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工日前夕,民政部网站对第三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结果进行了公示。9个一等奖中有3个是老年社会工作的案例,其中两个是由福利院系统的社工实施的,显示出老年社会工作在福利机构的蓬勃发展。
制度化的社工体系
梁娟娟是一等奖案例《我的人生毕业礼——广州市老人院长者生命教育计划》的参与社工之一。
“长者生命教育计划是老人院宁养服务生命关顾计划的一部分。宁养服务在我们院从2008年慈爱楼建立就开始了探索,我是从2010年开始接手这项工作的。”梁娟娟表示。
2010年,是梁娟娟通过公开招考入职广州市老人院社工部的第一年。据她介绍,社工部里的社工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和她一样,陆陆续续通过公开招考入院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一种是老人院原来的职工通过转岗进入社工部,当然前提是必须通过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拿到证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没拿到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活动员,辅助专业社工开展工作。
广州市老人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这种做法,有着政策推动的背景。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随后民政部制定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明确提出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制度,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
随后,各地福利院开始引进专业社工,陆续建立社工部。广州市老人院正式成立社工部是在2005年7月,这是广东民政系统第一个社工专业部门。2007年8月,广州市老人院等90个单位被确定为全国民政系统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08年,《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要求民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以社工岗位为主。
2010年3月,民政部命名全国首批15家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广州市老人院位列其中。
社工在福利机构中有了专业的岗位,随之而来的是比较规范的薪酬体系。“我们的薪酬是严格按事业单位薪酬体系、专业职称薪酬执行的。”梁娟娟说。《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社会工作师一二三级岗位属于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助理社工师一二级岗位属于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为了促进社工的专业成长,广州市老人院还邀请香港圣公会等机构的老年服务专家为社工们提供培训督导服务。“除了来院里进行培训,我们平常还可以与他们通过邮件沟通,保持联系。”梁娟娟表示。
一条龙式的老年社工服务
据梁娟娟介绍,目前广州市老人院共有一千多位老人入住。社工部的十几位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从入院到离世的专业社工服务。“我们称为一条龙服务,包括轮候评估、院舍适应计划、活动开展、心理问题跟进、临终关怀、追思会和家属跟进服务等。”
“对于等待入院的老人广州市现在实行轮候制度,”梁娟娟说:“社工作为评估小组成员会和医生、护士等一起对老人进行综合评估。”
对刚刚入院的老人,社工会开展院舍适应。提供导向、咨询和辅导服务,并联络转介相关的服务和资源给有需要的院友,帮助其尽快适应和融入院舍生活。“我们院离市区远、传统观念、新环境等都会使老人产生心理上的失落,社工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了解老人的问题,通过沟通帮他们熟悉环境、调适心理。”梁娟娟表示。家属的工作同样必要,社工们会抓住家属来院的机会与其进行面对面交谈,也会有电话沟通,而院方在网上进行的信息公开也是渠道之一。
老人在院中生活时同样会不断产生心理问题。梁娟娟表示:“我们这的老人有很多卧床的、生病的,疾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社工会采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个案跟进、专业小组等不同方式为老人提供服务。”社工组织的小组、开展的活动有着自己的专业性——通过日常接触及时了解挖掘老人需求,构建病友小组,帮助老人学习团体管理,互相支持,分享、鼓励,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对于临终的老人,老人院会开展宁养服务。社工会定期评估老人需求,“比如在营养方面,临终的老人会有一些特殊的饮食需求,社工对老人比较了解,会将需求提供给营养师。”梁娟娟说。
长者生命教育计划正是宁养服务的生命关顾计划的一部分。生命关顾计划开展的服务有很多种,比如:为有需要的老人制定人生历程回顾纪念册;开展生命教育系列讲座及工作坊;以大型集会、小组、个性化关怀的形式为老人开展祈福、助念等宗教活动及符合老人自身风俗习惯的灵性活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情绪疏导和减压服务;为老人家属提供殡葬事务咨询指引、哀伤辅导及支持服务;开展跨专业善终个案服务,为临终老人营造温馨、安静的生活环境,满足老人遗愿;为有需要的离世老人举办追思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