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性别不平等如何影响贫困?贫困是否加剧了性别的不平等?2004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启动“中国国家性别评价的系统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目前性别不平等状态综合评价,能够系统地解释性别不平等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2005年9月6日,在“中国性别与贫困研讨会”上,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村发展中心/人文与发展学院提交了“试图揭示性别在政治权力、就业、教育、健康、财产的获得和劳工分工的不平等及其与贫困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报告,作为“中国国家性别评价的系统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性别和贫困关系的问题。
报告中显示,贫困地区男女在政治权利方面显现出相当不平等的现象,贫困妇女在村民自治选举中的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在村委会所占的比例低下,妇女在社区事务管理和决策方面也普遍被边缘化。这种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权利结构在影响妇女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制约了妇女的需求在社区层面得到满足,从多方面影响了妇女的贫困化程度。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妇女由于其在教育、健康以及所能获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妇女政治权利的提高。
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资产的获得与分配,掩盖了不同性别在具体获得资产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状态。在中国贫困地区,婚姻的传统社会模式是女方到男方家生活,土地无法随女性流动,嫁入其他村而得不到土地的妇女变成了无地者。宅基地的占有在贫困地区均是以男性为主,这也客观上使妇女处于相对脆弱的生计状态。资产占有的性别不平等削弱了妇女在改善其社会资本方面的“有形”的担保能力;同时由于妇女在资产占有方面的法律模糊性,一旦出现纠纷,妇女处于相当脆弱状态。中国农村的资产获得与分配,呈现出典型的男性为主导的性别不平等状态,妇女的贫困均来源于财产占有方面的法律模糊性。
报告分析,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影响教育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因素,虽然传统的观念,传统的劳动分工模式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缺乏等因素也在影响教育的性别模式。贫困地区呈现出高的男童就学率、高的男童在学率以及高的女童辍学率。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女性的文盲率远远高于男性,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男性,这限制了成年女性获得公平的参政机会及获得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机会,从而又使妇女进入到由于教育水平低而陷入多方面的贫困状态。
报告显示了在中国贫困地区,健康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之间存在相当紧密的关系,而这个关系是中国贫困地区性别不平等的一个明显的例证。
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女性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且患病妇女的就医次数远少于男性,对病情的拖延程度高于男性;公共医疗服务的性别敏感性差,社区医务工作人员以男性为主并缺乏妇科疾病的知识;家庭内部营养分配在贫困地区呈现男性优先模式,客观上加剧女性健康状况恶化;贫困地区生育和节育卫生方面的性别不平等更是十分突出,节育选择均是女性,影响妇女健康状况。而性别在健康方面的不平等加剧了家庭和妇女的贫困。身体状况差,降低了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贡献,也影响了妇女社交、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而贫困,又明显地加剧了性别在健康领域的不平等。
研究显示,就业领域的不平等与贫困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关系。在性别完全就业的农业模式中,男性为主导的现象仍然是贫困地区主要的性别分工模式:不平等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男性在承包权的法律地位及在种植方式选择中的决策权;即使在农业领域中的非正式就业,如换工、帮工、雇工等,这些机会也多被男性主导,即使女性参与,报酬也低于男性。在非农业领域中,贫困地区仍然呈现以男性为主导的现象:就近的非农生产活动,由于多是涉及初级产品生产,对体力要求较高,从而形成对女性的排斥;即使文化程度较高的领域,也由于男性的教育程度高于女性,限制了女性的就业;在外出打工的男女报酬支付方面,女性获得远远低于男性。就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加大了性别的经济差异,弱化了妇女的经济地位,在某种情况下,导致了妇女的贫困。就业领域中日益明显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反映出农村转型变化过程中性别关系演变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国贫困地区的家庭劳动分工呈现男主外,女主内的基本模式:男性主要从事生产性的活动,女性辅助;女性主持家务活,男性辅助。在农业的劳动分工中,男性以种植业为主,女性为辅,女性主导畜牧业的生产活动。这种劳动分工在总体上表现为女性的劳动时间明显多于男性,而休闲时间少于男性。妇女进门干妇女的活,出门干男人的活,在劳动强度上,妇女也要高于男性。这种劳动分工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不仅对妇女的生理、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限制妇女获得产生更多现金收入的就业机会,而且也影响了妇女更多地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这种性别劳动分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男性经济作用的显性化,以及女性劳动的隐性化,客观上影响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
研究报告总结认为,虽然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中国的性别不平等状况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好的状况,但无论是从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模式,到一个相对发达的非农结构模式,还是从一个正在转型变化中的农业和非农业结合的模式来看,性别在各个领域中,特别是在就业、资产的获得、教育、健康、劳动分工等领域,仍然呈现相当不平等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影响着性别不平等的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妇女的贫困化状态。因此,报告认为,关注贫困地区的性别不平等状态应该成为中国政府落实其性别平等的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