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的环保NGO是否应该向福特汽车环保奖说不?

        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总计高达214,000美元的资金,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从地球的另一端,洒向了中国15 家最草根的环保机构——对这些筚路蓝缕的拓荒者来说,无异于久旱甘霖。一个似乎无须争论的现实是,在缺乏政策支持及公开筹资的制度性框架保证的前提下,中国的草根机构不得不转向一些国际机构以寻得支持。

 

        然而在国外,一些环保组织发起了抵制福特汽车的运动。《中国发展简报》英文刊2006年9月发表社论指出,福特在燃料燃率问题上有着极其恶劣的不良记录。福特所推崇的多功能越野车在燃料的耗费上不仅大大超标,而且使人们对于轻易地践踏环保意识,变得习以为常。此外,福特汽车还将大笔资金用于游说政府,以保证越野车在燃料燃率控制法规下的合法性。至于环保奖金的数额,在这些庞大的开销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社论指出,在全球能源危机的时代来临,围绕石油产生的地缘政治冲突风生水起之际,这并非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同时,该社论再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NGO应该开始步入本土资源动员的艰难历程,这不只是为了长期的可持续性,同时也能为组织自身赢得合法性?“一位中国普通公民捐助的一元钱,其价值远大于一个企业为自身公关目的而捐赠的一万元。”

 

 

      “尽管面临资金匮乏的困境,面对福特汽车环保奖,中国NGO是否应三思而后行?”

 

 

        本期,我们随机邀请来自部分本土草根环保NGO的嘉宾对此话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有的组织获得过福特汽车环保奖)。我们同时邀请了绿色和平的项目研究员喻捷,以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的邓国胜教授进行点评。

 

 

        我们愿意相信除了企业形象塑造的需要,福特汽车奖还抱有真诚的善意。当然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善意与西方的环境运动压力并非没有关联。一边是质疑,一边是领取。放眼全球,中国NGO的西方同行表现了截然不同的姿态。是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情,还是不同的文化使然,导致本土NGO更为“务实”的考量和合作的做法?

 

 

        我们希望,这样开诚布公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为清楚地思考和面对现实问题。欢迎更多的组织加入讨论。来信请发至:editor@cdb.org.cn  

 

 

主持:宁锐

 

 

嘉宾

 

 

张永忠:石家庄永忠环保志愿者行动热线

 

 

杨方义:保护国际中国项目

 

 

赵    中:甘肃绿驼铃

 

 

马天南:厦门绿拾字环保服务社

 

 

王华礼:绿色珠江

 

 

郭    望:石油与环境网络

 

 

王昭荣: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

 

 

刘德天:辽宁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

 

 

        如果有机会,作为NGO的你(们)会接受福特汽车环保奖(或其它环保奖)吗?理由是什么?

 

 

        杨方义:

 

 

        首先我认为对这个当前环保界唯一值得关注的奖项的讨论很有意义。福特汽车环保奖在中国是坚持时间最长、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奖项。我个人发表一点对这一奖项的认识。

 

 

       福特汽车环保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环保事业,七年来,一大批环保项目得到关注、获得资金,得以继续推进:江西的保护小区项目、大学生绿色营项目、亚洲象保护项目和春雷行动、拉市海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都通过这一奖项的平台在全国得到关注,进而影响政策,影响社会。

 

 

        福特汽车公司为环保奖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如果福特把钱投向国外的基金会,他们完全可以申请免税,也就是说他们既得了名,在利益上又不会有丝毫损失。但福特公司在中国的环保奖,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环保组织资金匮乏的状况。国外很多大公司都是采取捐款给基金会这样的方式来支持环保,因为中国目前公益组织暂时无法公开筹资,所以福特公司在中国,是独树一帜的,其意义十分积极。

 

 

        最后,福特汽车公司除了投身环保奖以外,在环保的自身建设上,也不是无所作为,《中国发展简报》曾经对福特在重庆建厂时,请环保组织进行环评一事进行报道。相信从这一点看,福特自身也在努力。

 

 

        马天南:

 

 

        当然接受!!我们地处福建,很少有国外的基金会关注这个地域,我们希望在本地操作的很多项目都筹不到款项。 福特汽车奖也好,其他奖也罢,只要企业肯拿出这个钱来支持我们运做本地项目,对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了。

 

 

        王昭荣:

 

 

         去年11月,“黑颈鹤”荣获首届“中华慈善奖”,在京领奖期间,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尽管我国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很多企业还是缺少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曾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即便我们的企业赚的是干净的钱,又有哪个设立“XX环保奖”呢?早在2001年,我们就获得了“福特汽车环保奖”,两万元的奖金让多方寻求资助但屡遭白眼的我们支撑着度过困境,一路走来。作为草根性民间组织,我们倡导有钱要做事,没钱也要想办法做事。面对其他机构或组织认对我们来说对社会工作的认可,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份荣誉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试想,一个连自身温饱都解决不了的人,纵有天大的抱负,面对饥肠辘辘,也是无能为力的,再漂亮的语言和构想只是空中楼阁,水中花月!

 

 

        王华礼:

 

 

        绿色珠江今年首次申请了福特奖,我们认同福特汽车环保奖,并支持福特为此所做的努力。理由很简单,中国企业家2005年向社会捐款差不多80亿元人民币,但是他们并没有考虑推进民间组织发展,福特可以说是个榜样。

 

 

        赵中:

 

 

        现在会,将来不一定会。目前,我们没有说NO的实力,仍然在努力尝试申请福特奖,希望通过这笔为数可观的奖金维持组织生存,促进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们对任何奖金在保证基本原则的条件下都是会接受,并且全力争取。

 

 

        将来会不会接受,答案是“不一定”,而不是“一定不会”。原因是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组织有了说NO的实力,具备了足够的资金和资源积累,包括应对风险的储备资金,即使那一天福特仍然有燃率低的恶劣表现,我们是否接受福特奖将取决于那时组织的定位、宗旨和目标群体。如果是以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为目标的组织,理当拒绝;而另一种情形,福特对高性能越野车的研制,将为人类无人区、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科学考察、生物种群调查提供便利,若从事这些工作内容,组织则不会拒绝。

 

 

 

 

 

         您们在接到类似奖励或资金支持时,是否会考虑考察赞助者的社会背景和相关条件?对这些条件和背景的审查与思考是否将制约和影响你们的决定?

 

 

        郭望:

 

 

        会考虑,有一些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举例说,我们致力于提升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业绩,有时要涉及到对中国石油企业负面信息的披露或评论,但是我们还是会考虑接受石油公司的资助。最近,我们也正与一个石油公司接触,他们正考虑支持我们,我们也考虑如何避免接受资助受到石油公司的影响。我想,自己如何做事是最重要的。

 

 

        马天南:

 

 

       关于任何一种奖励或资金支持,我认为,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在接受前当然要有所了解!作为一个环保NGO,我们倡导和行动都在环保领域,在理念相同的情况下,才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或资金支持,而如果一个理念不同的企业或基金,也未必会支持我们的理念!比如福特汽车环保奖,它的理念就是支持环保领域的积极份子,推动社会和谐等,要看他所关注的主题。对条件和背景的审查与思考,我想是建立在NGO已经足够强大和独立的基础上的。对一个襁褓中的孩子,你能让他思考拒绝牛奶而找到他需要的母乳吗?他只能是给他什么,就接受什么!

 

 

        张永忠:

 

 

        按处境来说,我们会接受所有可能获得的捐助,但是我们一定会考察捐助者的背景。我们希望对方有环保思想,他们给我们钱是想干什么的?想收买肯定不行,和政治挂钩也不行,有其他不良动机也不行。6月5日是环境日,今年的地方政府为搞活动,到处拉赞助,连那些和环保完全抵触的企业都被召了进来:皮革厂、化肥厂、染料厂……在中国,绿色的环保的企业和产品其实没几个!

 

 

         王华礼:

 

 

        我们非常在意捐助者的背景,我们至今没有接受捐款也存在这个考虑。作为民间的环保组织,我们的态度决定我们对于社会的影响,不能任意接受社会捐助。

 

 

 

 

 

         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即一个普通公民捐助的一元钱,其价值远大于一个企业为自身公关目的而捐赠的一万元?

 

 

        马天南:

 

 

        我欣赏这个观点,但不全认同。虽然普通公民每捐助一元钱,都是基于理念上的认同(但有时也未必,也可能是怜悯之心,或虚荣心),而企业为了自身公关目的而捐赠的一万元,对企业来说是九牛一毛,对推动公民个体理念认同上的确没多少价值,但如果这个企业的捐助, 能支持一个NGO持续的成长,那么对于接受方来说,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至少 NGO的存在需要的不仅是一个普通公民的理念认同,更是企业,甚至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王华礼:

 

 

        中国人比较感性,所以慷慨背后总带着怜悯。如果中国公民以后能认识到环保的责任,并为此每天或每个月,甚至每年捐助哪怕一元钱,这都是社会进步,其价值肯定远大于一个企业为自身公关目的而捐赠的一万元,中国企业现在的功利是体制问题,同时也是思想问题。

 

 

        赵中:

 

 

        站在组织立场上,上面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绿驼铃等西北NGO面临最大困难并不是资金的匮乏,而是人才的缺乏。缺少有能力,有经验又愿意参与公益活动的人才。企业捐赠了一万元,但我们会面临没有人来完成项目,把这一万元最大收效地花出去的困惑。而一个普通公民的一元钱,并不仅是一元钱,而是他对组织的认同,在组织需要的时候他会对组织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以我的个人认识,排除法律限制的因素,国内NGO 的筹款能力十分欠缺。

 

 

        郭望:

 

 

        不赞同。企业也是公民,企业、商业界的力量越来越重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也源自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领袖责任意识的加强。现在,仍有不少企业出于公关目的,今后出于社会责任的行为会越来越多。

 

 

 

 

 

        中国NGO如果拒绝福特汽车环保奖,是否将传达一个有力的信号,即企业的社会责任绝不仅仅是“施舍点小钱来换取公司的良好形象”。对此,您如何看待?“拒收”将刺激和鞭策“福特汽车”们,还是将打消其积极性?两种后果会影响中国NGO的发展吗?

 

 

         刘德天:

 

 

         枪打出头鸟!让支持NGO的企业受挫,以后谁还敢支持NGO?福特汽车有环保方面的问题,应用环保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他,不能把这连同支持

 

 

NGO的问题捆绑在一起。提出拒领福特的环保奖,难道是对福特不环保的一种制裁?那么对其他企业的不环保行为,你去制止了吗?

 

 

        马天南:

 

 

       我认为拒绝会打消企业积极性,也会打击其他想要在这一领域投入的正在观望的企业的积极性。

 

 

       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福特公司愿意以设立环保奖的方式表达社会责任,其他企业也可以啊,比如丰田不是也在设立丰田汽车环保奖吗? 哪个企业设立这种奖项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形象和宣传啊?重要的是接受这个奖项的NGO究竟在做什么?如果接受了这个奖项,只是帮捐助方做宣传,而把自己的使命和愿景放弃了,那这个NGO本身就有问题;如果接受这个捐助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公民社会,承诺自己的理念行动,有什么不好呢?

 

 

        王华礼: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在审美疲劳的今天,打开电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让人鄙视的低劣广告,看到这么多企业连广告都懒于动脑,不难想象这些企业为了敛财已经没有了做强一个企业的动力(特别是保健产品),施舍点小钱对于企业不算什么,捐资助学在中国比比皆是,却缺乏推动民间组织成长的企业福特汽车环保奖和丰田汽车环保奖是一个典范,应该成为其他企业的榜样。拒收环保奖并不会影响这些企业在市场的影响力,与其把钱投入广告,不如更多推动中国民间组织成长,而应该被谴责的是那些只打广告和作秀的企业

 

 

 

 

 

对于NGO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您认为中国环保NGO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出路在哪里?

 

 

        王华礼:

 

 

        中国环保NGO的发展空间不大,因为中国政治改革的进程太慢,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出路在于话语权,话语权不容乐观,正如煤矿死亡一样,媒体已经麻木,除了死亡的数字,过程已经报道太多,环境何尝不是这样,老百姓都麻木了。

 

 

       马天南:

 

 

       这个非常难讲!目前在中国飞速发展的状况下,就环保问题来说,是非常需要政府和NGO携手推动,但阻力依然很大。未来环保NGO要在中国很好的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让政府理解和支持环保NGO的工作。此外,一定要寻求相同理念的企业的认同和支持,把企业拉入同行者行列。更要得到广大公民的认知,NGO通过自己的网络和能力,创造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不同层面,如愿景理念层面,政策支持层面,宣传倡导行动层面联手共进,一定会有很大的空间。

 

 

        郭望:

 

 

        中国NGO的发展趋势会更好一些,因为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找准自己的方向坚持下去,出路自然生。

 

 

        赵中:

 

 

        从事NGO工作以来,虽然有欣喜和成就感的时候,但大多数时间是痛苦乃至麻木。越来越多的发现身边有无数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急待我们去解决,而有能力解决的却微乎其微。同时也感受到一个地方的草根组织的孤立无助,虽然有基金会的支持,有其他NGO的指导帮助,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背景,不能获得法律地位,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完全由一群青年凭热情成立的组织来说,发展空间并不容乐观。

 

 

        对于本组织未来展望,我认为有三种。一是基本维持现状,做一些基层活动。二是政府机构介入并直接管理,转变为一个GONGO。同政府合作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政府部门功能的强大,目前作为NGO很难获得一个平等地位,也许被“招安”也是条出路。三是并入国内或国际有实力的NGO,成为他们的分支机构。

 

 

         可能由于目前处境,讨论的内容有一些灰色,我们仍要维持并发展下去。相信随着国家的越来越重视,NGO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化,NGO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光明。  

 

 

       

 

 

        特约观察员:

 

 

        喻捷(绿色和平):

 

 

        我们从不接受任何企业和政府的资助,主要依靠公民个人捐款开展项目是绿色和平组织成立伊始制定的原则之一。企业颁发的环保奖,与该原则有所抵触,所以基本不予考虑。在接到类似奖励或资金支持时,我们肯定会考虑考察赞助者的社会背景和相关条件,因为一般环保机构的工作是致力于改善环境,而在当代社会,企业是主要的污染排放源和自然资源的滥用者,他们常常成为环保机构的工作或者批评对象。环保机构若想以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方立足,必须具备公信力,方能获得这代言权利。因此,如果赞助企业本身的环境或者社会政策大有问题,环保机构就会成为其改善公共关系的工具。

 

 

        至于公民和企业的捐助谁更重要,我认为应该理性考量。公民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涵盖了很多亚群体,他们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和立场。他们可以组成不同的公民团体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此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这其中或对环境有益,或对环境无益,甚至有害。比如渔民组成的协会,要求国家取消休渔期。企业也等同此理,其中有优企业和劣企业,这种优劣也不是永恒不变,企业的捐赠也有不同的公关目的,例如一个可再生能源的企业的捐赠就可以接受,其公关的成功于我们的事业有益,何乐而不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公关仅仅是为了粉饰其损害环境的经营行为,则其捐赠可被视为收买。因此,对于这个结论应慎重,在做价值判断时以具体情况而定较为明智。

 

 

        中国的公民社会刚刚兴起,且其政治及社会环境远未臻善,如同贵简报编辑指出,筹款甚为艰难。但是,因为是新生,每一步才更为珍贵,更值得斟酌,不至于今后亡羊补牢。因此,对于一个企业颁发的此类奖项,应先仔细判别其环境政策,然后做出接受或者拒绝的决策。即使决定是拒绝,也应有礼有节。未尝不可拟一封公开信,明确道出不接受颁奖的理由,提出对于其环境政策的期望,鼓励其转化,表达期待其积极的环境政策,在其公布其改变的具体政策后,会重新考虑是否接受这个奖项。

 

 

 

 

 

邓国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

 

 

        NGO是否应接受企业赞助?这个问题,其实社会各界一直存在争议。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NGO,都有不同的类型,我们现在说多元化,这个多元化既指社会,也包括NGO本身。有的NGO不愿接受企业捐助,比如绿色和平;而有的则采取折中路线,比如乐施会,它只对那些有负面影响的坚持拒绝,如烟草企业等;至于更多的国际NGO,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对于企业的捐助基本是来者不拒。尽管国外有群众基础,但是也同样要靠企业

 

 

        就福特汽车奖在中国这个事件本身来讲,从伦理角度来说,NGO应该拒绝,没有孰对孰错之分。但是也要根据不同国情,不同NGO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该奖本身的社会影响很大,这也是对它的肯定。这样的奖即使在国际上也是有限的,我们为什么不接受呢?应该允许多元的声音,抵制者可以不领取,但既然领取了的就要让它发挥作用,做更多的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此外,利用该荣誉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争取政府的支持等。但是我想,国内已经发展起来的、成名成型了的NGO,象地球村、自然之友这样的,就应该去抵制这种奖项。

 

 

        至于说NGO的抵制是否会打消企业的积极性,我想应该不会。它肯定会影响企业。如果大家抵制,反而会促进企业反思和自律,打动了企业就更好,这有时也是好事。而对NGO来说,更应该重视来自民间的个人捐赠。近几年的情况是,企业的赞助多于个人,特别是那些跨国企业,这不利于国内公众理念及爱心的培养。所以说,个人捐助的一元钱,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种参与。它背后体现的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和精神伦理。

 

 

         这些年,中国NGO的新生代逐渐崛起,他们表现出了更佳的专业水准,而整体上中国NGO群体中,环保类是发展最快的。应该说在层次上已经上了个新的台阶。由过去简单的捡拾垃圾和观鸟活动升级为门类复杂力度更深的行为。现在的环保NGO已经很好,将来也一定会更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环保奖  环保奖词条  福特  福特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应该  应该词条  是否  是否词条  
公益

 365儿童救助基金脑瘫孤儿公益广...

歌手含笑夫妇与北川孤儿白梅(中)一起玩。张铭导演工作中继“郭美美”事件网络风波之后,由青年导演张铭执导的脑瘫孤儿公益广告《三个爸爸》在网络迅速正向传播。2011...(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