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促会承办后,容桂蓓蕾幼儿园吸引大批幼儿入园。 雷雨 彭黎明 摄
政府向社会“放权”后,社会组织能否“接得住、管得好”?当人们还在为这一问题感到迟疑时,在我省改革先行区顺德,记者见到了另一番景象:
容桂青少年成长促进会(以下简称“容桂青促会”)是一家由顺德青年企业家自发筹资创办的社会组织。去年8月,在共青团顺德区委协调和推动下,容桂青促会正式接管公办性质的容桂蓓蕾幼儿园,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首个介入学前教育的NGO。
容桂青促会的“三板斧”,让这家曾经连老师和孩子喝水都成问题、仅靠保教费苦苦支撑的幼儿园焕发了生机。
容桂青促会成立类似香港“校董会”的园务监督委员会,政府监督大方向,青促会负责日常监管;确立幼儿园“非牟利机构”性质,每年盈余不得超过5%;青促会的热心企业家还自掏腰包更新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设施条件好了,管理水平上去了,收费却没见涨,幼儿园吸引了一大批幼儿入园学习。
民间的智慧和力量参与社会事务,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协同共治”,这项改革在顺德激发了活力。
NGO介入公办幼儿园管理
1978年8年,全国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之一大进制衣厂诞生在顺德。大进制衣厂后来几易厂址。也许是历史的机缘巧合,最初的厂房上建起了现在的蓓蕾幼儿园。
这所名义上的公立幼儿园在很多年前就被私人承包。由于投入不足,园内的许多设施已老化,老师和孩子喝水都成问题,本应红火的幼儿园,一直靠着孩子的教育费苦苦支撑。
顺德人有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2009年,顺德实行“大部制”、容桂实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后,如何下放政府事权,将更多的社会事务交给社会办,便成了容桂乃至顺德两级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2010年8月,容桂青促会应运而生。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容桂青促会专门承办了这家幼儿园。容桂青促会会长佘永亮把幼儿园缺乏的设施列了个清单,分发给青促会的会员。很快,最先进的饮水系统装进了幼儿园,老化的管线全部更新,匮乏的教学用具按最全的标准配置,“这都是企业家自己的厂里生产的,花不了多少成本。”
软硬件变成当地数一数二
事情不仅仅是做捐赠那么简单。在事权划分上,容桂青促会与容桂街道达成默契:属于幼儿园的钱放在幼儿园的账上,青促会确定这些钱怎么用,政府部门只监督幼儿园是否正常运转。“这样我就可以保证幼儿园收来的钱和企业家的爱心捐款,用在幼儿园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上。”
佘永亮心里很清楚,青促会会员都是身价不菲的企业家,没有人会在幼儿园的这点小钱上动歪脑筋,“幼儿园办得越好,这些企业家的声誉就越好,这是企业家真正看重的。”
没有了“后顾之忧”,园长带着老师们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上,政府和青促会的投入更多地分配在硬件设施上,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这个幼儿园的软硬件条件在当地就数一数二。
容桂青促会承办一年后,蓓蕾幼儿园园长李淑芬明显感觉到一种变化:现在找教育局的次数明显少了,找青促会的次数却越来越多了。
在容桂街道党工委书记赖雪晖看来,上门的人少了,不是“坏事”:“一些政府大包大揽做不好的事情,有专业特长的社会组织会做得好。”他认为,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监督公办幼儿园日常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一种探索。
容桂共有幼儿园42家,赖雪晖透露,一旦青促会试点成功,会进一步将“社会组织参与幼儿园非牟利运作模式”推广到街道所属其他幼儿园或者社区村办幼儿园。
非牟利机构并不是不盈利
经过一年探索,佘永亮也有自己的打算:要使幼儿园可持续发展,还必须让它盈利。非牟利机构并非不盈利,而是不以谋取利益为根本目的,“说白了,就是赚的钱再投入教育,良性循环。”今年,容桂青促会筹划再承接4个幼儿园的管理,在全国招标购买幼儿园专业管理运营团队的服务。如今,佘永亮又多了一重身份,担任国内第一家法定机构顺德社会创新中心副理事长。
顺德团区委书记陈影然认为,容桂青促会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公众参与”的运作模式,引入市场力量进行社会化运作。在容桂青促会经验的基础上,顺德将探索成立区一级的青少年成长促进会,为青少年提供文化创意、才艺培养的活动场所和实践体验、亲子交流的平台。
“我们建设枢纽型组织,既要推动体制内社团转型发展,让它们摆脱对体制的惯性依赖,更好地凝聚服务青年;又要积极推动创建社会组织,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具体管理职能,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这样会更灵活、更专业,效果更好。”团省委书记曾颖如告诉记者。
类似容桂青促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已在省内其他地市开花。据悉,在广东共青团组织的推动下,由青联委员创办的广州天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一些社会组织业已破壳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