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2700万农民工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打工者,又是大学生;他们曾经错过了心仪的大学校园,如今却在远离故土的异乡城市圆了“大学梦”。
9月16日,记者来到即将落成的广东农民工博物馆,巧遇他们之中的三个幸运儿:邹粟、邝美艳和曾姗姗。三人分别在珠海、东莞、广州打工,原本素不相识,通过广东省的农民工“圆梦计划”一齐上了大学。
农民工也能上大学
农民工博物馆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马务村,是一栋坐落在一片工业区中的白色三层小楼,宽大的窗户和高高的卷帘门显示,它曾经是旧厂房。“我们对自己的博物馆当然很感兴趣,趁着周末过来看看,没想到还没开放。”邹粟颇为遗憾。
来自湖南农村的邹粟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有过“大学梦”。因家境贫寒,本已考上重点高中的他,为了供弟弟读书而选择了中专,毕业后南下广东打工。
在珠海伟创力公司,邹粟一干就是10年。“因为学历低,晋升很慢。想通过成人高考读书吧,学费又高,不是我一个打工仔能承受的。”
没想到机会突然降临。2010年底,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广东省教育厅推出“圆梦计划”,首批在农民工中招收100人,免费入读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经过精心准备,邹粟闯过了笔试和两轮面试,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像邹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据了解,首届“北大100”项目后,“圆梦计划”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14所高校参与进来,每年招收1万名外来工读大学。“新生代农民工有进取愿望,渴望有一个上升通道来提升自我。‘圆梦计划’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为广大新生代产业工人打通一条成长发展的向上通道,培养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有影响力的优秀新生代产业工人。”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曾颖如说。
“圆梦计划”之外,广东还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网络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多种形式,为农民工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机会。目前,有160多万外来工在广东接受高等教育,平均每年有10万多人获得毕业证。
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在农民工博物馆内,有一条铺着红砖、印有许多手印的小路,每双手印的右下方都刻着一个名字:粟书军、胡丽阁、周冲……“好莱坞有一条星光大道,留的手印是演艺明星的。我们这里也有一条‘星光大道’,留的是50名优秀农民工的手印。”负责现场建设的工作人员解释说。
邝美艳说:“现在,农民工的生活基本都有了保障,开始进入追求事业、实现梦想的阶段了。”和邹粟的情况差不多,邝美艳也是到城市后,才圆了大学梦。
邝美艳还有一个文学梦:“我从小就喜爱文学,18岁来到东莞,对文学的热爱一直未断。”
为帮助有志农民工圆文学梦,去年10月,广东成立了全国首个农民工作家协会,吸收260名文学青年成为首批会员,邝美艳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她已在《山花》、《散文选刊》、《黄金时代》、《东莞文艺》等杂志发表不少作品,多篇散文获奖,还创作了一部情感励志长篇小说。
“很多上了大学的农民工,在事业上有了更多追求。”邹粟告诉记者,他已经离开伟创力公司,到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政府上班半个月了。原来,2010年,广东开外来务工人员招考制度先河,圆梦大学的邹粟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公务员。
在2010年招录50人、2011年招录250人的基础上,今年广东又从外来务工人员中招录基层公务员3317名。
心有多高,天地就有多宽
黄昏时分,累了一天的曾姗姗回到广州炳胜餐饮出品部的办公室,没有急着回住处,而是打开电脑,登陆北大网络教学系统,点开《公共关系学》,边听边记起来。
“我们从农村来到城市,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幸福梦。如今,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越来越完善,要想圆梦,自己必须要有一颗上进的心,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
大专毕业的曾姗姗告诉记者,她感到离幸福越来越接近了。她感动地说,她上北大网络教育本科,公司非常支持,不仅给足假期,还在办公室为她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有理想才有未来。”回到公司宿舍的邝美艳同样没有休息,一张小桌子和一台电脑,就是她下班后的另一个文学世界。如今已28岁的她梦想着,有一天可以从工厂走出去,做一个城市白领,比如杂志编辑,或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