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有一群随着父母四处迁徙的流动儿童,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他们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尽情享受父母的贴心陪伴、细心照顾。缺少关爱让不少孩子出现了心理郁结。近日,青岛你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申报的“爱驻你我家”得到了国家级项目扶持,专业社工走近这些生活在城市角落的胆怯敏感的孩子,展开关爱行动,耐心帮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预备党员、硕士宋娜就是社工之一。
“失依男孩”无法与人沟通
宋娜是河海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今年暑假她来到青岛你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做实习社工,成为失地农民关爱项目团队的一员,已经服务了三个多月。
10岁“留守娃”小军(化名)是李沧一所小学四年级学生,父母离异的他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而此后父亲长年到外地打工,小军只能与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刚见到小军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无法与人正常沟通。 ”社工发现,原来小军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唯一能接触的亲人只有爷爷,但由于爷爷耳背,小军和爷爷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话,缺乏正常的沟通交流。宋娜说,他们帮助的小军就是典型的“失依儿童”。
社工帮流动儿童“丢烦恼”
“你们有什么烦恼,可写在卡片上,丢进"烦恼垃圾桶"。我们不记名,只帮你想办法,一起把烦恼扔出去。 ”在李沧区一所流动儿童扎堆的小学里,已经“混熟”了的社工宋娜与几个孩子围坐一圈,正在玩一个名为“烦恼垃圾桶”的游戏。 “父母没有时间陪我、没有空跟我说话……”在很多流动儿童的烦恼中,频频出现“得不到家庭关爱”。
宋娜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残疾等原因,流动儿童的心理烦恼很多,无处抒发。“我们发现,他们的群体特征是内向、害怕、超自卑、很敏感,很容易封闭自己。 ”宋娜告诉记者,“有的孩子住在废弃的车库,有的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家庭自身存在各种问题,而家长们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的心理。 ”
在“呵护花开”活动中,宋娜所在的关爱项目团队社工们走进流动儿童扎堆的学校以及部分李沧区的村改社区,通过做游戏、办兴趣班来与孩子们“套近乎”,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孩子们,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经过努力,很多孩子逐渐变得阳光、自信。
社工还要学唱歌跳舞
“社工专业在学校里要学习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甚至还要学唱歌、跳舞。 ”宋娜说,做社工需要有奉献社会的精神做支撑,同时还要学习很多东西。
据了解,近年来,岛城的社会组织发展日渐正规化。 2011年,青岛首家社会组织创新园落户李沧区,你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首批入住的社会组织并开展服务,为关爱失地农民,他们向民政部申报了“爱驻你我家”失地农民社工关爱项目,顺利获得通过,获得5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成为岛城首个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工作示范项目。目前,这支服务岛城社区的社工团队里有两名硕士生和7名名牌大学本科生,持续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坚守助人的背后是信念
在很多人眼里,扶危助困的社工是一项崇高的工作。其实,做好事难,坚持日复一日地做好事更难。不少社工都说,他们完全凭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职业理想而坚守。据了解,目前很多社会组织都面临缺乏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现象,由于社工的待遇不高,很多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在就业时选择避开这个他们学习多年的领域,有的高校社工专业一个班的学生,在毕业两年后,仍在从事社工工作的只有三四人。那些少数留下来坚守的人,值得最响亮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