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 保
中心是一家在中国西部致力于推广可持续的综合流域管理的民间环保组织,2002年10月正式在省民政厅注册。其使命是为支持参与式流域管理提供必要的知识、技术以及决策计划方法,通过在政府、社区组织、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对话机制,通过赋权推动公众成为流域管理的主体。
早在2000年,中心的创办人、来自云南社科院的几位学者就在丽江拉市海湿地开展了首个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流域管理项目。项目的背景是1998年当地政府为发展丽江旅游业,把拉市海湿地变成水库向丽江供水,淹没了大量农田。在美国乐施会的资助下,项目在彝族社区用参与式方法开展培训,提供小额信贷,并且协助成立捕鱼协会,控制鱼网密度,解决库区过度或非法捕捞问题。
2001年,项目开始关注云南曼湾电站的移民问题,对该电站进行了回顾性的社会影响评估。曼湾电站80年代建于澜沧江中游,因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而成为中国“七五”、“八五”期间的重点水电站建设项目“五朵金花”之一。中心经理助理于音介绍,成本最低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给移民的补偿非常少。由于建坝,当地人被迫向更高海拔的地方迁移,土地、森林、牧场、渔业和水资源普遍减少,耕地产量只有原来的1/5,造成移民生产条件恶化,生活水平下降。还有许多人转为城市户口后成为无业人员,整个工程直接影响数千人,他们并未分享到发电带来的巨大收益。
于音说,现在华能公司准备在曼湾上游再兴建8-13座梯级电站,将对下游生态和水资源利用产生重大影响。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流经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等国,这些国家成立了区域性的湄公河委员会,希望和云南省共同协调解决河流资源的的跨界利用问题。2003年10月,中心在GTZ的资助下建立了湄公河信息中心,面向当地政府和公众,通过出版刊物、举办研讨会、讲座等多种形式传递和呼吁下游地区的声音,促进当地区域环境文化社会信息的交流。
此外,由洛克菲勒兄弟基金资助,中心刚刚启动一项针对大坝项目的参与式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价调查,将汇集本土化的社会评价系统、国外研究翻译资料以及中国的个案,预计在2-3年后完成并出书。
显然,关注大坝问题是中心工作的重要部分。中心已翻译出版国际河流网络《世界水坝委员会公民指南》,用以进行公众倡导,并推动政府采纳指南中的建议。
环境教育方面,中心的环保论坛致力于促进政府、学者、学生以及公众开展对话。
联系:于音
0871-4182395
yuyin98@yahoo.com
www. Greenwatershe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