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底,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以下简称震旦纪)在绿家园的周三记者沙龙上,向公众发布“绿色选择公众互动平台”网站(www.green-choice.org)。震旦纪希望把“绿色选择”的概念落实为具体的产品和企业环境信息,鼓励和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利用消费选择权促使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
2007年8月,震旦纪和绿色大学生论坛在北京地区共同进行了“公民绿色消费”调研。在2786份有效问卷中,有87%的公众表示希望知道哪些产品是绿色产品,有58%的公众认为自己的消费选择可以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是,现在社会上缺少一个快捷的绿色产品了解渠道。
“公众参与的前提就是信息公开。‘绿色选择公众互动平台’的出现,将会促进公众参与,有助于实现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认证体系。”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此评价。从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和“空气污染地图”,到自然之友的“绿地图”、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老北京项目地图”,再到如今的“绿色选择”数据库等6个公益数据库,都是震旦纪利用自己的数据库和3S地图技术,搭建一个平台向公众展示NGO在各领域所做的努力。
2005年,“绿色选择”项目志愿者小组成立。发起组织为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料研究中心、“自然之友”和“北京地球村”。2006年6月,这3家环保组织共同发布“绿色选择Green Choice”网站(www.greenchoice.cn)。这是第一个中英文双语的绿色消费倡导类网站。
2007年3月,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等21家NGO联合发布“绿色选择倡议书”,号召消费者关注企业的环境行为。同年6月,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加入“绿色选择”项目团队。期间,震旦纪完成“绿色选择数据库和公众互动平台”的开发。
“绿色选择公众互动平台”努力选择和提供了绿色和黑色的产品,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记录。公众可以在其中查询不断完善的产品和企业数据库,选择绿色产品,抵制不承担社会责任的黑色企业,并可对产品和企业做出评价和投票。
那如何保证这些产品是真正的绿色产品,保证绿色消费或绿色选择,震旦纪的卢煜在发言时自己抛出疑问,然后做了相应回应。他说,选择既独立于消费者又独立于企业的第三方提供产品评价,作为企业广告之外的声音,可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并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引导,进而影响企业,督促其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震旦纪执行主任张丽娜说,这些第三方主要是业内口碑比较好的NGO,比如保护国际、绿色和平,此外也包括一些国家部委直属的认证单位,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
会上,绿色和平森林项目负责人李一方作为第三方代表,介绍了绿色和平在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选择的案例。马军也给大家讲述了在上海的日资企业和今麦郎对待公众压力不同反应的两个故事。这些案例表明,“绿色选择公众互动平台”提供了一个消费者、企业和第三方沟通的桥梁。但对于认定第三方的选定,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