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汶川地震五周年纪行第二站映秀

 

第二站:温情小镇映秀

 

 

隔江对望的映秀新镇

 

损失:全镇人口16000多人,死亡6566人;全镇夷为平地,直接经济损失达45.19亿元。

 

重建布局:20亿资金注入,打造震中纪念地,现代抗震博物馆

 

对口援建:东莞

 

 

绿树丛中的映秀

 

没想到映秀离都江堰这么近。

 

从都江堰汽车站出发,15分钟就到了2008年曾经悬在成都平原人们头上的那把利剑——紫坪铺水库。壮观,平静,车上的人都纷纷拿起相机对准这个风景。江边的山仍能看见那年地震带来的创伤——一条条细长的泥石流带一直铺到水面上。车一过紫坪铺隧道,就能看见了江那边的美丽新镇。如果不是路边的天崩石提醒,人们断然不敢相信那座美丽的羌寨村镇就是在地震中遭受没顶之灾的映秀镇。

 

 

映秀居民区

 

映秀民居

 

映秀莞香广场

 

映秀最新的安置房

 

隔着岷江对望,青瓦白墙的羌式小别墅群整齐划一地立在江边,加上大江作前景青山做背景,那幅画面让人禁不住惊叹:“太漂亮了。”

 

开往汶川方向的车把我们在大爱路口停下。一下车,一群人便围了上来:“要住宿吗?”这是一个供大于求的信号。放眼一看,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打着“住宿”的招牌。这条百米长的街道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旅游纪念品的摊位,纪念品多是一些从成都莲花池市场批发过来的牛角梳、佛珠、披肩等,少有摊位摆放有当地特产。路边经营的饭店相则聪明地打上“本土风味”的招牌。实事求是地说,这里的特色菜对于注重吃喝玩乐的四川人来说还上不了台面。

 

家家户户搞旅游的映秀小镇

 

这个小镇当初的规划是一个“安全宜居”的小镇。没想到,这么一个貌似很美的小镇实则是二度重建。2010年8.14泥石流将这个刚重建的美丽小镇洗刷了一遍,700多户的房子遭到了损失,当时还引来了许多专家的批评说这个地址不适合人居住。但两年过去,几乎看不到泥石流洗刷的痕迹了。听完它的遭遇,有人打趣道:“真是越洗越白。”

 

这个现在五六千人的小镇最大的吸引点莫过于漩口中学遗址。那里是汶川地震一周年国家领导人集体祭奠仪式现场,这个意义非凡——“国悼”唯此一地。该校原在汶川县漩口镇,2004年因修建紫坪铺水库,于2006年从漩口镇搬到与映秀镇与映秀中学合并。合并后一直延用漩口中学这个名字。漩口中学震前在校学生1527人,老师133人,特大地震造成老师加学生一共55人遇难。在中学正中是5.12特大地震记事钟,这个被放大列横的碎钟定格在2点28分。左侧是5.12汶川特大地震记事墙,这面记事墙是以国家名义修建的,忙碌的导游们向游客一遍又一遍地说:“像这样的碑在我们中国级别是最高的,截至到现在,我们国家像这种级别的碑一共只有两面,一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一面就是这面记事墙。”身着羌族服装的年轻导游们时常被问道这样的问题:“你们是羌族吗?汉语怎么这么好?”虽是个无心的问题,但这类问题让这些身着民族服装的汉人导游很是尴尬,改头换面好混口饭吃在旅游景区是个心照不宣的事实。

 

映秀漩口中学遗址

 

 

 贝律铭设计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内景

 

何镜堂设计的地震博物馆入口

 

映秀512万人公墓

 

映秀万人公墓纪念石

 

通往万人公墓的台阶(映秀)

 

很可惜,很多游客只是匆匆看了个漩口中学遗址就离开了,很容易忽略了它的现代建筑价值。当我在漩口中学遗址前的映秀重建大事记的宣传栏看到映秀镇重建项目设计师的名单时,大吃一惊。没有哪个小镇能有它这般福气,在0.76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竟云集了数十位顶尖建筑师的作品。映秀青少年中心出自巴黎罗浮宫的设计者贝聿铭,抗震减灾国际交流中心由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安德鲁设计,地震博物馆的设计师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者何镜堂,新映秀中学则由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设奖北京菊儿胡同的设计者吴良镛设计……

 

而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外观上往往其貌不扬,但你走进去,才发现内有乾坤。最不起眼的作品在我看来是贝聿铭工作室设计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它从外面看就是一个青色的大方盒子,如同一件县级设计师设计的展览室。走进,我得承认这是我见过的最高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由钢架支撑起来的玻璃天穹,没错,是他的招牌。这巨大的玻璃屋顶拉高和拉宽了室内的视觉面积,让身处其中的人感觉如此宽敞透亮。室内装修则是中国元素的环行木雕阁楼。传统和现代在每个细节的搭配上都显得一丝不苟,让人一眼就下了定义:没错,这是大师的作品。我更欣赏的是山坡上何镜堂设计的地震博物馆,这个地震博物馆不是唯一,但我觉得是最好。整个龙门山脉圈的重灾区的重建项目中,地震博物馆似乎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比较有规模的包括都江堰的虹口、映秀、汶川、茂县、青川、北川、绵竹汉旺。之前,我排在第一位的博物馆是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地震馆,那里收集的物件真是丰富,各大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和感人事迹中的物件几乎都被收集来了,甚至连活物,如“猪坚强”也被收藏了起来。映秀的这个馆在物件上的丰富度不如建川的,但这幢建筑物着实是件伟大的作品,让每一个进去参观的人,不自觉地进入一种静默的状态。在这个博物馆,它的科普性胜过建川博物馆,它通过平面和立体的图、声、像等展品来展示地震的危害,你甚至还可以花个15块钱体验一个4D环境的2008年512地震当时的情景再现。人们站上一个圆盘,当工作人员说开始,圆盘剧烈晃动,眼前的墙壁变成了一幅幅山崩地裂的景象,配与音效,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忍不住泪水再洗刷了一把。太震撼了。高科技还应用到了悼念厅,星光闪烁,一曲电影《无间道》的插曲《三年又三年》的女声呜咽,你只需走进一台电脑,用手点一朵菊花,便完成了给死者献花的程序。美中不足的是这个电脑献花的页面太卡通,与整个建筑环境的肃穆典雅颇为不搭调。出口处经过一小片竹林,阳光透过片石墙洒下来,一下子感觉回到温暖人间。

 

映秀地震博物馆的电子花圈

 

 

重建后的映秀小学

 

即便这里得天独厚,有那么多伟大的现代建筑加持,但中国老百姓最在乎的是他们的口袋子。但生计的重建比一幢建筑物要复杂得多,当地政府也想方设法引进不少文化项目,渔子溪桥对岸的文化长廊步行街便是这样的产物。茂县的羌绣、阿坝师专美术系的“呐啵艺术”、蒙顶山的第一茶坊——茶祥子相继进驻,就连阿来也被请了进来,那时他的文化沙龙正在闭门装修阶段。呐啵艺术空间的吴边告诉我:“当地镇政府以免租三年的优惠政策请他们进来”。

 

迟迟不来的经济效益,加上邻镇的异军突起,顶着“抗震博物馆示范园”高帽子的映秀人的失落和焦虑也是显而易见的。笔者所住的旅馆的老板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老板娘,当时七十有二,但每天早上她五六点起床,晚上凌晨一点才睡,为的是多卖几包香烟,并多拉几个客人入住。她说房子还欠着款,虽然是女儿买的,自己也得替年轻人多做点,减少他们的负担。当地除了旅游服务业几乎没有工业,大量闲余劳动力无法消化,只得外出打工。这里将近百分之15%-20%的新房空着,大多贴上了“租售”的字条。这里的看似很美的小别墅统一为3层结构,105平和120平两种面积,建筑风格是汉羌式(斜坡顶房)和藏羌式(平台顶型)两种,价位多在21-30万之间(视乎地段和内部装修)。

 

映秀肖大娘

 

这里的游客不少啊?我的确疑惑,漩口中学遗址每天的游人成千上万。“人多,就是留不住人。”肖大娘愤愤然道。那人都到哪里去了呢?“都跑水磨镇去了。以前那里不如我们,现在人家旅游搞得好。那里可以接待团队,我们家家户户都是那么两三间房,一次只能接待五六个人,没有办法接待旅行团,一般开车来耍的客人也接待不了。所以很多客人都是白天匆匆看完景点,晚上就到水磨镇或者都江堰耍去了。” 都汶线这条线,每个乡都是重灾区,重建规划几乎都大同小异,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搞旅游开发。羌寨文化,是这一带每个乡镇都打的招牌,而头牌明星无疑是离映秀20公里远的水磨镇,它的异军突起让映秀人相当不服气。映秀人不服气的原因是,我们旅游资源比他们多,而搞不起来的原因只是碍于“接待容量”。他们甚至埋怨起这漂亮的住宅“中看不中用”。

 

“我们的生意只有几个节假日才能住满人,假日一过,就跟一个空城似的。哎,没得生意,这日子恼火得很。”这个72岁的老人无奈道。

 

映秀渔子溪桥对面的新村

 

如何分享:

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

 

欢迎订阅:

查找公共账号 NGO招聘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汶川地震五周年纪行第二站映秀  汶川  汶川词条  纪行  纪行词条  地震  地震词条  周年  周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