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日,第九次21世纪教育沙龙在京举办。此次沙龙以“考试改革与教育公正”为题,锋芒直指近年来备受争议的考试制度。来自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各地中小学代表和其他人士,在政策法规以及实践层面就此话题进行发言并展开讨论,提出政策建议。
这个季度性的教育沙龙主办方是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著名学者杨东平担任院长)和《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继2003年8 月首次举办后,内容已涵盖民办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高考制度改革与创新、大学制度改革、教育评估、NGO与教育发展、教育援助等多项话题,每期均吸引100多人参加。在此次沙龙上,研究院秘书长、《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主编贺春兰宣布,今年9月的沙龙将“聚焦职业教育”。“关注教育,建言时政”是沙龙的宗旨。
尽管主办者将沙龙定位为学术交流平台,但沙龙的实地操作以民间性、开放性和对现实问题的触动等特点跨越了纯学术交流的边界。沙龙定期持续开展重大教育政策和教育热点问题,强调政府、学界、企业界、媒体、议政机构之间的无边界交流,以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活跃教育理论研究,推动教育实践。
在看似简单的沙龙运营背后,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机制和流程化的工作模式作为支撑。该沙龙运作机制的核心是7人学术委员会,“强调成员的不同背景和多学科性,确保教育沙龙的价值、品位和理想追求”。沙龙选题由委员提出并经委员会和项目组票选决定,而“中标”选题的提供者成为该次沙龙的执行主席,负责前期调研、组织召开筹备会论证选题必要性、把握选题角度并推出最适合的主讲嘉宾人选。参与人员强调多元,邀请嘉宾注重其不同社会背景,力求囊括政府代表、议政机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实体代表、以及媒体人士。
为了保持活力,“吐故纳新”,委员会每年进行换届选举,更换1/3的委员。这既是老委员的退出机制,也是吸纳新委员的进入机制。2004年度和2005年度委员会的变化正好为这个机制提供了注脚。贺春兰坦言,2004年度委员会囊括了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但由于他们无法实质参与,反而会给沙龙带来负面影响。于是在紧随其后的2005年度,“年轻化”作为一项标准,保证委员能够实质性地参与沙龙的组织工作,成为新一届委员的亮点。“参与度”成为衡量委员“业绩”的重要指标。
每期沙龙的正式启动同时意味着为期约一个月的后期推广随即铺开。得益于主办方之一的媒体背景,多种方式媒体协作互动下的推广策略得到强调。这样,沙龙的两家发起单位――民办研究院的专业和独立视角,与媒体发起者注重传播效果的特质相互结合。贺春兰介绍,研究院的门户网站――教育在线网站(www.eduol.com.cn)首页对沙龙内容专栏刊载,搜狐全程图文直播,《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也开辟栏目进行大幅报道。此外,每期论坛一般有20-30 家媒体出席,通过它们进一步扩大论坛声音。秘书关慧介绍,沙龙的大学生志愿者甚至向各大门户网站的BBS发帖子,上传沙龙的内容。 当然,大众传播的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反馈不太理想,可能是因为教育类的专题更适合发往专门的教育网站。”关慧分析。但是,有关教育的话题和公众关联度很大,论坛的言论尽管多为专家建言,但大多与现实问题紧密相关,门户网站在沙龙推广以及公众回应方面应该能发挥更大潜力。
“我们期望将弱势者的声音放大,智者的声音远播。”沙龙向媒体发出这样的呼唤。贺春兰介绍,沙龙每期都要给到会媒体一封信,阐明沙龙的宗旨,表明沙龙在媒体面前“非功利的动机”,期望“以个案说话的媒体”或褒或贬之际,能够理解全局的真实,以真诚面对“报”与“不报”的选择。同时,该信还婉言表示希望媒体以适当方式注明消息来源,以便帮助建立沙龙的品牌效应。年度终了,沙龙还会评选“21世纪教育沙龙优秀传播奖”,对媒体予以精神激励。2004年度获奖者就是对沙龙进行直播的搜狐网。
这些对媒体的“攻势”背后还另有文章。学术委员会的另外一端是媒体顾问团这个松散网络,为媒体推广提供支持。沙龙结束后,运营组会限时进行媒体追踪,进行报道的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每期沙龙形成简报,报送不同界别的机构和人士。由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的政协背景,每年各期沙龙汇总形成的研究报告,都会送交 3月的例行“两会”,以便“影响委员的视角”。
另外一个目标人群是政府官员,但由于沙龙的民间身份,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他们很难直接介入。不过关慧介绍,一些政府官员还是以其他方式表达了对沙龙的关注。他们会打电话询问情况并主动索阅简报。当沙龙话题涉及到民办学校的生存环境,一些民办学校将沙龙作为申述渠道,甚至提出合作意向。
关慧说,除利用常规的发送渠道,也会针对每期的不同内容向特定对象发放。例如,有关农村教育困境的讨论,会发送给推行教育改革引发争议的地方教育局长。而有关民办教育的主题简报,会重点向涉身其中的民办教育实体递送。
多渠道传播使沙龙的产出不再限于通常所见的参会者之间的“自我循环”,而是尽可能扩大沙龙的社会效果。
在可持续性方面,沙龙一开始就与资助方――福特基金会达成共识,以可持续、易推广、创造性为基本原则。沙龙也一直进行相关尝试,比如探索实行会员制,鼓励运营人员多渠道筹集资源等等。(当然,这些尝试并未立竿见影。)
贺春兰介绍,沙龙的运作过程从头到尾有很完备的档案资料。此外,作为机制建设的重要部分,品牌经营将提上日程。■
联系:关慧 010-88146934 jiaoyuzaixi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