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绿色骆驼志愿者组织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正逐渐被世人所熟知,然而,若尔盖湿地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我国特有的高原高寒沼泽湿地,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人们记忆中那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大片大片水草地的影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退化。
若尔盖县的政府和各族群众历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比以前更有加强,但由于技术、人员、物资、经费等方面的严重不足,致使工作进度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绿色骆驼志愿者组织首批志愿者于2002年3月8日正式驻扎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辖曼乡。专职志愿者多是来自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综合示范区的志愿者,短期和季节性志愿者为大专院校师生与社会各界环保人士。
绿色骆驼的工作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通过植树种草来治沙;做一些湿地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当地藏族居民做互助,如在村委会建文化娱乐室,帮助当地唯一一所学校的老师到外地考察,去青海学习那里做环境教育的经验。去年11月,香港社区伙伴资助的辖曼乡第一间公共厕所修建完工并投入使用。今年他们尝试在当地实施有关垃圾处理的项目。
由于绿色骆驼所在地若尔盖乡辖曼乡地处偏远,通讯不畅,他们的成员若要与外界联系,需要到县城打电话或上网。因此以上信息多来自亲自到过绿色骆驼实际生活工作的地方与他们有交流和合作的第三方(如绿根力量和瀚海沙)的介绍和评价。听说绿色骆驼已经在县城里租了间办公室,收拾之后即可投入使用。
绿色骆驼2004年的工作目标是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在外界的帮助下,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的层面和力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加强组织建设,逐步成为整个若尔盖湿地对外交流、合作的民间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公益平台。继续呼吁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关注和支持、参与对若尔盖湿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加强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使组织逐步走向“正规化”。
联系:饶永
http://www.greencamel.ngo.cn/
office@greencamel.ngo.cn
0837-2291044
社区
农友之家
2002年11月,打工者的精神文化家园——农友之家在北京正式成立。该组织由打工者发起,提倡互助合作、立足社区,致力于打工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文化、教育、权益维护及其生活状况的促进与改善。目前,协会拥有三位专职人员,会员100余人。顾问组成员包括三农问题专家、国际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中国戏剧学院及中华女子学院的老师。
农友之家的前身是河南来京的歌手孙恒和几位爱好文艺的打工朋友一起组成的“打工青年艺术团”。他们从2002年5月开始,利用在业余时间创作排练,到建筑工地、工厂、企业及社区为工友做义务演出。从一开始自娱自乐,发展到直接反映打工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传递维权和反对社会歧视的信息,倡导打工者依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2003年3月,艺术团得到香港乐施会的为期一年的项目支持,启动了“以文艺的方式开展权益宣传”活动。除文艺演出,艺术团还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及咨询活动,并联合记者和律师,帮助民工讨要欠薪。农友之家统计,成立两年来,已累计进行公益演出一百余场次,发放相关法律维权宣传页40000余份,举办法律讲座培训活动四期,直接受众达20000余人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农友之家认为,打工青年艺术团的创意,在于为打工者提供一种自我文化实现或者文化合作的可能性。其目标是要将艺术团发展成为通过文艺表达心声、宣传权益的劳工剧团,成为文艺合作模式的推广工作团队,通过和企业合作、培训,在生产单位中成立打工者自己管理的文艺团体。此外,还希望艺术团成为劳动文艺的制作机构,出版发行打工者自己的音像制品。
发起人孙恒介绍,考虑到艺术表演无法在固定的地点持续满足工友的需求,今年2月,农友之家和打工者聚居的肖家河社区居委会以及明圆打工子弟学校三方共建,成立了社区打工者文化教育组织——肖家河社区打工者文化教育协会,建立了工友互助图书馆和电脑教室。由于居委会的参与,协会很快获得海淀区民政局批准。同时,明圆打工子弟学校作为合作方为协会提供了免费的活动场地。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则承担常务管理的工作,组织社区工友加入协会、组织协会活动,并向由工友组成的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图书馆提倡“共同参与、图书互换、资源共享”,发动工友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图书2000多册, 每日向打工子弟学生及工友免费开放。电脑教室则利用各界捐赠的电脑,进行了6期培训,受益人数240人以上。培训员都是志愿者,他们还成立教学研究小组,编写了适合工友的学习教材。
孙恒认为,在北京城乡结合部,有很多象肖家河社区这样的打工者聚居区,选择这样的社区组建工友文化草根组织有着很多便利条件。在适当的情况下,社区草根组织还可以在图书馆和电脑室的基础上扩大功能,组织各种维权培训、法律讲座,并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与法律援助。
农友之家试图通过推动社区自治组织的建立,运用民主的方法组织动员社区内的打工者居民参与本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形成文化建设的义工团队,通过公民参与、信息传播启发工友的公民意识、维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肖家河社区打工者文化教育协会作为三方共建的首个低成本运用资源的模式,可以在其他社区得到复制。孙恒介绍,农友之家已和朝阳区东坝乡社区居委会以及区内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新的项目点,并开始募集图书和电脑。
孙恒介绍,肖家河社区项目得到了香港乐施会一年的资金支持。对东坝乡社区项目的运作,他似乎已胸有成竹:由于有效运用了社区资源,自我管理,这种运作模式实际需要的资金花费并不多。
为加强工友的参与,农友之家还定期举办“工友论坛剧场”活动,特别开设深受工友们喜欢的“讲故事”栏目。大家讲述自己的打工经历,将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现场演绎,然后大家在一起讨论、出注意、想办法、并请相关人士现场进行咨询,开展维权宣传,增进工友们的自身维权意识。据农友之家统计,共举办32场次“工友论坛”活动,有1000余人次直接参与。
除直接服务于工友,农友之家还针对政府和公众开展倡导活动。通过编辑出版社《社区快报》、《打工者歌曲》专辑等工友文艺、文化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权益宣传资料,积极影响社会舆论及政策;并通过媒介积极影响公众,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打工者的社会文化教育及生存环境。农友之家还积极与关注民工问题的组织和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为官员、学者提供决策和研究依据。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在数量上并非弱势,但在声音上属于弱势群体的打工者“开口说话”,发出自己的声音。
电话:010-62819903 /81604803(小灵通)
联 系 人:王德志、姜国良
电子邮件:nongyou2003@yahoo.com.cn
爱之关怀项目
爱之关怀项目是2003年开始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并在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一个以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患者提供知识教育和心理帮助为主要目标的民间关怀项目,截止到2006年8月。这个项目是由广州的艾滋病患者Thomas始创。最初他通过一个名叫“艾滋病人的交流”的网上论坛向社会宣传艾滋病的防治常识,用感染者和患者的积极与乐观向人们展示艾滋病的人性化面孔,推动自愿检测的开展,并为此提供咨询服务,让人们对感染者有新的认识,减少针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与偏见。从2001年6月成立至今,论坛协助2000多人次进行了自愿咨询和检测,并发展成为爱之关怀网站,为大众提供艾滋病知识的咨询服务,并为感染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空间。
2002年在网友的支持下,Thomas建立了一个为无家可归的感染者提供生活和医疗帮助的民间机构,命名为“爱之家”。在“爱之家”运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共为超过20位身处困境中的感染者提供了帮助。虽然受到种种社会的压力,“爱之家”最终无法持续,但却引起了广东省有关部门对感染者问题的关注。同年,在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的帮助下,Thomas作为中国感染者的代表被派往参加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斯里兰卡举办的东北亚及南亚地区“感染者的授权与参与”培训班。在培训班结束后得到UNDP的资助,正式开展爱之关怀项目的有关工作。
这个项目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编印每月一期的《爱之简讯》,简讯的主要内容为感染者和病人的自我护理及治疗常识, 并发布一些国内外治疗研究的新动态。一年多来,简讯通过全国各省市的疾控和医疗机构分发到感染者和患者手中,发行量也从2000份/期增加到3000份/期。
开设的艾滋病咨询热线(020-88333364)是面向广大感染者和患者,为他们提供心理和治疗常识电话咨询服务。同时,这个项目也帮助和支持感染者建立地区性互助网络, 使感染者和患者能走出孤独, 团结互助, 争取更多更好的治疗条件和机会。除广东省外,爱之关怀项目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了感染者联络网,并且充分与当地的医疗部门合作,为感染者及其家人提供必要的资讯和协助。
维护运作 “希望的天空” 网站, 向社会宣传艾滋病的防治常识, 用感染者和患者的积极与乐观向人们展示艾滋病的人性
面孔, 推动自愿检测的开展, 并为此提供咨询服务. 让人们对艾滋病有新的认识, 减少针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与偏见。为困境中的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使他们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并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 让他们有机会积极参与项目工作, 为更多的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关怀和支持。
作为感染者的组织,爱之关怀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开展的各项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过系统的培训后,感染者可以参加到针对
社会各阶层的预防艾滋病的宣教活动中去,例如对医护人员,大学生,吸毒人员等群体的培训教育工作。在经过一年的工作,爱之关怀项目更得到福特基金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方面的支持。
地址:广东省天河区天河北路611号1601室 邮编:510630
电话:020-38473175 传真:020-38472937
电子邮件:aidscarecn@vip.sina.com
网站:http://www.aidscarecn.org
广西“爱之家园”
当初在广州由于备受歧视和缺乏资源而被迫中断的感染者和患者接待站,在爱之关怀项目的努力和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于2004年4月22日在广西南宁正式启动,命名为“爱之家园”。爱之家园设立在南宁一处普通住宅中,配备了必要的生活设施,开始为前来无国界医生(MSF)法国部南宁艾滋病诊所就医的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免费食宿和咨询。
2003年初MSF开始在南宁筹备建立艾滋病诊所,并积极邀请广州“爱之关怀”项目的工作人员前往广西发展当地的感染者参与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自去年12月1日诊所开张以来,爱之关怀的感染者工作人员协助医务人员为感染者提供了大量的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她)们重拾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了避免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食宿上的困难而导致他(她)们退出治疗,爱之关怀项目决定按照当初在广州设立爱之家园的设想开办了广西爱之家园。
从4月22日到5月28日,爱之家园共接待了来自柳州、博白、贺州、象州、武鸡等地的感染者和患者28人次,为他们提供了免费食宿以及健康和心理咨询。让患者在陌生的城市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联 系 人:李林
联系方式:13557578160
贵阳市健康关爱苑
贵阳市健康关爱苑是由贵阳市两位艾滋病感染者和一位热心的志愿者在2004年3月14日自发成立的感染者互助小组,共有8名成员,均为艾滋病感染者。关爱苑主要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和生产自救活动,目前主要生产手工编织的“防艾中国结”。关爱苑生产的“防艾中国结”(已申请专利)是防艾志愿者发明的用中国结形式编织成的红丝带,现共有6个品种。
今年3月27日,由贵阳市CDC牵头、关爱苑和贵阳中医学院大学生防艾志愿者协会共同在贵阳市紫林庵开展了义卖“防艾中国结”及防艾宣传活动。共有34名大学生志愿者、17名青年志愿者、5名专家和2名HIV感染者参加了此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义卖“防艾中国结”800多个,共得义卖款1500多元。这是关爱苑第一笔自己的收入。随后在贵阳市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风筝节之际,中华预防医学会、贵阳市CDC和关爱苑共同组织了艾滋病知识宣传与义卖“防艾中国结”大型活动,并首次得到了商家赞助,并义卖“防艾中国结”800多个,收到义卖款2500多元。
截至到2004年5月底,关爱苑共参与和组织了4次艾滋病知识宣传和“防艾中国结”义卖活动,义卖收入共12,000多人民币。以上活动给感染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自食其力的能力。他们也希望以此为起点,开展其他力所能及的劳动,自力更生,努力改善中国感染者群体的生活质量。
联 系 人:陶同学
联系电话:0851-6794072 13985008114
联系地址:贵阳市百花山路92号 贵阳市健康关爱苑 550004
笑看未来
2004年6月12日在北京大山子艺术区的三版工坊举行的一次主题为“参与未来”的展览,是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佑安医院协助的一个名为“笑看未来”的艺术作坊主办的。这次展览是希望观众能够亲自体验和了解感染者与患者的生活与感受,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来推动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艾滋病,从而减少社会对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这个艺术作坊成立于2002年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面先后有100多名感染者和患者前来学习。这个由两位外国艺术家何塞(西班牙)迪安娜(厄瓜多尔)和宋鹏飞共同创建实施“支持中国艾滋病携带者与患者艺术作坊”的项目,目的是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建立自信,自食其力,增进社会对他(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对他(她)们的歧视与偏见。主要活动除了教给感染者如何制作工艺品,然后在本地和国外销售,以帮助他(她)们生产自救,还着重通过传授绘画和书法的技巧,给他(她)们一个表达心声和感受的方式,探讨作品及其含义。
“笑看未来”也会不定期地开展宣传艾滋病的展览活动。希望通过展览能够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真实感受,消除偏见与歧视。迄今为止已经在798工厂、清华大学(两次)、王府井百货大楼、政协礼堂、人民大会堂等地举办过展览。但是参与者多数是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志愿者和公益人士,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还很小,而且去年年底教授感染者作画的两位外国老师回国也影响了艺术作坊的发展。
联 系 人:宋鹏飞
联系电话:63296911
网站:www.paw.org.cn
邮件:info@paw.org.cn
红枫林之家
2004年3月3日是西安梁家街传统庙会的日子,红枫林之家的七位成员在天主教东堂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宣传、义诊活动,发放宣传单4000余份,并对500人进行了艾滋病认知抽样调查。今年6月,红枫林之家又在西安首次举办了14位艾滋病感染者参加的联谊交流活动。此外,还启动了帮助感染者和非感染者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信息、咨询检测等问题的咨询室和图书室项目。
红枫林之家成立于2002年5月,原名关注艾滋病小组,是西安天主教耶稣圣心女修会创办的社会服务组织,以预防艾滋病宣传及关怀艾滋病感染者为宗旨,针对农村群众,特别是信息闭塞的贫困山区的群众和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服务。3位专职人员和固定的志愿者一共10人全部是修女,其中6人还是修会在不同村庄开设诊所的医生。目前办公地点由天主教西安东堂免费提供。
负责人刘娟丽修女介绍,到乡村去宣传也是红枫林之家的工作重点,陕西省卫生厅为此还专门发文加以认可和批准。2004年3 月,工作人员在山阳的山村和集镇上利用赶集进行常见病义诊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义诊人数达500多人。其后,还对艾滋病家庭进行了家访。调查结果显示,当地仍有大部分人不了解艾滋病,对它的严重性和传染性也不清楚,证明了活动的必要和及时。此次活动得到县统战部、妇联、疾病控制中心各部门支持和配合。红枫林之家在其他地方也开展了类似活动。刘娟丽说,项目将拓展到陕西12个县的一些村庄。
从成立到目前为止,为提高项目运作能力,红枫林之家多次派出的修女参加艾滋病知识、病人护理培训以及项目管理,负责人刘娟丽女士还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进修三个月,学习NGO 的管理和技巧。志愿者培训为开展项目打下了基础。
红枫林之家认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同正常人一样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鉴于目前农村文化及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状况,修女们愿意在这方面为有需要的人服务。目前,修会主要服务于陕西省六个教区,开办诊所四十六个,80%都在农村。三百多位修女中,有一百三十位是医生。这都是红枫林之家开展项目的有效资源。目前在项目资金方面,德国米索尔友团结基金会提供了支持。
联系:刘娟丽
地 址:西安市霸桥区电厂西路3号
电 话:029―83467214 邮 箱:hfl1233212002@yahoo.com.cn
乌鲁木齐红丝带活动中心
红丝带活动中心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的自助组织,自2003年10月成立,已初步建立起乌鲁木齐市各区县感染者组成的骨干工作网络。该网络拥有志愿工作骨干20人,使中心开展的各个项目得以有效拓展,为受到艾滋病影响的数百人提供服务。
发起者王洪立早在97年开始,就以感染者身份参加市卫生厅举办的新疆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开发项目培训班。由于“久病成良医”,王洪立成为现身说法的“专家”,和医务人员分享防治方面的知识。此后,他多次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志愿者骨干资源。王洪立说,这些骨干资源保证了项目的延续性,是他多年来从事艾滋病教育最为成功的结果。目前的三名专职人员都是感染者,出于性别因素和女性权益方面的考虑,其中有一名维族女性。
工作人员石新昌介绍,中心目前开通两部24小时热线,用汉语和维语为感染者提供检测治疗方面的相关咨询以及情感支持。来自当地十几家单位的20多位法律和医学专家已经初步被纳入中心的志愿者专家库,必要时为感染者提供进一步的专业支持。对感染者的咨询并不限于电话,中心的10位志愿者骨干还定期进行一帮一家访,除为患者/感染者进行按摩,还试图减轻他们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精神负担。检测和治疗方面,中心通过与多家医院建立联系,为感染者/患者进行自愿检测和就医提供帮助,一些人获得了降低收费甚至免费治疗机会。中心的小规模生产自救项目则动员感染者制作本地风格的手工艺品。同伴教育技能开发培训坚持每月一期,讲授基本知识、家庭护理以及降低危害的技术,到现在已经完成培训7期,共有80人受益。
和政府的良好关系是中心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条件。得益于长期建立的相互信任,中心得到了大量的政府资源和宽松的政策空间。办公室以及活动场所由市疾病控制中心免费提供。通过全天开放的俱乐部和联谊会,中心甚至能够直接介入艾滋病干预的敏感领域,为前来唱歌跳舞和相互交流的感染者和吸毒人士发放避孕套和清洁针具。王洪立介绍,项目成立后先后两次召开由当地政府(包括公检法系统在内)、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参加的协调会,进行多部门沟通和协调,为中心的工作扫清了政策障碍。
除通过自身努力和政府建立信任,作为民间感染者互助组织,红丝带中心也在政策环境上大大得益于始于2001年的中国澳大利亚新疆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该项目一直通过政策开发倡导多部门合作与政策支持,对艾滋病进行干预。中心在政府卫生部门支持下挂靠市健康教育研究所(现并入市疾病控制中心),有自己的独立公章和账户。不过,健康教育研究所对中心的财务和管理予以监督指导。这是和项目资助方?D?D澳大利亚新疆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达成的协议。该项目为期18个月,总预算21万。
王洪立介绍,中心正在和政府协调,探讨明年独立注册为正式的民间组织的可能性?D?D尽管目前挂靠事业单位的方式为中心带来的好处,但也使得和国际机构的合作受到限制。王洪立预见独立注册将为中心开拓更为广阔的合作机会。这些年从民间防艾的个人行为走向集体的组织行为,并积累了持续的志愿者资源,是王洪立感受到的最大收获。中心还于今年加入20多家民间组织成立的民间治疗促进工作网络(由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资助)并经民主选举担当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