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2012年7月18日完成台本
--孤残儿童:如何有个家?
节目导视:他们是残障儿童,他们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残障儿童.
张世峰:福利机构收养的儿童有的甚至是98%都是残疾的。
解说:治疗、康复还有技能培训,不断增加的残障孤儿不堪重负的福利机构,压力要如何纾解。我们是适合家庭寄养的,应该全部送到家庭寄养。
解说:家庭收养更是面临障碍重重。因为现在《收养法》规定,一旦孩子被家庭收养了,政府就不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解说:《新闻1+1》今日关注:难进“家门”的残障孤儿!
评论员 白岩松: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看到刚才这个画面呢可能很多的球迷会非常非常的熟悉,在刚刚结束不久的欧洲杯的半决赛,意大利2:1击败了德国队,独中两球是意大利国脚巴洛特利,在意大利的国家队当中有一个黑色选手其实是非常非常少见的,巴洛特利的身世就跟遗弃与家庭收养紧密相关。在两岁多的时候,他因病被他的亲生父母遗弃了,他是加纳的孩子被意大利的这对白人父母收养了,他的母亲叫西尔维娅,从此受到了相当不错的教育,并且送去足球的培训他的天赋得以发挥。
您看就这么一个遗弃与收养这样的故事,巴洛特利可以更好地成长,而且成为了一个大的球星,这个家庭收获了一个如此有名的儿子,而且财富也会变得更加巨大,意大利这个国家拥有了一个有天赋的前锋国脚,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受益者,看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在今天的节目里谈论巴神,而是谈谈我们翁过自己的孤残儿童,他们可不可以有机会告别福利院,可不可以走进一个又一个家庭,如果可以是未来还是现在?障碍还有一些什么,来,今天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张世峰,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副司长,他的担心是如今我国的儿童福利院已经越来越成为残疾院。
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 张世峰:最近一些年,福利机构的抚养的儿童的身体状况主要都是残疾儿童,有的福利院现在残疾儿童的比例都占90%以上。
解说:残疾儿童比例高达90%,儿童福利院需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得知,但另一方面作为儿童福利院压力舒解方式之一的家庭寄养,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近年来也面临极大的挑战。
张世峰:农村的寄养方式应该说不足比较多,一般情况下他离得比较远,没法以福利机构为依托,因此康复这些培训方面受一定的限制,甚至少数地方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把这个家庭寄养作为一种扶贫的方式,农村一个家庭有时候寄养不止一个(残疾)的孩子,让他们有一定的收入。
解说:相比农村,城市家庭寄养在地域距离、福利机构依托,经济和素质条件上都应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现状又如何呢?
张世峰:小孩子日常生活并不是在儿童福利机构关注之下,通过一段时间检查一下,往往并不能够全面反映孩子的生活状况,这点担心有没有,有,是不是会去检查的时候,小孩子生活一个样,不检查的时候又一个样的状况,这个难免使人们担心。
解说:除了寄养家庭的主观责任心,在张世峰看来,家庭寄养的最大客观不足还是无法给予残疾儿童的充分的康复训练。
张世峰:他们如果是生活在福利机构里面,他们可以得到经常的不间断的康复,特教和其他的手段,来促进他们身体机能的恢复。
解说:虽然在一些地方已在加强家庭寄养的规范,以及与机构康复的衔接,但鉴于全国家庭寄养整体大环境的不足,更多的重担目前还是落回了福利机构身上。
张世峰:2009年10月,民政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儿童福利政策研讨会,当时提出来了,对于寄养儿童的身体状况太残疾的不适合寄养。那个会议之后,一些地方已经对于不适合家庭寄养的儿童收回福利机构。
解说:也因此目前的福利机构正面临来自残孤总量、病种、治疗经费和康复周期的多重考验。
白岩松:其实现在在福利院里头如果用孤残儿童是两类孩子,一个是孤儿,一个可能又是孤儿可能又是残疾的儿童,或者说是被遗弃的。现在健康的孤儿的比例在大幅度的缩小,一个是遗弃的变少了,另外有很多的家庭直接把健康的孩子收养走了,因此在福利院里头残障儿童所占的比例急剧上升,有的达到了95%,甚至有的达到了98%甚至99%.
在这儿我们看一组数字,这就涉及到了家庭收养,2010年底的时候全国是25.2万孤儿领取了儿童福利证,各种社会福利机构受爱儿童是10万人,家庭登记是34529件,中国公民收养登记是29618件占据绝对绝对的多数,并不像有些人议论的一有孤儿好像都被外国人收走了,不是。29618件,外国人收养登记4911件。其中残疾儿童是2692人,这个数字里并没有说在29618件中国公民收养里面残疾的儿童有多少,外国的有多少。
我们再来看看又隔了一个年的数字的变化,全国共有孤儿50.9万人,福利机构是10.8万人,散居的孤儿40.1万人,这是特别需要我们的牵挂的,因为他们有的可能被叔叔、舅舅、姑姑等等收养着,也许也有一些孩子并没有得到特别好的照料。家庭收养3100多件,中国公民收养登记27579件,依然占据绝对的大多数,外国人收养登记3845件。
看完这样的一些数字的时候,可能很多的健康的孤儿都被我们的家庭直接收养走了,但是在观念上研究有两大挑战,一个是残疾儿童没有人愿意收养,另外也是一个现实的挑战,他要康复要出很多的钱,很多的家庭一想,这是一生非常,甚至像无底洞一样,惧怕了,很多的孤残儿童没有家庭收养他们,究竟怎么办呢?在昨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已经给大家去展示了,在农村家庭寄养孤残儿童的模式慢慢快走到尽头了,越来越萎缩,于是又要回到福利院,那爱会不会缺乏?他们想要有个家,如何满足他们呢,在合肥和宁夏有另外的两种模式,我们去看一下。
解说:距离银川市30公里,在永宁县洋河镇惠丰村97名残疾儿童分别被寄养在48个家庭里,这是宁夏儿童福利原院在院外设立的最大的一个残疾儿童寄养基地。
而且福利院院长 杜勇:我们发现永宁县惠丰村这个地方,民风比较朴素,再一个离银川市比较近,那么经济条件、人文环境当地政府的重视,各个方面都是满足了我们孩子成长的需求。
解说:近年来,惠丰村经济发展较快,居民生活富裕,随着城市化发展寄养家庭正逐步进入社区管理,为此永宁县已经决定为寄养在惠丰村的残疾儿童修建一个规模更大,功能更完备的寄养服务站。
杜勇:规模是800平方米,总投资是240万左右,包括康复设备和各种医疗设备等。
解说:明天面的这个以康复为主的寄养站,孩子们就可以使用了,与此同时,惠丰村因永宁县城扩建,过不了多久这里的村民也都会成为城镇居民,而宁夏儿童福利院在这里的家庭寄养规模也强度进一步扩大。
杜勇:我们计划这个(寄养服务)站规模发展到70到90户寄养家庭,150个左右的寄养儿童,这样更加满足我们的院内各类残疾儿童回归家庭的愿望。
解说:但是也有具体的烦恼,随着惠丰村村民将搬进楼房居住,那些行动不便的残障孩子将会面临新的问题。
杜勇:建(寄养服务)站以后,就在他们社区的周围,实际上也就在500米左右,500米之内的这个范围,他们可以集中下楼到我们站里去活动。
解说:与宁夏儿童福利院的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不同,安徽合肥市社会福利院正在实施我国第一例新的家庭照顾模式--阳光村,在合肥市社会福利院院内,这里住着十户寄养家庭,总共寄养了50个孤残儿童,寄养家庭里的父母都是从社会中招聘来到福利院的夫妻。
每天上午爱心妈妈都会将孩子送到福利院里进行康复训练,中午及下午再接回家吃饭,十户家庭每位妈妈都各自全职照顾5个不同残疾的孩子,爸爸们都正常外出工作,每位妈妈每个月可以获得1800元的生活补助,而每家庭的5个孩子每月日常生活费用为2000多元,除此之外,孩子的医疗、康复之、服装、教育等费用也由院方全额承担。
合肥市社会福利院院长 尹学萍:它相对集中在一栋楼房里,便于我们日常的监管,这个包括一些其它的工作的开展,比如说我们的教育工作、康复工作、医疗工作等等方面,同时在情感方面又形成了那种像社区家庭那种生活的氛围。
解说:像这样的模式在合肥市福利院已经开展了十一年,直到今年因为福利院规模的扩大才计划将十户扩展到二十户,而现在让院长有些担心的是,每一个招募的爱心妈妈能坚持多长时间?
尹学萍:有很多家庭第一批的爸爸妈妈,可能陆陆续续因为各种原因,有的是自己的身体不允许了,有的是自己父辈年长需要人照顾了,各种原因他们都陆续离开了这个家庭。
白岩松:其实现在在孤残儿童的寄养或者这收养等等方面,并有形成非常准确的全国一盘棋的规则,因此几乎都是各省市、自治区,各村有各村高招儿,自己都在想各自的办法,因此探索出来的模式比较多,我们并不想在这里简单地支持哪个或者反对哪个,而只是把这些模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为的是在未来有一个相对探讨出大家公认的一种结果。其实比较刚才银川和合肥的两种模式,我们可以做一下简单的比较,宁夏模式是在城乡结合部,民风比较淳朴,是寄养服务站,财政支付这样的一种模式,在当地也很受人们的赞誉,背后的的支撑全是社会的福利院在起到重要的衔接、选择和支持这样的作用。
合肥模式,其实合肥模式刚才说到了第一例,在我的印象当中很多的年前其实在天津等就已经拥有了叫SOS儿童村,这样一个村建起来之后招聘社会上的家庭,那个时候主要招聘妈妈,不是现在的家庭,后来这样的探索有多个,它所说的第一个恐怕指的是不是针对孤残儿童,它的特点是福利院内招聘夫妻与国外福利组织合作,费用分别承担,而且费用是比较高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更像是一份工作,但当然很快变成了家庭氛围的爱。但是让人担心的片子里刚才已经说了,人员的变动就会让你非常担心,当这对夫妻招聘来的时候,来的时候是这样的,几年过后命运发生了改变,他想退出的时候,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恐怕又是一次伤害。所以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我们还真得继续接着关注,尤其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孤残儿童能不能慢慢由农村寄养的模式真正回到城市当中呢?因为毕竟这块无论从康复和自愿者的支持来说都是最大的,他们回得了城市进得了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