、机构关怀、海内外义诊与赈灾、资源回收、小区扫街等人文活动从苦难人的不足就能看见自身的富足,如此跨出‘无所求付出’第一步,就能从知足进阶到满足。在‘自我实现’与‘医疗专业本质实践’之双轨并行下,就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融入尊重生命、人本医疗的宗旨精神。”
不盈余的原因:建构以慈善为本的医疗体系
医院启用至今,没有盈余,是广泛的社会大众共同支持医院的营运,让它持续拥有最优质的医疗人员与设备,为偏远地区的病患服务。
长期下来,慈济医院整体医疗损益虽不平衡且是呈现亏损的状态,但因慈善的理念而坚持维持应有的医疗专业水平,开设许多医疗损益虽较难平衡但患者确有需要的科室,购买许多重大仪器设备以提供患者服务。
举例言之,花莲慈济医院一个月仅有两百位婴儿出生,在门诊少、住院少、手术少、专科医生少的情况下,慈济医院仍成立小儿外科服务患者。
另外,像是烧烫伤中心,一年中占床率仅有12%,就成本考虑,不应设立,然而慈济医院坚持证严上人的愿力,要给予弱势医疗地区的民众一个完整、功能齐全的医疗服务。这并非慈济医院疏于管理而致损益不平衡,而是要弥补偏远地区的不足,实现医疗平权。
1. 专属网站:http://www.tzuchi.com.tw/tzuchi/mainpage/Default.aspx
2. 杂志:《人医心传》与《志为护理》。
3. 大爱电视台医疗类节目:《大爱医生馆》与《志为人医守护爱》。
4. 不定期慈济医疗丛书发行:如《以爱为管理:慈济医疗管理人文》与《乐活护理人:慈济护理人文二十五年》等。
1966年
证严上人于台湾东部一家诊所,看见难产的原住民妇女所留下的一摊血,那位原住民妇女因为缴不起8000元,没法接受治疗,只好被亲友抬回部落。证严上人心中的不舍与悲愿,促成她成立克难慈济功德会救助贫困之人。不受供养的证严上人,日常生活始终奉行自力更生,于是和她的五位弟子每天多做一双婴儿鞋,一双鞋4元台币,一天可以存24元,一年下来可以存到8000元,就可以救助类似那一位没有钱就医的难产妇女。
证严上人累积多年慈善访视经验,发现贫户“因病而贫、因贫而病”,解决贫困的方法,应该从疾病着手。
1972年
证严上人成立“慈济功德会附设贫民施医义诊所”,每个星期固定两次于花莲仁爱街举办义诊,一切的费用由慈济提供,这在当时的台湾社会是一个创举。自1972年义诊所成立至1986年慈济医院启用的十四年间,服务贫困病患超过14万人次。
肇始义诊因缘,证严上人深感台湾东部医疗设备落后,重症病危者须北送就医,常因时间耽搁,或因经济所限,导致救治失效之憾事。
1979年
证严上人毅然发起筹建现代化综合医院。直到1983年慈济医院动土庆礼时,上人眼眶含泪,因为预计6亿 (台币)的工程款当时只有2千多万元。
这期间有一位日本企业家,由于祖父曾经在日据时代待过花莲,他有感于一位出家人愿意在偏远地区盖一所医院,想捐两亿美金给证严上人。两亿美金形同建院经费加上十年的医院营运费用。但是证严上人婉拒了,她认为慈济医院必须由广泛的台湾大众之爱心盖起来,而不是由一位有钱人的善心所建立。
1986年
秉持着“信己无私、信人有爱”的坚毅信念,在慈济志工们奔走募款、社会大众群起响应下,佛教慈济综合医院正式落成。当时,慈济基金会已经有超过20万位会员,慈济医院正是由20万个台湾爱心人士所支持捐助而成,就如证严上人所言,慈善与爱心是有心人的权利,非有钱人的专利。
同时慈济医院推动“住院无须保证金”,此举不仅嘉惠台湾东部民众,扩大贫民急病服务,更促使台湾医界改革,1987年起全台医疗单位皆取消保证金制度。
而后,位于花莲玉里、台东关山、嘉义大林、台北新店以及台中潭子的慈济医院,先后成立。六院不忘义诊所、医院成立初衷,努力落实社区医疗服务,义诊队伍穿梭穷乡僻壤,由点而线而面,“慈济医疗普遍化”透过义诊下乡,从城 市到乡村,开展全台医疗网络。
1993年
医疗爱的种子首度跨越大海,慈济海外第一间义诊中心,于美国 加州洛杉矶成立,向贫困病患伸出援手,守护社区民众的健康。随后,马来西亚、 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因应当地医疗服务之需求,相继成立义诊中心、洗肾中心等服务贫困病患之机构,将关怀层面伸展至各社区角落。
1993年
随着医疗志业的起步,证严上人以超越宗教的立场,糅合佛教经典中提及之“头目髓脑悉施于人”之无私大爱精神,在筹建慈院期间即公开呼吁器官捐赠,并成立骨髓干细胞中心,以“救人一命、无损己身”推动骨髓捐赠,截至2012年5月底,慈济总共于28个国家地区,完成捐赠2,866 例骨髓、周边血、脐带血之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其中捐赠大陆神州已超过1200例。
为培育东部医护专业人才,慈济护专于1989年创立,创设原住民公费专班,提供全额奖助学金,除学杂费、住宿费、书本费、餐费全免外,还每月提供零用金,让贫穷的原住民孩子能学习一技之长,改变自己与家庭的命运。现已升格为慈济技术学院的历届毕业生,于六家慈济医院与全台医疗院所服务,撒播慈济护理人文与医技荣光。
慈济医学院于1994年创设,是慈济大学的起始,亦开启了慈济无语良师的大体人文教育。慈济医疗教育率先以感恩心推动深具人文意涵的大体捐赠启用与送灵、追思仪式,并以“无语良师”尊称,取代无名尸、尸体、遗体等称呼。从器官、骨髓乃至大体捐赠,慈济突破众多固有封闭传统观念,不仅成为台湾医学教育一大特色,也逐步影响海外医学之教育思维。 2012年3月马来西亚大学医学院之模拟手术中心启用,并同时与慈济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引进慈济大体捐赠的专业技术与人文素质,希望“善用生命,发挥良能”的精神能在马来西亚展开。
1998年
在证严上人精神感召下,全球各地兼具医护身份的慈济志工成立 “国际慈济人医会(TIMA)”,以“医病、医人、医心”为宗旨,以“尊重生命”、“人本医疗”之精神,展开义诊服务。截至2011年底, 超过50万人次之慈济志工,于44个国家地区义诊,嘉惠贫病超过200万人 次。
2012年
慈济医疗深入大陆神州,苏州慈济健康促进中心即将落成启用,为传递预防医学、健康促进观念而努力。
证严上人曾说:“人生,最族规的莫过于生命,最痛苦的莫过于病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不是医师,但是我盖医院;我不是医疗教育者,可是我办医学院。慈济医院从草创期间人才网罗困难,到如今逐渐成为一个具世界水平的医疗典范 之一。这医疗典范所揭示给世人的,不只是医疗平权与医疗正义,它更标举出全新的医疗人文生命观。证严上人期望让医师、护理、病人、家属与志工在病苦老死的历程中,借由慈悲喜舍的佛教精神洗涤,重而体会并界定新的人生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