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想长久地打一份工
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规定公益领域从业者的薪金最为科学?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袁岳的观点被大多数人认同:这是个自然变化学习的过程,不好统一标准,大家开始讨论这个问题,重视这个问题,向社会沟通这个问题,是解决的第一步。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20日,全国共有非公募基金会1463家,占全国基金会总数的54%。主要分布在江苏、北京、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这6个地区的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63%。从资金来源看,非公募基金会主要分为:个人出资成立的名人基金会、企业出资成立的企业基金会、多方出资成立的大学类基金会等几种。
由于地域分布、机构性质等因素影响,相较于草根机构和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的行政支出在内因和外因上受到的控制更小,员工薪水也相对较高。
记者采访的几家非公募基金会,员工平均工资均能达到月薪5000元以上,在此次问卷调查当中,月薪6000元以上的多集中在非公募基金会。
作为公益领域当中相对高薪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本报记者通过两位被访者的自述,试图描摹出他们的理想与生活。
想长久地打一份工
我刚发了6440块钱,税后,是八月份的工资。还有500元的超市购物券和一张DQ月饼卡。购物券是十一的福利,逢年过节都有,有时是500元,有时是300元。
我在一家非著名的民营企业的非公募基金会工作,不是企业非著名,是基金会非著名,不像华民、泛海那么有钱,也不像南都、万通那么有名气。董事长本来也不想搞得那么出名,他信基督,是真心觉得“施比受更为有福”。
准确来说,这是我的第五份工作,刨除那些只干一两个月的不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实在太能跳槽了。2005年,从南方某知名大学的统计系毕业后,被家里老爷子生拉硬拽回北京,托关系找人安插在一个大银行的支行做贷款,新入职的员工都要站柜台,三个月的柜台没站完我就死活不干了,太累,虽然下午5点就不让拿新号了,可之前拿过号的得保证都服务到,要是哪天能7点下班我就很知足了。
上班累,下班就想休息,一句话也不想说,还脾气见长。跟妈吵、跟爸吵、跟男朋友吵,每天都不高兴。辞职时我就下决心,要么不工作,工作就一定找个不加班、不枯燥、有时间逛街、有时间谈恋爱的。宁可少挣钱。
后来先后干过媒介推广、外企行政、出国培训……还在4S店卖过一段儿车。我形象跟口语都还不错,07年还念了一个公管的在职研,换起工作来不费劲。
到基金会工作纯属偶然,一个发小儿在这家企业里当个小主管。去年年初我又辞职准备跟“驴友”到青海支半年教的时候,基金会正好缺人,他就跟我说,他们基金会做儿童关爱的项目,在云南、贵州都有项目点,说我如果爱心泛滥,就应该用到正地方。在基金会工作是专业做公益,还有钱拿,何乐不为?后来我才知道,是我妈找的他当说客,想让我留在北京,担心我在青海人生地不熟。
当时是秘书长直接面试的我,因为那会儿基金会就这么一个人,不,是半个人,他还兼着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面试让我印象深刻。他问:“会英语么?”我说干过留学培训,口语还行。“来个外国专家什么的接待没问题吧?”“端茶倒水问题不大。”我回答。
“办公软件能熟练使用么?传真机、打印机会使吧?”他又问。“在外企做过行政,对一般工作技巧和办公室工作流程比较熟练。”
“会PS么?能做海报么?能独立完成年报设计么?”他穷追不舍道。“当公关的时候学过一点,不太熟,工作需要可以学,我男朋友是设计师。”
“出差适应么?条件都比较艰苦。”“我正准备去青海一村里呢。”秘书长一提出差,我竟然开始对新工作充满期待。
就这样,我所有的经历都派上了用场,因为基金会想招一个传播官员兼项目官员兼秘书长助理。一周后,我正式入职。熟悉了两天业务后,便随董事长和秘书长到项目点考察,基金会的主要项目是助学:给品学兼优又家庭困难的孩子发奖学金、帮乡村小学建立图书室和宿舍,另外还支持一家当地NGO做教师培训。每年公益支出在700万左右。
虽然身兼数职,但由于项目规模不大,各地区分公司的员工志愿者都很配合,做起来也没那么棘手,今年初,基金会又招了一个项目官员,我的工作又被分担了一些。秘书长的工资从公司走,基金会用的公司办公室,所以行政支出的比例上没有问题。
税前8000元的薪水在公益领域不算低,但我三年前的工资就比这个多,身边姐们儿的收入也比我高不止一个档儿。主要还总出差,家里老人就不高兴:挣得不多活不少,这回也不嫌累了,真当自己是总理呢?
我从来不把理想挂在嘴边儿上。只是偶尔疲惫了、厌倦了、委屈了,看看办公室里的大海报、念念小朋友给我写的信就觉得好像还是干了那么点有意义的事儿,我在这个社会上还是有那么点价值的。
这是我第一次想长久地打一份工。
常听有圈里人抱怨,说工资太低。不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嫌低你可以不干,找份体面的、挣钱多的工作,钱挣够了捐出来一样献爱心,看你有那本事没。放不下这行当就说明除了钱以外你还有其他的收获:地位、成就感都是收入的一部分。不能光看钱。
(口述者系某非公募基金会办公室主任)
故事2
为了养儿子,我“委屈求全”
我今年35岁,儿子6岁。月薪1万,花在儿子身上就有四千。衣、食、玩、保姆……样样都要钱。儿子明年上小学,学校已经联系得差不多,我和老婆都不是北京户口,各种手续齐全还得交12万的择校费。现在小学的择校费不叫择校费,牛的学校自己成立基金会,让你捐到基金会里,滑稽不滑稽。
来这家机构之前,我在一个国际NGO干了8年。虽然不是负责人,但管理中国区项目执行的部分,对工作内容非常熟悉,同事关系也融洽,说实话不愿意走。但早些年国际机构的人事挂靠还很麻烦,所以一直都没保险,国五条出来以后,买车买房都要求连续缴纳5年社保,最主要想到儿子上学,父母双方必须有社保证明,咬咬牙,2010年辞了职。
那时候比现在挣得多,因为不扣这些乱七八糟的,到手有一万二三,现在说起来是月薪过万,可扣完税、扣完几险,也就剩8千多。我倒是宁愿都折现,靠这点养老金养老,到老全喝西北风。
按性价比说,这份工作的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朝九晚五,很少加班,大厦楼下有食堂,吃饭刷卡,三餐都有补助。但就是不让人兴奋。外企成立基金会,主要目的不就是搞好政府关系。除了扶贫就是教育,宣传做好,年报做好,项目执行起来很容易的。
我学的是公管,做了8年一线员工,真喜欢做项目,想干点实事。现在呢?令上级满意就行。我的工作,就是把理念卖给大boss,他买,就万事大吉,他不买,就推翻再来。
去年年底做年报,我找了5家合作过的供应商,每家拿了不只2个方案,有的连册子小样都做出来,总共有十多个方案,老大没一个看上。理由呢,没有,就是不行。马上就是deadline,他却批了一家从没合作过的公司。
我们的老大就是基金会秘书长,也是公司大中华区CSR的负责人。基金会和企业CSR部门就是两个班子,一套人马。但是我除外。我是基金会唯一的全职员工,就是唯一从基金会走工资的人。好处是可以躲开一些场合而没人追究,比如每半个月一次要求做PPT的部门总结会。坏处是享受不到公司员工的福利,年终奖就不用说了,过节费也比别人少,连六一儿童节给家长的大礼包和半天假也没我的份儿。就像机关里公务员和外聘人员的区别一样,有时候也不平衡,你说就差我这一份么?
我之前爱在网上写写东西,微博玩的也挺早,找新浪的朋友给加了V,可有一回开会被老大点名批评,就因为我在微博上给民政部提了点意见。他可能觉得会给公司带来麻烦?现在外企在中国也不好混,战战兢兢的,谁都不敢得罪。
说实话,不是为了儿子,我是真不会“委屈求全”在这儿干:上班穿皮鞋、打领带,等级森严一言堂。说白了,还是舍不得勉强过得去的待遇,时间宽裕还能多陪陪老婆儿子。以前总出差,一年有大半年不在北京,真想家。
(口述者系某非公募基金会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