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9月起,北京市民政局下属的北京市社区服务协会等6家协会,将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对协会经费的获取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今后,获取经费须通过承接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8月8日的发布会上对此介绍说,北京民政部门下属的21家社会组织将进行“政社分开”改革。其中,北京市社区服务协会、北京市社工协会、北京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北京市行政区划研究会、北京市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和北京市殡葬协会6家协会,将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进行建立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承接政府尤其是民政社会工作职能的改革。民政部门将对其项目执行过程全程监督并开展绩效考核,能力不够者将被淘汰。
此举也是为了配合《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纲要(2013-2015年)》(下称《纲要》)的要求。《纲要》明确,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分类推进社会组织在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脱钩,理清职责权限,逐步实现去行政化。实行秘书长和专职人员聘任制,现职公务员不再在社会组织中兼职。
此次试点的6家协会中,已有协会按照以上原则开展了工作。北京市婚姻家庭建设协会秘书长李紫薇8月9日向财新记者介绍,该协会在人员招聘上已经采取一年一签的合同制。协会成立三年以来,除了接受市民政局直接委托的项目,也接受政府其他部门委托的项目。协会在去年及今年也都参与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今年申请的四个项目中,成功承接了两个项目。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向财新记者介绍,具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在“政社分开”改革前,多数由官员担任一定职务,有些甚至是在职官员。这些社会组织由于和政府关系密切,往往不通过项目审批获得经费。李紫薇也表示,大多数协会以前都由政府划拨资金,较少参与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
此前的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会议要求,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同时,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程序,强化竞争,通过优胜劣汰来确定承接主体,并严禁转包。
在承接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中,一些没有官方背景的民间社会组织也参与到其中。北京市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总干事李萌对财新记者表示,慧灵在去年和今年分别申请到了一个由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去年的志愿服务项目拨付资金在6万元左右,今年与高校合作的志愿服务项目的资金在4万元左右。与慧灵具有类似民间背景的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也曾成功申请过由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
但也有民间社会组织表示,未参与过此类项目。绿家园志愿者机构工作人员向财新记者表示,政策一直有听闻,也有参加相关会议,但具体如何落实并没有进一步消息。
李紫薇表示,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时也会评价各申请者资质,“看是否有能力承办相应的项目”。
业界很关注草根社会组织能否公平竞争以获得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会。杨团表示,全国各地在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时都有出现过不公平的现象。
杨团指出,首先要有保证公平的思路,其次要制定出一套保证公平的规则。如果采用专家评估的方式,选取哪些专家、是否由专家库进行随机抽样、政府能否对专家授意、加强过程评估等方面要进行严格规定,“使权利从政府手中脱离”。
杨团还表示,不应只看到一种竞争模式,应该多元发展。如某一行业领域如果相关社团组织不多,可以尝试委托的方式,以节省成本、提升效率。
绿家园志愿者机构与慧灵机构都表示,目前大多草根的社会组织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缺乏年轻优秀人才等困境。对此,杨团表示,小型的社会组织在增强实际服务功能的同时,可以通过联合、合并的方式重新整合,以提升竞争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此前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社会组织非常适合承接公共服务,下一步,各级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目录,明确承接主体的资质,并建立竞争机制。(详见财新网相关报道《王名:政府该怎么购买公共服务?》)
《纲要》中也说明,将配合市财政局制订《北京市政府部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目录》,建立“政府转移、民间承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具有官方背景和草根的社会组织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都持欢迎态度。“只要能积极落实,我们还是翘首期盼的”,绿家园志愿者机构的工作人员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