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理解差异 建立信任

       国际组织与中国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发展水平极大的影响到国际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为了使这种关系得到良好发展,《中国发展简报》编辑Nick Young在这里想坦率的谈谈他所观察到的中国主人在招待来华从事发展援助项目的外国客人,尤其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客人时出现的问题。

 

       招待水准  接待外国客人时,中方主人常常按当地最高礼节待客,这完全是正常的,但有时也可能导致误会。在国际援发机构工作的外国人,尤其是国际非政府组织人员往往对费用支出极为敏感,也不会期望得到礼物。从事扶贫工作或者基层社工项目的外国人会认为把钱花在宴会和招待上是非常错误的。在某些场合,他们会把奢侈的招待看作是腐败的表现。

 

 

        观光与旅游  如果你接待的外国来宾停留数日,你可能会为他们安排出观光休息的时间。若是他们来华时间不长,可能会抓紧时间在当地观光或者购买一些纪念品,但请注意,许多外国人都认为他们是来工作,而不是来游玩的。那些从事项目设计和评估工作的短期外国专家往往有较高薪酬,因此他们感到必须努力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撰写报告,然后转而进行下一项工作。如果中方建议在短短三、四天的行程内空出一天游览观光,外方可能会认为这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甚至会认为中方对项目的态度不认真或者不努力。

 

 

        对于一周左右的培训班来讲,外国人也许会认为在培训结束之后拿出一天的时间外出放松心情是应当的;参加国际会议的代表们也可能在会后观光游览。

 

 

       因此,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接待外国人之前同他们就活动安排进行协商,直接征求外方的意见可以避免误会。一般来说,外国人不会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礼貌或不必要的。

 

 

        赴宴  初到中国外国人都会对中国式的宴会非常感兴趣。可是一旦这种新鲜感消失后,他们很少有人会保持对赴宴的兴趣。原因何在呢?一般而言,西方人不太喜欢参加非常郑重其事的活动,认为宴会过于严肃古板。以下所列几个方面更详细的说明了外国人为何对出席宴会感到不适意的原因:

 

 

        *宾主相互介绍  不会说汉语的外国人可能经常分不清在座的主人都是谁。有时一个宴会有八、九位中方人士出席,又没有逐一加以介绍,外方可能会感到非常不适但又不敢询问,怕显得不礼貌。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向外宾逐一介绍在座的中方人士,无论职位高低(中方经常只介绍职位高的人),就可以使外国人放下心来。

 

 

       *就餐  美味佳肴,人皆向之。各国的美食文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几乎所有外国人都乐于品尝中国地方名吃,而且许多外国人进而会终其一生保持对中餐的热爱。

 

 

        然而总的来看,西方人不象中国人那样敢于食用各式“山珍海味”。很少有人会在不知所食之前就准备下箸。许多外国人对饭菜非常“挑剔”,看到牛肠、鸡爪或者猪脑等等,他们就会“望而止箸”。

 

 

        劝外宾多吃一点或者品尝新菜点在中国的礼节里是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和关心,但是很多外国人并不知道这种礼节。在许多场合他们会感到非常窘迫,不愿意品尝他们确实不想吃的东西。中方主人怎样才能知道外宾是否愿意吃呢?只要外宾说“不,谢谢你”,就非常确切的表示拒绝了。

 

 

       *饮酒  许多西方人士有饮酒的习惯,但是与中国人的方式有显著的不同。在西方国家,饮酒更是个人的事情:人们依照自己的酒量,多少自定,量力而饮。

 

 

        因此,在宴会上,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外国人自斟自饮,而没有邀请他人同饮。他们并不是不礼貌,只不过是不熟悉中国的习俗罢了。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外国人,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妇女(西方国家许多妇女饮酒,但不过量),只饮几口就停杯了,也不再回应别人的邀请。她们这样做没有任何想冒犯谁的意思,但这时如果主人仍在劝酒,来宾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在这种场合下,如前所述,只要外宾说“不,谢谢你”,就非常确切的表示拒绝了。

 

 

        交谈  在工作会议之后谈些什么?这里又有一个东西方在习俗上的显著而有趣的差异。我想,中国人最好对涉及到个人意见的问题有所准备,因为很多西方人会随意问起别人诸如“你认为加入世贸组织是否对中国有所帮助”等等,也许你觉得这些问题很难回答或是令人窘迫,但是在西方人的观念里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在一般性的礼貌的交谈中。来中国外国人往往会非常想了解老百姓对重要话题的看法。

 

 

        但是西方人在谈到个人的收入和房租水电费时会非常窘迫。因为在西方,对个人理财问题极少公开提及。可是话又说回来,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无伤大雅,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差异才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乐趣盎然。

 

 

        独处的需要  如果你接待的外宾停留时间较长,不必顾虑为他们留出单独活动的时间。大部分西方人很乐意时常享受独处的感觉,而且往往乐于独立行事。比如一对外国专家夫妇,他们会非常高兴有机会两个人一起外出吃顿晚餐,就算他们看不懂菜单、吃的一塌糊涂,也仍然会满足于这种猎奇般的新鲜经历。你本意确实想保护他们免于意外事故,但请放心,不必为他们的人身安全过分担心,要知道,在美国、南美洲、非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外乡人遭抢劫的情况要比在中国多的多。

 

 

         语言障碍  大部分欧洲国家、北美国家和澳洲人都觉得中文极难学习。一部分常年在中国生活工作的西方人可以说很好的中文,但在更多情况下,从事发展援助工作的外国人能说的中文仅限于坐出租车或简单的购物用语,进行真正意义的交谈还远远不够。一些短期援华专家只能将将会说“谢谢”。对此,请中方主人对以下三个方面引起注意:

 

 

        第一、不会讲中文的外国人感觉记住中国人的名字很困难,尤其是在名字没有拼音注音的时候。初到中国外国人可能还记不住中国人的面孔,就象到西方旅行的中国人可能会遇到的情形一样。请别介意外国人在这方面的失礼之处。

 

 

        第二、如果外宾带有口译人员,他们很有可能感到有点受阻隔的感觉。通过口译员进行交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困难很多,就象戴着手套解包裹或是头戴围巾听音乐一样。结果外宾总好象对你回答的提问迷惑不解甚至不高兴。当然他们可能也会重复同一个问题许多遍而引起你的反感。实际上这一切都因为某些信息在转译过程中漏掉了。对此只有一个办法:耐心。

 

 

        第三、外国人不会讲中文并不意味着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人们总倾向于通过表达能力判断一个人的水平。而一个不会讲中文的外国人无法表达自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如果因此断定他们缺少才智就大错特错了。把外国人当作不会说话的孩子对待是非常不礼貌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理解差异 建立信任  差异  差异词条  信任  信任词条  理解  理解词条  建立  建立词条  
公益

 “芯世界”收获最大攻略

  入围名单即将公布,期待的同时,也看到有些朋友在微博上表示有些“忐忑”,其实,无论是否获奖,甚至是否入围,“芯世界”最希望的,是大家能够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