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试论后十八大时代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翟雁

打造社会志愿服务价值链

 ----试论后十八大时代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翟雁(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主任)

 

【关键词】 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价值链,跨界合作,社会管理创新

 

中共十八大为中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如何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十八大胜利闭幕之后,我们如何学习理解十八大精神,促进公民参与志愿服务,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人力资源的社会价值,本文从志愿服务事业层面试论通过打造跨界合作的志愿服务价值链,来促进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一、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目标

 

中国已经迈入“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最后十年冲刺阶段,这是中国发展处在诸多挑战中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他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首先建设的基本任务。他在报告中强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1]

 

志愿服务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将在后十八时代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加多样性、创新性和影响性作用。按照十八大报告的指引,我们可以看到在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中,志愿服务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作用尤其重要。从而可能得出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目标的主要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图 1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目标的主要逻辑框架

 

志愿服务社会发展具有多重价值,在此毋须赘述。如要通过志愿服务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我们当如何建设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呢?

 

二、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就是从管理体制、发展机制、支持系统、保障网络等方面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谭建光,200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处在快速而不平衡发展阶段的中国,尚未建成一套完善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各地在近二十年的志愿服务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五种模式[2]:一是党和政府专门成立的志愿者工作委员会领导与推动,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社会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支持和推动功能;二是由精神文明委领导与推动,在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仍然不足;三是在党政扶持或委托之下的志愿者协会(联合会)统筹与推动,投入较大而缺乏持久发展机制;四是在共青团指导下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统筹与推动,偏好运动式、规模化大型活动,持久效益不足;五是在民政主持下的慈善协会、义工联和社区志愿者协会,侧重在社区开展慈善与自助服务。

社会就像我们的机体,自上而下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就像大动脉循环体系,在党政强有力的心脏泵的推动下,将血液强制输送到社会机体各处,这是生命的基础保障。而让机体各器官发挥正常功能,还需要另外的微循环体系,只有微小的毛细血管才能将新鲜血液及时传送到社区和基层乡村的社会最末梢单元里。

笔者在近二十年的志愿服务管理中,亲历了民间组织志愿服务起源、爆发与发展的过程。在自下而上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模式中,由于政策滞后与行业体系缺失,更多地表现在以独立的民间组织(包括志愿者组织)为平台,志愿者自主、独立地服务社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在这类模式中,志愿者由于缺少资源保障和专业支持,存在大量的风险隐患,志愿服务成效也并不如意。尽管如此,这种草根式地生长和发展,却最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这也是志愿精神之所在:自愿而不为报酬去利他,在服务社会中发展自我。大循环与微循环之间,需要有“承上启下”的中观体系来对接。笔者认为,社会志愿服务体系(Social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SVSS),是社会为满足志愿服务社会发展需要自发而形成的志愿价值文化取向、社会保障政策和支持体系、志愿者参与和服务发展机制,以及实践志愿精神过程的系列总和。其中,社会保障政策和支持体系是党政大循环体系与民间微循环体系对接点。

十八大报告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明确指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已经为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框架。在后十八大时代,中国志愿服务如何在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框架下,从临时式活动转向长期性服务,从随意性和经验性个人服务转身科学规范性有组织的服务,从形式化宣传式活动转向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教育公民的效益化服务,从辅助性简单化社会服务转向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创新先锋,从碎片式多头管理转向系统性管理,从党政的行政化动员为主转向为公民自主参与性服务。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建立一个行业层面的新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它不仅能够符合现阶段中国现实需要,更能够满足志愿服务内生式发展需求。

 

三、社会志愿服务价值链

 

价值链(Value Chain)原指“每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辅助其新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3]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如研发、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而企业与其外部的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着行业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志愿服务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管理系统,从微循环层面上讲:每个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都可能是志愿者管理的最基本单元,其核心主体志愿者是可以自由出入这个体系的。吸引和保留志愿者的关键要素并不仅仅取于组织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支持,而在于什么样的志愿服务需求,所以,服务对象及其需求、志愿者自身的需求成为志愿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组织一般情况下需要获取公共资源去开展志愿服务,在这个服务体系中需要有资源提供方,可能是政府、企业、个人。因此,这就构成了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价值链,如图2所示。

 

 

 

图 2 社会志愿服务价值链

 

志愿服务价值链与商业价值链不同的是:这是一个环形链条。即最终的志愿服务受益者不是“消费者”,而是同样可以回馈社会的贡献者,他们不仅提供志愿服务需求和机会,使得志愿者在服务中自我教育和成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的爱心奉献与服务利他,不仅能够解决服务对象的现实问题,而且促进了人力资源价值实现和社会资本建设,大大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社会组织以规范化、组织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化方式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平台和支持,不仅解决组织成员自身就业,而且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为企业、更多的社会投资和捐赠人士提供了具有公信力和专业力的渠道,使得社会发展更加均衡和谐;资源提供方通过捐赠不仅获得社会效益,最终也会受益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环境,最终促进捐赠者的发展。

在这个价值链中,最关键的要素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同在一个体系之中,形成一个跨界合作机制。合作的基础是平等,平等的前提是相互理解与尊重,而尊重不仅需要法治保障,还需要更多的跨界沟通,去穿越差异。这在当前中国条块分割的社会格局之下很有挑战。然而,从北京惠泽人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近年来所开展的跨界合作ProBono(专业志愿服务)试点项目来看,通过与企业合作派遣其在职专业人员到社会组织中从事管理咨询与培训,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从而大大地改善了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结构和组织资源供给,并正在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社企关系和社会资本,在局部领域实践了这种合作,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建设志愿服务价值链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合作的价值与前景。而社会管理的本质就是合作,合作的基础是共同愿景,十八大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愿景。然而,如何能够让社会各界达成共识,认同愿景并形成合力,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1月21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并指改革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下一步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他还称要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4] 这也将是打造社会志愿服务价值链的宗旨。

[1] 参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2] 参考: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比较分析》,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办公室提供,2008

[3]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

[4]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2年11月22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词条  八大  八大词条  体系  体系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