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财政部下发了《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要求通过改造清洁生产技术,在源头、生产过程中减少汞、铅、高毒农药的使用及排放量,并给予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资金奖励。
《计划》提出,到2017年,汞使用量减少181吨/年,废水汞排放量减少0.3吨/年;废水总铅排放量减少2.3吨/年,废气中铅及铅化合物排放量减少8吨/年;替代高毒农药产品产能5万吨/年;减少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剂使用量33万吨/年。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汞、铅和农药生产和消费国,加强对涉汞、铅行业和农药行业的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工业领域汞污染,主要集中在汞使用量较大的电石法聚氯乙烯、荧光灯、干电池、体温计等领域,占汞总使用量的95%以上。铅污染集中在铅冶炼、再生铅行业,以及铅使用量达80%的铅酸蓄电池行业。
电池行业是汞、铅等重金属排放的重点行业。根据环保部《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锌锰电池的主要水污染物为汞、锌等,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汞、沥青烟;铅酸蓄电池的主要水污染物为铅、镉等,主要大气污染物为铅、硫酸雾。
因此,在电池行业实施汞削减、铅削减刻不容缓。《计划》提出,在纸板锌锰电池、糊式锌锰电池、扣式氧化银电池、锌空气电池行业,要加快提高电解二氧化锰、锌粉、浆层纸、电解液等材料性能,并实施工艺装备的技术改造,实现无汞化生产。
在铅酸蓄电池行业,重点推广卷绕式、挤膏式铅酸蓄电池生产、铅粉制造冷切削造粒等技术。
此外,在电石法聚氯乙烯、荧光灯、体温计等汞使用量较大的领域,也要实施汞削减清洁生产工程。以非电子类体温计为例,《计划》要求,其生产采用稼铟锡等新材料替代汞,实现无汞化。
在铅削减工程中,《计划》要求,铅冶炼、再生铅行业通过回用集成、全循环高效利用等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减少铅等高风险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72条河流入海排入重金属污染物2.7万吨,包括铅2 004吨、汞40吨。
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则显示,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汞、铅均超标,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6%、1.5%。
此外,高毒农药同样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
目前,高毒农药仍有杀扑磷、甲拌磷等12个品种,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2.5%左右,还有约30万吨的有害有机溶剂在农药制剂中应用。
《计划》提出,要对12个高毒农药产品实施替代,推进农药剂型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烷基酚类等有害助剂在农药中的使用,尽量减少有害有机溶剂的使用量。
同时,为支持高风险污染物削减,工信部、财政部对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奖励资金申请进行核实。于2013至2015年底前完成并通过核实的,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额15%的资金奖励;对2016至2017年底前完成并通过核实的,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额10%的资金奖励。
汞、铅和高毒农药等高风险污染物,一旦排放到环境中,既可以通过大气、水、土壤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可以通过食物链传导对人体,且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