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于方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这是国父孙中山的训诫。在南京中山陵脚下,有这样一家“天下公”反歧视公益机构公益组织。从2005年到现在,这个机构的发起人和执行主任于方强从事NGO组织的工作已经7年了,他运用独特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与所在的团队在反对歧视的工作中创下了赫赫战绩。

  大学班级里的民主选举

        于方强成长在江苏苏北的一个城市,从小生活在建筑公司大院里,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在大院里,他从小就看到各色各样的人。有的人只擅长溜须拍马,却很快就得到领导的重视;大部分普通职工每天辛苦劳碌,却只能收获一点微薄的薪水。于方强对这种不公平的现状很不满意,他希望改变这个社会。

  在河南上大学时,于方强选择了法律系,并且一进校就成为班里的班长。照一般的规矩,如果班长不主动辞职,就可以连任四年,这对于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可是,于方强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身为法律系的学生,应当比别人更懂得民主、平等的原则。大二一开学,于方强就主动辞去了班长的职务,并且史无前例地在班上举办了一次班长民主选举,自己担任主持人。那时候,他们刚刚学习了选举法,于方强熟读课本,从选举流程到规则都参考正式的民主选举准备。这次经历为他之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后来在NGO工作中,他曾经成功主持过100多个组织的选举,正是大学里的这次选举为他积累了工作经验。后来,班长民主选举成为了法学院所有班级的潮流,每个班都在开学一个星期内民主选举。这一做法却惹恼了学校的辅导员,因为每换一次班干部,他们都需要一个重新与班干部磨合的过程。当时的辅导员直接对于方强说:“以后你就跟学校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也不会管你。”于是,从大二开始,于方强开始了校外的社会活动,那一年他加入了一个帮助失学儿童的公益组织——河洛志愿者协会。

  初涉NGO

        在河洛志愿者协会,于方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日渐显现出来。为了给失学儿童筹得第一笔助学资金,他带领几位同学一道骑了8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嵩县山区进行为期5天的贫困调查。此后,他们又自费下乡近二十次,终于准备了丰富的关于“带帮扶”贫困学生的资料,将它们放在协会的网站上,震撼人心的照片和感人肺腑的文字感染了很多企业人士。在他们的努力下,有311名学生接受资助,资助总额达406038.86元。隆丰皮草、IEKA等企业在他们的接洽下,决定每年出资1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这次巨大的成功使于方强成为志愿者协会的9个理事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个。

  大三时,于方强又建立了“河洛义教”,这是一个以支教为活动核心的暑期支教项目。为了把项目成功做好,并且吸取更多优秀人才,于方强联系了之前在各个大学认识的学生社团,在洛阳地区的高校举行了多场巡回展,最后报名人数达到1000多人。经过三次面试,五次培训,不断淘汰人选,最终有60多人下乡支教。直到今天,河洛义教还在正常运转。

  从法律助理到负责人

        2007年,于方强大学毕业。他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考公务员,他却不喜欢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希望继续从事NGO工作。不断为不同的人群争取权益,才是他的梦想。当时,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公益机构在郑州的办事处要招收法律助理,要求必须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于方强立刻投了简历,被成功录取。这个机构,就是总部在北京的公益组织益仁平。

  虽然刚毕业,于方强的工作经历却已十分丰富。在工作中,他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一到机构,他就对机构的制度、工作流程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不少问题。当发现机构工作流程没有人负责,他又主动承担起起草工作流程的工作。除了帮助机构完善制度,他还利用自己专业的法律知识,对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法律培训。他对工作的尽心尽责和出色的洞察力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半年之后,于方强就成为了益仁平郑州办公室的主任。

 

 

 

        在此期间,他们处理了反对乙肝歧视的案件。每当遇到这类案件,于方强都会充分动员媒体的力量。他们把这些案件的前后脉络整理出来,写成故事,寻找亮点,然后推荐给记者,吸引读者的关注。时间长了,机构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供资助,他们接受处理的案件也越来越多。

  2009年,于方强被调到益仁平中心北京办公室,半年后成为机构的总协调人。

  在北京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于方强面临的工作任务更重了。在郑州时,他们同时处理的案件一般是两三起,到了北京之后,一下子增多到7起,有著名的高考移民集体诉讼、乙肝患者歧视、先育后婚案件、大学招生歧视等。忙的时候,于方强连挤公交车时都必须打开笔记本工作。他和同事们一起不断给政府写提案,不断给媒体提供信息。为了扩大影响力,于方强还和同事们一起举行了几次“行为艺术”表演,大家一起热烈讨论表演的方式,十分有趣,也成为他们繁忙工作之中的一点小小的调剂。终于,在他们的推动下,国家法律三部委在2010年下达了关于“禁止工作等检测乙肝”法律文件。

  工作取得了成效,于方强却病倒了。2010年下半年,他突然眼睛流泪不止,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副鼻窦炎引起的眼睛发炎,必须做手术。医生十分惊讶于他的病情,因为只有长期在外风吹日晒才会引发这种病症。于方强才发现,自己的确是体力透支了。病床上,他想到,来北京后常常是自己应付太多的工作。他决定开始将更多的工作与同事们分担,让整个团队都尽快成长起来。

  天下公里的“GOOD FRIDAY”

  2011年初,于方强获得了一次去美国交流的机会,这次交流使他大开眼界。他发现在美国的NGO工作都比较悠闲,不像国内的组织都日夜奔忙。三个月里,于方强学到了不少NGO的管理经验,也对NGO的组织结构和资源利用有了新的认识。

  同年7月,于方强回国创建了反歧视公益机构“天下公”,寓意“天下为公”。团队一共招募了六个人,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的兴趣点,专门跟进此项工作,并配合其他同事的工作。有的人负责食品安全问题,有的人投身于性别平等问题,有的人专注于乙肝和艾滋病歧视问题,有的人则为残疾人权益问题服务。

  每次例会,大家都会共同讨论每个话题,对每个人的工作提供意见和帮助。机构的氛围轻松自由,于方强也从来没有领导架子,每次开会大家都讨论得热火朝天。由于大家工作方向不同,又对于公益事业充满热情,在开会时难免出现不同意见,有时候双方难分高下,得不出最后结果。对此,于方强想出一个好主意:每次例会都设定时间,例如11点半开始开会,12点是午饭时间,下午1点半必须上班。如果讨论时间太长,只有缩短午饭时间,甚至完全没有午饭时间。最后结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机构责任人持最终决定权的原则。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开会的效率。

  有一次,他们决定与另一个组织合作,针对性别歧视,举行一次“占领男厕所”的行为艺术,以号召立法扩大男女厕所的数量比例。有的同事对于这个活动持反对态度,但经过例会决策,大家决定举办。持反对意见的同事只需在活动举办之前帮助完成一些基本的联络工作,活动当天不用亲自到场助阵。

  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了每个人的意愿。

  对于财务管理,于方强也有他自己独特的理念。首先,他认为财务人员承担最重要的工作,必须秉公办事。所以天下公里的财务人员工资和总负责人一样高。对于秉公办事的财务人员,机构还会给他涨工资。其次,每个项目结束前一年,于方强都会和合作组织联系,以取得新的计划资金,提前做好机构几年内的财务计划。另外,每三个月,他都会和机构每个同事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大家的工作状态,做一个整体评估,以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成果是否可以获得奖励。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压力下,于方强也想办法培养轻松的工作氛围。在美国时,他了解到一种有趣的公司制度,叫“GoodFriday”。意思是每个周五的中午,员工们都会一起在公司里聚餐,然后工作一两个小时后提前下班。本意是方便基督徒周五晚上做家庭聚会,后来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于方强对此进行了改良,在他的机构里,每到周五中午大家就一起做饭,然后边聊天边工作到下午三四点就下班,提前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周末。于方强把这种制度也运用到机构里来。现在,只要没有特别紧急的工作,天下公的员工们每周都能度过一个悠闲的“Good Friday”。不光如此,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累到住院的经历,每到一个工作阶段完成,于方强都会给员工们放几天假期,让大家多一些放松。虽然工资不算太高,但天下公的员工们都能保证真正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能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得到充分休息,就像保存得当的橡皮筋,永远保持活力和斗志。

  现在的天下公已经成为一个结构完整、运作良好的组织。

  在于方强的培养下,即使他离开机构出差一个多月,机构的一切事物也可以正常运转。他经常告诉同事们,你们大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能力,只要你们具备足够的实力,我随时可以离开我的岗位去做新的工作。同时,每个人都深深明白“团队”的意义,每个人都有各种代表团队去其他城市甚至异国的交流机会。和上大学时一样,于方强从不贪恋权势,他总是沿着自己的目标一路前行,不为别的,只为获得自己内心的那一份宁静,只为不断认识新的自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于方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词条  之行  之行词条  大道  大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