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粮丰收成定局。一些专家和官员预计,中国粮食产量有望实现11连增。不过,这并不能消除在粮食安全、粮食政策方面的重重争议。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17日表示,全国夏粮收获已过八成。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冬小麦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11连增”。“根据我们的调研,今年小麦确实丰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19日在“2014中美谷物和油籽市场与贸易论坛”上表示,中国粮食可能实现11连增。
此前6月14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也在一个论坛上表示,秋粮若没有特殊情况,继续保持略增,或不增全年总产量6亿吨,“我觉得还有这个底气”。
由于丰收在望,市场价格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湖北、安徽、河南、江苏等四个小麦主产区已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近期,山东枣庄也启动了这一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每斤1.18元(国标三等),比去年高出0.06元。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1.35元(国标三等),比去年高出0.03元,7月实施窗口才会开启。
粮食丰收背后,实施多年的托市收购政策在刺激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带来了扭曲市场的“丰产之愁”——库存大量积压,这个矛盾还在扩大。
近年来玉米市场问题较为突出。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的玉米产量是2.23亿吨,还要增产。而2013/2014年度,由于市场低迷市场价格低于托市价格,中国政府已经将近7000万吨即市场上三分之一玉米入库。近年国储玉米销售不畅,库存压力很大。“如果我们接下来每月销售1000万吨玉米,今年秋粮收购的时候压力会很轻,但是如果达不到这个数怎么办?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在前述贸易论坛上表示。
由于托市收购的扭曲效应,中国政府已经从大豆、棉花着手改革。不过,至三大主粮,取消托市收购并无达成完全共识。以玉米市场为例,尚强民即认为,市场低迷,为保护农民利益,政府不得不收。不过,支持市场化的许多专家则认为,如此只会破坏市场调节,持续扩大供过于求。
对未来粮食供需形势的判断也不一致。陈锡文曾多次强调随着农民进城,饮食结构变化,肉奶等消费大幅增长,间接给粮食供给带来很大压力。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则测算,一个农民转移至城市,每年谷物消费会减少110.2公斤,扣除肉、蛋、奶等消费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增长,粮食总需求仍会降低41.7公斤。“供需压力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么大。”黄季焜告诉财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