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
云南虽然是水资源大省,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水资源枯竭及其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一条河流,无论大小,它的上、中、下游之间都有着紧密的生态联系和水利用方面的关联。通常,下游的土壤相对肥沃,生活在下游的社区与上中游山区的社区相比经济上就会较富裕,反过来如果生活在上中游的人们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山上的森林资源,不但上中游的生态受影响,也直接影响下游的生态环境,导致环境恶化和贫困化。2004年11月1日起,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以下简称CBIK)的流域管理部启动了由美国乐施会资助、为期两年的西双版纳南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在南阿河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生活在下游的傣族主要依靠灌溉稻作农业,而居住在上中游的半山区和山区的少数民族,如哈尼族、布朗族等则以轮歇农业作为主要的生计方式。CBIK希望协助上、中、下游的三个不同民族的村子共同建立起一个他们自己的流域管理委员会,以在今后共同协商自然资源的利用,实现生态的保护及生计的改善。CBIK已经在上、中、下游的这三个村子开展参与式的前期需求评估和培训?D?D让老百姓自己意识到通过与流域中的其他社区共同协商,自己社区的环境和生计会得到改善,这样才能使流域中的居民真正参与,项目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比如,针对上游哈尼族和中游布朗族的实际需求,项目要帮助他们扶贫,针对下游相对富裕的傣族社区,项目为其提供技术改造和技术培训。项目中还将包括节约用水和节约灌溉的内容,CBIK提供不同的技术让老百姓自己去实践,去发现和选择最有效的、最节约的灌溉方法。此项目希望以流域治理为切入点,开展扶贫和社区发展,并希望通过此项目的试点,使其经验和模式能够为其它小流域的管理所借鉴,并为倡导在大流域(如湄公河)进行共同管理进行政策试点。
《中国发展简报》第十七期中曾刊登了一篇从农村社区发展中的公共谈判角度介绍CBIK在滇西北迪庆吉沙村开展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扶贫项目。据悉,此生态旅游扶贫项目计划筹建的藏式宾馆/招待所已基本建成,将在藏历新年之际开始对外营业。
CBIK的工作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社区生计,以及记录在社区和流域的资源管理方面的传统知识和创新技术,CBIK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参与式的学习机构,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补充。作为一家会员制的非营利性民间学术团体,CBIK成立于1995年,目前已拥有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发展工作者和资源管理人员在内的一百多名会员。面对迅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CBIK在中国西南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和当地政府共同工作,通过应用传统的宇宙观、知识和创新技术,探索发展的替代途径,增强少数民族社区发展生计和保持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的,CBIK的工作方法是推行多学科研究、提倡参与式发展、磋商和沟通不同文化体系,通过网络化共享信息资料,开展流域管理和生计发展的能力建设。(高雪松)
联系:何俊 0871-4123284 contactus@cbik.ac.cn www.cbik.org
劳工
安康职业安全服务部
2004年3月,在一些香港劳工工作者的帮助下,以服务外来打工者,推广职业安全健康观念和劳动权益保护为宗旨的安康职业安全服务部在广州市正式成立。服务部以图书馆、活动室为依托,除提供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劳动法规的书刊、资料教材,以及知识性和文学类书刊阅览外,还播放音像制品,宣讲知识,缓解工友的心理压力。
服务部目前有5位专职员工。从今年十月开始,每月举办一次义工培训。设定的培训内容多样,从职业中毒与预防、消防安全、噪音和尘肺问题、工伤赔偿与劳保法规,到工作场所风险评估与管理、培训及沟通技巧不等。除由员工主持这些培训,还邀请工伤工友进行分享。服务部希望这些义工在将来成为培训者,进一步扩大工友网络的影响。
到医院、工厂和社区进行工伤探访也是服务部的一项主要工作。利用探访可以接近服务的人群,了解需求,同时发放简单易读的宣传品。服务部还出版简易的《安康通讯》,两月一期,一方面介绍安全知识,同时反映工友心声,呼吁维护劳工权益。发放对象除本地工友,还邮寄到劳工输出地省份。
干事丰梅玲介绍,服务部和政府有关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合作。目前正在和服务部办公地点的物业单位?D?D区工会合作,初步筹划印制5千到1万副职业病防治扑克,免费赠送给工友。
另外,筹划中的项目还包括在筹款购买一辆宣传车,到南海、东莞等其它工业区进行流动宣传,合作方可能是省总工会。目前筹款工作已进行过半,有望在2005年付诸实现。
服务部把办公地点设在广州市芳村区,紧临附近的工业区,是当地劳工经常光顾的消费娱乐地。丰梅玲介绍,当初在选点过程中发现该地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工人比其它地区的大厂或者品牌厂工人更容易受到工伤事故的伤害,于是把这些地方的工人作为目标人群。目前,除专门举办的培训,每天大约有十几位工友到服务部活动。服务部选择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培训教育为切入点,参加培训的工友85%是女工。(付涛)
联系:丰梅玲
10370 广州市芳村区陆居路9号工人文化宫办公楼一楼 020-8157 42555 ohrc@clsn.org
打工者——职业安全健康服务中心
这是一个为打工工友服务的小型草根自助组织,它在2000年底诞生之初,是一个在深圳龙岗区利用很少的一点资源,针对工友提供廉价医疗救助的小诊所。当时诊所利用医疗服务的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工伤工友。2003年,为在劳工教育推广方面做出努力,转型成为社区性的服务中心,其基本工作是宣传健康知识和劳动法律法规常识,提高工友的法制意识,增强工友的自我保护能力。此外,中心还成为工友们丰富业余生活,促进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经过一年发展,中心在工友们的参与下成立了几个不同职能的小组。男女港湾小组负责组织工友就打工生活和热点的青年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并开展文娱活动。文书处理小组对中心图书进行管理。这些图书从文娱类,到普法、职业技能类不等。文书处理小组还通过剪报收集有关劳工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提供给工友阅读和分享。外展探访小组和工伤小组分别到工厂和医院探访工友,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和普法学习机会,同时也扩大了中心的影响。编辑小组负责编写季刊《职工健康园地》,目前每期发放一千本,读者主要是龙岗及周边地区的工友,还有一些外省的返乡者。同时,针对打工者离乡后和家乡的疏离情况,中心还将新启动一项工作,通过互联网收集劳动力输出地即工友家乡的社会发展情况,包括一些市场情况、当地政府劳工政策等信息,帮助计划回乡的工友做好准备。另外,编制外出打工须知小册子,组织在春节期间回乡的工友把劳动力输入地的打工维权和生活信息带给准备外出打工的乡亲,也使他们有备而行。
中心开办有法律咨询。其工作人员和“法律通”工友是中心的核心成员,他们都是工友们的维权伙伴。难度大,难以回答的问题则有专业的律师做为顾问,提供解答。
2004年9月,中心成立了工友小组委员会,通过协商或者选举确定了各个小组长的人选,半年一任。中心人员介绍,委员会的产生一方面表明中心有了更为明确的架构,也意味着工友们获得了在生活中参与决策,学习如何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初步经验。中心人员强调,中心不是发展NGO服务工友的模式,而是建立工友自己的组织。
由于是工商注册,中心还出售一些劳保用品,以取得少量运作经费,同时,展示劳保用品,张贴宣传画等方式能够对工友自我保护起到宣传教育作用。(付涛)
联系:黄庆南
地址:518116 深圳龙岗龙东村龙湖路规划五栋一楼(明辉鞋厂对面)
电话:0755-84863526
Email:shzhzaj@hotmail.com
北京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
2004年11月19-20日,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国际机构、国内NGO以及各地专家学者在内的90余名代表出席。与会代表围绕农民工就业权益和劳动权益保障、流动儿童教育服务探索、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保障、农民工组织建设与社区融合等话题展开研讨。会议还特别邀请到来自生产一线的农民工代表出席并发言。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在会上介绍了该中心今年8月在北京、广东和青岛三地进行的“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状况” 调查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举办者希望通过多界别共同参与研讨的形式,为各方提供一个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的平台,探讨如何建立适应农民工发展需求的社会公共政策管理机制,交流农民工服务模式创新经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研讨会由北京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和经济日报社农村版联合举办,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公民社会项目支持。此前6月,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曾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中国安全生产报合作就同一主题举办了首届研讨会。(付涛)
联系:许晶婷 010-86219405,cccfchina@sohu.com
艾滋病防治
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开通艾滋病法律咨询热线
2004年9月10日,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开通艾滋病法律咨询热线,面对艾滋病患者、受艾滋病影响者以及其它关注艾滋病及相关法律问题的组织和人士,就相关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
该所认为,目前艾滋病方面的工作,多集中于宣传教育、治疗和关怀,而有关的人权问题虽然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集结的资源却很少,目前相关的专业法律机构仅限上海大学艾滋病法律中心一家。民间艾滋病组织及其服务对象遇到了大量的法律问题,亟需法律援助,以推进艾滋病法律问题的解决和艾滋病人权的进步。
热线电话:010-88142133, 88142132 每周二、四上午10点-下午4点,专业律师解答。
周一到周五其它时间,由志愿者接听电话,记录问题,处理后通过邮件或者电话予以答复,也可根据情况预约面谈。(付涛)
北京关爱下一代青少年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11月21日上午,“大学生关爱艾滋病致孤儿童助学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京沪两地的大学生代表和河南艾滋病致孤儿童出席了仪式。北京大学生代表向“稚鹰互助队”授予队旗,标志着各所高校举行大型艾滋病预防知识巡展募捐活动揭开帷幕。这次活动由北京关爱下一代青少年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与一些高校学生社团联合发起,计划在为期一年的活动中,动员大学生以书信交往、假期去农村为艾滋病致孤儿童补习功课以及提供力所能及救助的形式帮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健康成长。
中心主任王崇润介绍,中心在今年6月在河南南阳地区镇平县城关镇设立了社区关爱组织?D?D镇平“关爱之家”。该组织在镇政府主管下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配备了科普宣传和童话图书以及电脑设备,周末主要面向社区中的艾滋病致孤孤儿,为他们提供交流沟通的场所,以消除心理的孤独,增进和外界的交往。“稚鹰互助队”是依托“关爱之家”成立的孤儿自助团队,目前有15-16个中小学生成员,在学习生活中互相提供帮助。王崇润介绍,在河南其它地区,比如商丘柘城,也成立了类似的“稚鹰互助队”。
“关爱之家”由当地一些基层医护人员组成志愿者负责周末接待工作,也曾聘请老师为他们提供电脑、音乐等方面的辅导培训,但由于经费所限不能很好开展。同时,由于当地政府认识上的制约因素,志愿者活动还需和政府方面进一步协调沟通。不过,中心今年6月在当地广场结合专家咨询进行了几次公众宣传活动,展播了艾滋病科教片并发放宣传材料。
中心还通过网站汇集艾滋病致孤孤儿以及愿意提供资助的爱心人士的有关信息,建立社会救助的平台。
组建中的“红丝带俱乐部”则希望成为感染者相互理解沟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关爱、自我预防,减少社会歧视的网络。中心希望通过俱乐部这种形式,为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关怀和服务,为其亲友提供有关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北京关爱下一代青少年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1月,旨在以教育、研究和服务推进青少年健康工作,关注、关爱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和生活问题。目前中心各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付涛)
联系:王崇润 102200 昌平区白浮泉路富泉花园爱丁堡B座232房 010-80111158/1159
careyouth@careyouth.com
www.careyouth.com
扶贫救灾
中国扶贫基金会
11月8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与美国美慈组织联合举办了国际救灾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台湾财团法人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资助。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何道峰在会上介绍说,中国救灾工作由国家统一管理,非政府组织过去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小,中国扶贫基金会真正开展救灾这方面的工作也是近两年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发现四个问题:1、灾害发生后,灾民的需求和需求的优先性问题;2、平时储备,灾害发生时的及时响应问题;3、救灾网络的建设与培训问题;4、救灾物资的发放与监督问题,正是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始了新阶段的救灾减贫的工作,并与包括美慈组织在内的多家国际组织开展了很多合作。
在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我国每年紧急转移安置的人口一般在三百万人次左右,因灾倒塌的房屋也在三百万间左右。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在一千亿元以上,因灾每年需要政府给予不同程度救济的人口一般在七千万左右。来参加会议的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认为,尽管政府对救灾实行统一管理,但毕竟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还应更充分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包括国际社会的力量和各类救助组织的力量,共同投入中国各地的灾害救助工作。
水灾在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中是最严重的,基于此,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救援项目围绕水灾,关注水灾引发的贫困人群的生存困境,通过向国内外企业团体和公众募集资金和物资开展水灾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扶贫基金会的救灾工作可以分为“平时工作”和“战时工作”。平时工作首先是对灾害的研究,了解灾区发生灾害的规律和特点,受灾后的基本需求和救援标准,灾害产生的原因,为提出今后如何预防灾害和减灾提供根据。研究也为筹资提供了基础。根据灾害研究和灾民需求来筹集物资,物资事先存放在仓库里。同时,平常主要工作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进行培训,包括对参与救灾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有受灾可能的社区居民的培训。紧急援助项目所做的“战时工作”主要集中在七、八、九这三个月,在这期间通过几种形式密切关注灾情的发生,一旦发生灾情,就启动紧急响应机制,派出专家和基金会工作人员组成的评估团赴灾区进行灾情考察和细致的评估,根据物资种类和量的需求,准备发送。物资发运到灾区后,通过参与式发放的方式解决物资能否到达灾民的手中的问题——灾民自己组织起来决定谁受捐助,参与式发放的结果贴在村委会的墙上接受监督,保证透明和公平性,一段时间后再组织专家评估和监测,并将评估和监测的结果反馈给捐助者。项目从启动以来累计共捐助价值4146万元的物资,直接受益人有100多万人。项目覆盖到除青海、西藏外的大部分地区。项目类型分两类,一类是物资的发放,包括灾民所需的衣物、帐篷、医疗卫生用品;另外就是灾后重建,包括修缮灾民倒塌的房屋、学校、诊所等。
据王行最副秘书长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与美慈组织的合作除救灾物资的募集之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救援能力的建设。2001年扶贫基金会通过美慈将《环球计划——人道主义宪章与赈灾救助标准》这本书介绍到中国并翻译成中文。这是一本人道主义组织开展赈灾救助的指南。在2001年非政府组织扶贫国际会议上,根据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专门培训。这次国际救灾研讨会实际上也是在能力建设培训方面做的又一次新的尝试。扶贫基金会计划在这次研讨会的基础上,今后几年与美慈、国际十字路会、伊斯兰救援国际组织等参与救灾的国际组织一道,共同深化救灾技巧的研究,深化这方面的培训。(高雪松)
联系:秦伟
010-82872688-866
qin@fupin.org.cn
志愿服务
开封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
2004年12月1日国际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开封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爱心之家)对河南大学的3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短期艾滋病认知培训,他们随后被组建为10个培训队,将和开封市卫生部门合作,在明年5月前把同样的认知培训推向全市110个社区。爱心之家发起人、会长杨峥介绍,作为政府和民间的合作项目,政府方面将负责教材的印刷费用,并动员社区负责人参加,同时帮助社区获得志愿者资源,而爱心之家则利用行政力量进入社区,与社区负责人建立联系,为未来的其它活动打下基础。此外,爱心之家还正在通过上级卫生部门派驻某村的工作队督导协调,帮助该村艾滋病人自己组建的红丝带协会在所属的尉氏县登记注册,获得合法身份。
2003年6月正式以市妇联为主管单位、在市民政局注册之前,爱心之家经历了三年的筹备期。在此期间,爱心之家作为志愿者自发形成的群体一直开展帮扶活动。据爱心之家资料介绍,曾收养三无老人两名,弃婴一名,资助一名孤儿上学,为贫困及患病大学生捐款,帮助盲人学生,并与开封市SOS儿童村14号家庭建立常年帮挂接对活动等等。爱心之家以“安老、扶幼、援残、助学、济困”为宗旨,通过其服务帮助受助的弱势群体有尊严地活着。
杨峥介绍,爱心之家注册后建立了济困福利院,开始正式免费收住三无老人(无儿女、无收入、无劳动能力)、特困老人及孤儿。收住对象由市老龄委牵线、当地区县民政局介绍,并经过协会理事和会员严格筛选,目前已有老人五人,智障少年一人,以后将逐步增加服务人数。房屋租金由志愿者提供,志愿者轮流24小时常驻福利院内。捐助以协议形式固定下来,以保证较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当地一家医院为福利院病人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爱心之家正在考虑建立一个通过志愿者力量低收费、低成本运行福利院的模式。由于老人和孤儿服务需要各种资源以及较强的专业性,要建立这个模式并非易事。为此,杨峥曾两次前往在老人服务方面富有成效的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交流取经。
2004年,爱心之家还针对下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与市妇联和单位志愿者联合举办了三期家政培训班,内容涵盖饮食搭配、家电维修以及护理,近200名下岗职工参加了培训,并获得劳动局颁发的上岗证书。爱心之家计划帮助家政培训合格人员联系、开拓外地大城市的家政劳务佣工市场,并免费为这些人建立互联网网上资料,跟踪服务,帮助他们扩大就业渠道。
扶幼助残方面,爱心之家还为当地一所智障孩子学校策划并联合举办过儿童画义卖活动。杨峥说,要象帮助王子一样帮助智障儿童,通过智慧把他们仅有的一点知识发挥到淋漓尽致。动员志愿者资助贫困儿童上学,也是该组织的一项长期工作。
爱心之家定位为群众性的互助组织,集腋成裘,基本靠会员和志愿者的小额捐赠来维持。杨峥介绍,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对政府或者企业的过度依赖,避免将来可能对协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比如在2004年7月,爱心之家与肢残人爱心小组签定协议,凡帮助对象需要接送服务时,肢残人小组将志愿提供免费接送服务。该小组的成员系开封市“摩的”驾驶员,他们作为志愿服务的提供者而非人们印象中的受助者,表明协会在资源动员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能力和见识。另一个例子是协会办公室及福利院的水电维修工作,多年来一直由当地一建公司的王瑞霞女士义务承担。
爱心之家的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工薪阶层、大学生、政府公务员(包括市民政局社团科科长)等等,目前不到100人。爱心之家会员手册对会员资格制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比如全年需服务200小时以上,每月捐助最低10元,每年发展10位个人会员和1个单位会员,如果三年连续达到这个标准,则获得进入理事会的候选资格,其后继续以这个标准考察两年方可成为理事会成员。杨峥说,严格的规定有助于避免老会员通过协会建立社会关系从事违背组织宗旨的事情,杜绝发生腐败情况。此外,还能够保证志愿者资源的长期稳定。(付涛)
地址:开封市西区土城389号 (邮编475000) 13937817667
电话:0378-3870954 5898703(暂时)
shenzi@chinalovetown.com
http://www.chinalovetown.com
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
2004年12月5日,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以下简称小小鸟)在京举办公益热线服务研讨会,包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节目、北京红枫妇女热线、北京爱滋病关爱热线、北京红丹丹盲人热线、小小鸟在内的10家热线机构以及关注公益热线的社会人士和多家媒体参加了研讨会。热线代表分别介绍了本机构的工作内容、服务群体、工作方法,并就志愿者以及组织管理、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接听技巧等话题展开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发起人魏伟倡议,服务于不同弱势群体的公益热线成立“热线联盟”,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通过电话转介等方式尽力发挥使每个热线的优势,更及时准确地为求助者提供帮助。魏伟表示,希望在2005年以项目形式筹备和启动“热线联盟”这个计划。
此次研讨会是加拿大公民社会项目支持的“打工者热线志愿者”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正式启动于2004年2月,以加强小小鸟热线机构的能力建设为目的,在一年中支持小小鸟热线培训了90名打工者,其中一部分人成为小小鸟的骨干志愿者。此外,小小鸟还将在年内出版《小小鸟打工热线指南》。魏伟介绍,该指南有很多有关维权、农民工子女就学、社会救助等实用信息,计划印制2000册,主要发放相关单位和在京打工者。
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创办于1999年,以关注城市中的流动人口问题,帮助进城打工者提供就业信息、法律和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办有《走进都市报》,为京沪穗深四地打工者服务。(付涛)
联系:魏伟 100006 北京王府井大街218-1号北方佳苑饭店写字间BA318室
010-68515323 xxn@xiaoxiaoniao.org www.xiaoxiaoniao.org
卫生与健康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
2004年10月,由香港癌症基金会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资助,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在上海东方和仁济两家医院设立了“癌症病人资源中心”,借鉴香港的服务模式,以小组活动、知识讲座以及抗癌“明星”经验分享等形式,为新生患者及家属在第一时间内提供咨询和心理支持等服务。干事朱芬华说,提前“介入”能够有效地缓解、消除患者的恐慌、焦虑情绪,并使他们在抗癌路上不再孤独。建立“癌症病人资源中心”是俱乐部拓展其专业服务的一个新举措。
不仅如此,网络虚拟社区也成为俱乐部会员共享信息的平台。2004年10月,由俱乐部所属康复学校主办的“癌症康复网”正式开通。据悉该网站带有远程教育功能,旨在通过交流互动,营造一个由癌症康复者及其家属、专业医务工作者与社工、志愿者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团体组成的抗癌活动网上社区,为患者提供信息咨询、康复教育、获得免费光盘书籍等资料的机会。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1989年由十几位患友发起成立。从一开始在公园里流动开展松散的自助性、事务性联谊活动,到1993正式获准在上海市民政局注册成为法人社团,再到2004年拥有团体会员22个(上海市19个区(县)、2所大学和宝钢分别成立独立的俱乐部,同时成为上海市康复俱乐部团体会员)、个人会员8000余人,俱乐部以“群体抗癌,超越生命”为宗旨,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专业服务模式。
1993年11月,俱乐部创办了全国首家进行癌症康复特殊教育的学校——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在市教育局注册、市民政局备案),帮助完成了手术、放化疗常规治疗的新生患者寻求替代治疗方式。开始由于场地所限,只能提供走读教育,到1998年,经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斡旋”,上海烟草集团出让一栋楼房的大部分楼层供俱乐部免费办公,同时开设住宿式康复教育。运行费用方面,参加康复培训者缴纳适量费用,其余由企事单位赞助或俱乐部补贴。每期大约有50名术后患者入驻三个星期,结合专家讲座指导、体能训练、饮食和心理调节、抗癌“明星”现身说法、团体娱乐活动、讲演、康复旅游等多种形式。由康复学员组成的“生命之光”艺术团不定期到各个社区演出,已经名声在外。2003年受香港癌症基金会邀请成功出访香港进行“生命礼赞”报告演出;应台湾中国文化经济发展协会邀请,2004年12月18日至27日赴台进行了报告演出,展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命风采。
根据学校统计,至今已举办康复培训47期,学员达2480余名,疗效明显,5年生存率达到70%以上,不少结业后的康复学员成为志愿者继续为新患者服务。学校多次获得来自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和奖励,2003年还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心实验基地。
除了倡导癌症患者内部互助,俱乐部还尽力帮助这个群体消除社会歧视,争取社会资源和政策支持。朱芬华介绍,2003年上海市医保制度改革,俱乐部经由市人大提出议案,成功地推动政府将中医纳入大病医保,并将医保时间延长了12个月,使得康复期间的癌症病人也能够从中受益。另外一个例子是,俱乐部会员中有一些从外地返家的上海知青,由于患病导致生活贫困,子女上学难以维继。俱乐部向政府有关方面转交会员请求,争取到所在区政府、社区对这些会员帮困救济。同时,俱乐部还正在筹划成立“爱心基金”,用于帮助特困会员。
有专家指出,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的做法是探索中国模式癌症康复道路的新尝试,也是对目前医院常规治疗的一种延续、完善和补充。朱芬华认为,与其它地区的癌症康复组织仍然处于松散、随意的事务型活动状态相比,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在康复咨询、资源调配等各方面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和专业化的运行模式。俱乐部还曾经在加拿大公民社会发展项目资助下主办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康复社团能力建设培训,参加的组织大多来自边远地区。朱芬华说,对其它地区的康复社团提供帮助,是俱乐部将来需要加大力度的工作,助人自助,使更多的患者及其家属不仅实现自我康复管理,还能主动争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付涛)
联系:朱芬华 200135,上海市杨高中路2795号A座 021-58335800,68562216, feitn9@hotmail.com
www.shcrc.org
www.kangca.org
妇女儿童
中国民间组织促进会
2004年12月15日,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UNIFEM)临朐妇女领导能力发展项目终期审评会在京召开。该项目自2001年8月正式启动,以倡导社会性别和领导能力变革为理念,以培养妇女的领导、管理与参政议政能力、建立和加强妇女组织网络、推动形成有利于妇女赋权的环境为目标。项目在三年内针对山东临朐县、乡镇、村各级妇女领导、女企业家以及其它领域的基层女性进行了社会性别意识、法律知识以及妇女权益保护、组织管理能力、演讲技巧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根据项目统计,项目实施后在当地政府部门担任领导干部的妇女人数有很大提高,妇女参政和议政能力和维权意识得以增强。此外,项目还支持成立了县女企业家协会和县妇女种植、养殖、加工联谊会,加强了妇女的经营管理能力。与会专家在肯定项目成果的同时提出了改进意见。
该项目由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资助,中国民间组织促进会执行,临朐县妇联实施。
联系:李静(中国民间组织促进会)010-62011830-807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2004年11月,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奖典礼,表彰在儿科和幼教方面贡献卓著的人士。获奖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在内的六位儿科、幼教专家,以及被誉为“民间防艾第一人”,长期致力于救助艾滋病致孤孤儿的高耀洁和儿童文学作家谷应女士。此外,电视连续剧《静静的艾敏河》剧组,以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关工委专委会)获得集体奖。《静静的艾敏河》以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时期内蒙古人民抚养上海孤儿为题材。
“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由中国关工委专委会和日本“培育温暖心灵运动”于1997年创立,两年一届,1998年首次颁奖,以在妇幼保健、儿童心理、营养、教育、人文、社会等儿童发展领域做出贡献者为选评对象。每届育儿奖颁奖仪式前后一般都会举办相应的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今年举办了《法官与儿童》中日专家研讨会,以纪念中国少年法庭成立20周年。除日方代表,中方参会者均为各地法院法官,他们围绕少年被告人庭审教育、社会调查员制度、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儿童福利动向、校园伤害案件的成因与对策等话题展开专题研讨。
研讨会和交流互访是中国关工委专委会的主要工作方式。比如2002年8月,由“温暖心灵运动”和日本有关方面邀请,专委会组织了25名小学生和8名指导老师赴日参加“中日韩儿童童话”夏令营活动。三个国家的儿童克服语言障碍,共同创作了富于冒险性的幻想童话故事。“尊重孩子,儿童参与”是整个活动的基调。这项活动原则上两年举办一次。
“温暖心灵运动”30多年前由日中育儿研究会会长内藤寿七郎博士、已故漫画家手塚治虫以及阿普丽佳育儿研究会理事长葛西健藏三人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发起,以胎儿、婴儿期为核心,推动建立良好的、贯穿整个青少年时期的育儿教育环境体系。
除研讨交流,专委会还开展一些贫困生救助工作。2002年11月,由专委会提出创意,日本阿普丽佳育儿研究会设立了“阿普丽佳葛西健藏助学基金”,并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初级职业学校签约资助贫困生。专委会在1997年 9月和该职业学校合作开办了两个班,专门招收贫困生入学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此外,专委会还曾在其他地方开办类似的培训班。
在推动儿童教育和儿童权益保护方面,专委会和其他国内组织也有合作。1999年5月,专委会和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开设视障儿童“助我高飞”奖,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260多所学校开展评奖活动,一方面激励视障儿童,另一方面培育正常儿童关爱困境人群的心灵。
中国关工委专委会成立于1992年,由从事妇幼保健、营养、教育、心理等多学科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专家组成,致力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维护困境儿童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对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有较强的政府背景。(付涛)
联系:万瑞芳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2号 010-85617434 ccnccc@sina.com www.jyacn.com.cn
网络
中国贸易、环境和发展的公民社会网络
中国加入WTO已有三年了,政府届、学术界以及企业界都很关注WTO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且也在做着多方面的工作。相比之下,国内NGO的声音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微弱,参与。
12月18日,来自绿网、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等中国NGO的代表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武汉大学WTO学院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学者一道召开了准备会,意在建立中国贸易、环境和发展的公民社会网络的。
在福特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五家中国国内的政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WTO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上海法律和经济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与美国的一家智库(New World Institute)合作于去年发起组建一个关注中国贸易、环境和发展的网络。建立这个网络的目的在于提高中国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在WTO对中国国内贸易、环境和发展的影响方面问题的意识。过去的一年中,学者们已对这些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政策分析。现在,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该网络扩展到在公众教育方面有经验,并致力于环境保护、减少贫困、公平发展、性别平等问题解决的中国NGO。在接下来的6至12个月中,这个在筹建的网络计划以公众为目标读者制作一系列的手册和事实清单,略述WTO及经济的全球化对中国的贸易、环境、发展和性别平等问题的影响。从事公众教育、并有意于影响政策的中国的NGO将积极加入这些手册和事实清单的制作,使得这些信息更容易被公众理解,并帮助把这些小册子分发给自己的网络人群(如会员、志愿者、友好团体等)。12月18日的会议就是要启动一个设计和制作这些有关WTO及其对中国的贸易、环境和发展的影响的小册子的过程。在众多与WTO及其影响有关的备选的可能议题中,参会代表通过投票的方式按重要性顺序确定了要制作的小册子的内容系列,包括WTO基本知识,中国的贸易法规、WTO与环境、WTO与农业。与会的NGO代表们强调这些信息要与普通公众的生活有相关性,而且要区分城市公众和农村公众的需求的不同,还应把地方基层政府官员作为目标读者的一部分,NGO的工作人员也应首先接受培训,了解这些信息。各方代表都认为小册子的内容不应只是立场、观点的罗列,而应更具分析性,给出建议,给出其他国家的案例,语言要简单,本土化。小册子的第一稿计划将于2005年3月底前完成,第二稿5月初前完成。
网络同时还将就这些议题筹备一系列的公共会议,包括2005年5月在武汉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和2005年秋天香港WTO部长级会议同时召开的相关NGO会议,并希望网络中的中国NGO能有代表能参加这些会议。(高雪松)
机
构
更
新
北京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
地址:东城区东四七条46号(100007)
电话:64062702, 84043576
英国救助儿童会乌鲁木齐办事处
地址:乌鲁木齐解放北路17号,酒花大厦2308室(830002)
电话:0991-2815861,
传真:0991-2315861
南京绿石
地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83号(南京市挹江门邮局11?D03信箱 )(210011)
电话:025-58770224
电邮:info@green-stone.org
香港地球之友(北京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武夷花园牡丹雅园29楼241单元4E(101100)
电话:010-89525998
传真:010-89525985
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国际环境与发展学院中国项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民旺园19号院鸿泰商务楼(100013) 电话:86-10-51319200/01 传真:86-10-5131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