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离不开千万人的努力。但或许你不知道,灾区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给予灾区孩子的是一对一的心理援助,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来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今年9月7日,就在云南省彝良地震后的一小时内,他们第一时间便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残联取得了联系。
“在捐助的同时给予心灵上的支持和抚慰。”搭建这一服务平台的,是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以心理援助与物质支持相结合为特色,被认为是中国慈善领域的一种创新。日前,基金会理事长苏维锋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给孩子们心理关怀和生活追踪,这样的心理援助比物质援助更加重要。”见人就眯起笑脸的苏维锋黑短发中夹杂少量灰白发,鬓角斑白明显。说到为何发起慈善基金会,为何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心灵领域,他的眼神一下子温润起来,向记者娓娓道来。
从一个微笑开始
在苏维锋看来,慈善不只是物质的给予,更是心与心的连接;慈善不是我高你低的施舍,而是彼此内在自我价值的唤醒;慈善是个人通往成长与觉醒之路,慈善也是社会迈向和谐与平衡之道。2012年8月24日,国内首家由心灵成长训练师发起创立的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正是本着“帮他人,成长自己,把爱传出去”的宗旨,投身公益,只要每个人多奉献出一点点爱,涓滴细流也能汇成大海,把关爱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的前身是成立于2010年3月的千训同学会,由一群事业有成的心理咨询师组成。其实,在成立之前,千训的同学们就已经陆陆续续在做一些公益事业了。
“第一次心理援助活动是从向路人索取微笑、发放笑脸贴开始的。”苏维锋说,2008年3月,他和朋友们在深圳南山区街头,穿着同样的T恤,对每一个经过的路人说:“请您给我一个微笑,我会奖励您一个笑脸。”但收到的回馈更多的却是不解和嘲笑。
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为人们进行心理援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苏维锋说,如今很多社会公益活动把关注重点放在物质层面,比如救灾、送医、助残、扶贫等等,这确实非常必要,但这毕竟是有限的,因为只有生命成长才能焕发活力。千训慈善的特质就是从专业上能够帮助人们从心灵深处找回自己的力量,以心理援助作为基本的支持,再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
目前,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最核心的是慈善“幸福密码”项目,“现已开设包括企业家幸福密码研习会、爱心园丁幸福密码研习会、孝亲幸福密码研习会、成长幸福密码研习会和幸福人生——大学生就业公益大讲堂等课程。”苏维锋说,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由千训同学会承办的“幸福密码”公益培训已达288期,受训学员超过26835人。
用心灵做慈善
千训的慈善之旅始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至今已跨入第5个年头。在这近5年里,千训慈善从无到有,从懵懵懂懂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到如今有条有理地走在大爱的道路上,千训人付出了很多。
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成立前后,共募集善款1200余万元。截至2012年7月,用于各类慈善项目开支600余万元,受助人群接近3万人,已远远超过国内大多数非公募基金会在同等时间内的工作成效。
“虽然资金来源已经很顺了,但是每一分钱都很珍贵,所以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而且每两个月,我们就会在网站公布一次善款使用的明细,未来可能会将间隔时间缩短,可能会缩短到一个月。我们会让公众了解每一笔善款的流向。 ”苏维锋说。
除“幸福密码”项目外,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目前运作的项目还包括针对孤老贫苦白内障患者的“光明行”,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并进行心理援助与技术帮扶,以探索光明、播种希望,并引导当地百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目前已帮助623人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给600多个家庭带去希望与光明。
而青少年助学项目,则主要针对穷困山区或灾区学校的学生,进行物资与心理的双重援助,以期在帮扶的同时唤醒孩子们内在的自我价值。
除了平时与孩子结对交流外,千训每年都会给孩子送去心理援助课程,同时邀请知名人士为孩子们做励志演讲,用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苏维锋介绍说, 最突出的例子是,3年来,千训人在四川青川做了对当地40个孩子的一对一定向援助。离开青川后,他们对孩子们的关注并没有停止,这群援助者继续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受助对象定期联系。给孩子们打电话、发送短消息几乎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今年,这40个孩子如愿全部考上了大学。“如果没有心理援助的话,很难想象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做慈善,尤其是灾后重建最需要的不仅仅是钢筋水泥,还有心灵的安抚。”苏维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