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面对气候变化威胁 上海没有做好准备

 

       对很多中国城市居民来说,这个夏天着实让人心惊肉跳。从北京79人死亡、损失160万美元的六十年一遇的大暴雨,到景德镇台风“海葵”引发的群众大疏散,上天一直在向人们示威。

       除了暴雨,这个夏天还带来了许多新的警示,提醒中国城市所面临的威胁。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将中国列为“最易遭逢气候危险的国家之一”,呼吁中国采取紧急行动应对灾害。一个英国和荷兰科学家团队的研究宣称,上海是最可能遭遇严重洪灾的九大全球性都市之一。另外,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一份特别报告敦促亚洲快速发展的各大都市实现绿色发展,否则“将面临一个环境恶化的灰暗未来”。

        这些意见绝不是毫无理由的。亚洲城市正在以无以伦比的速度发展。如果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正确的话,再过十年多一点,世界37个巨型城市里有21座都将出现在亚洲。中国更是这一趋势的领导者,目前中国城市居民为6.65亿,未来二十年还将增加3.5亿。世界银行指出,每过12个月中国都将出现一个人口比肩北京上海的新巨型城市

        “城市的情况将影响整体增长,整体增长又影响着城市的机遇,这些机遇有助于吸引新的移入者,让城市化持续滚雪球式发展。”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主管研究的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道格·布鲁克斯说,“我并不觉得这很让人吃惊,但它的确意义重大。”

        这些意义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随着人口、财富和创造力的日益集中,而且是集中在越来越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方,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也在日益增加。中国东部沿海密集的城市带已经在与重大的威胁展开斗争,根据亚行的数据,亚洲40个最易受到沿海洪灾的城市中,有一半都在中国,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只会让危险更大。

        这里还潜藏着其他危险:海水侵入淡水供应系统、沉降和天气模式的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言说,随着海洋表面温度的升高,台风将更加肆虐。实际上中国已经深受台风之害,比如2005年的“泰利”台风造成华东110人死亡。

        布鲁克斯说,由于各城市都在努力应对不断加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压力,带来挑战的不仅是城市密度,还有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城市的应对做得越差,就越容易受到灾害威胁。但反过来,它们做得越好,就会有更多人涌入。“最大的挑战在于涌入城市的人,而且他们没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等要素。但如果政府为他们提供了这些要素,只会吸引更多的人涌入。因此,在政府可以提供的与提供后会带来的结果之间,存在一种必要的权衡。”

       中国城市化变化莫测的发展让人们很难做出可靠的预测。过去的经验表明,中国城市的发展预测很可能歪得离谱。1980年深圳被划为经济特区的时候还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小渔村,当时的市领导制定的目标人口是30万。但是,2010年,深圳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它对移民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任何决策者的预料。

        那么政府应该通过某种方式为城市发展设置一个上限吗?布鲁克斯的答案是否定的。在城市扩大的规模和速度上,直接干预弊大于利,还会加剧已有的不公。“试图进行控制的问题在于既让已经走进城市的人们无法再享受益处,同时也伤害了正在努力进入城市的人,我的感觉是最好让人们自己选择,但是你可以对他们进入城市的诱因施加影响。”

        亚行期待的城市发展现象之一是在巨型城市中心周围发展小的卫星城,这样可以让人口分散,减轻中心区的压力。布鲁克斯说,关键在于要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这可以“帮助人们在需要的时候进入中心城市,在不需要的时候离开”。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必须在气候防护上加大投入,包括把房子建在安全地区,将排水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地位,以及引入最先进的气候预测技术。

        这听起来似乎是很中肯的建议,但有一些人对中国采取必要行动化解城市危险的可能性表示怀疑。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克里奥·帕斯卡尔在其《新一轮全球博弈:环境、经济及政治危机将如何改变世界格局》一书中指出,长期腐败、透明度低,以及将重型机器制造业作为环境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进行“克努特国王”式的强调,都是让人担忧的原因。

        最后一个忧虑原因来自中国耗资数百亿美元的南水北调工程。帕斯卡尔说:“沿海已经不安全了,如果在这个不安全的海岸旁边再挖上一条运河,只会让海水渗透到淡水系统中的可能性加大,特别是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但如果开挖运河与海岸防护的工程人员各自为政,不共享任何数据,最终只会铸成大错。”

上海在自然灾害面前准备不足

       最近在上海,人们围绕该市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打起了嘴仗。8月份,对于《自然灾害》杂志将上海放在最易受洪水侵袭的城市榜首(超过孟加拉国的达卡和菲律宾的马尼拉),上海市官员做出了迅速回应。据《中国日报》报道,上海防汛办常务副主任胡欣表示此项研究结果“并不全面”。他指出上海防潮堤的设计能力是可防二百年一遇的高潮位。复旦大学的研究也引用历史数据说明该市极少受到台风袭击。

       但在帕斯卡尔看来,这正是中国未准备好承认上海在气候变化重写游戏规则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灾难威胁的一个迹象。因为这是中国大陆最富裕、或许还是最具声望的城市,这里满是光辉夺目的摩天楼,还有磁悬浮列车。她说“很难想象”这里不会发生像卡特里娜飓风那样规模的大灾害,因为上海和新奥尔良有很多共同点:除了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两个城市都坐落在台风通道和下沉的三角洲上,从1921年以来,上海的沉降幅度超过1.8米。同时,海岸上密集的化工厂和比比皆是的高层公寓社区(这要归因于“灵活的”城市区划法律和地方官员与开发商之间的“亲密”关系),意味着“福岛型”情况也有可能发生。

        “如果中国想要实现向人民展示真正安全的真正稳定发展,在地区的稳定与否问题上必须实事求是。对于上海这样的地方,不能再进行小修小补,因为它可能遭受大灾,如果灾难发生,其影响不仅是人道上的,还将是经济和政治上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上海  上海词条  气候  气候词条  威胁  威胁词条  面对  面对词条  变化  变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