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修: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特聘教授)
江明修:主持人在座所有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希望报告不只是让朋友觉得只是肤浅理论性的,我想说既然是这么短的时间一种交流,我觉得有义务看到的一些小改变,一些小的民主,我现在看到在社区里面看到年轻人尝试改变社会,我想分享给各位,所以我定位为台湾的社区创新。
最重要是看到年轻人如何在社区里面展现他的活力和热情,然后带给社会前瞻性的,小钢平常对我这方面给我的启发,我在但社会创新的时候,这是一个疑问,但是真正进入到社会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焦点,社区就是我们的焦点,尤其是农村,农村能不能提升,能不能保持活力,农村能不能有尊严,他能够把文化的承载下去,农村又可以吸引那些人,农村能够吸引货币,货币能够流动,这种货币的流动不是靠施舍。所以我们谈社会创新的时候,他就是有公民社会的最终的理想,个人的利益整合成公众的利益,这是一种和平的,非常温暖的有利可图的,公民参与社会叫做公民社会,公民平等的参与社会就是公民社会,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整个社会的创新形态一样,不只是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所以我看到这里面从一开始形成社会创新组织和健康企业的发动,一直到整个非营利组织的启动,都有很多缤纷多彩多姿的面貌。我跟大家介绍瓜分成北、中、南、东四个区都会看到我们所显示的案例,这展示出来的风貌是完全一样,它的心是非常一致的就是热血。
我们有很多的地带可以看整个状况的不同,从道德上不能标得太高,也不能标得太低,中间是可以合作的。所以我们看到这种社会创新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传递出去的时候可以影响更多的,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我所看到的社区创新的角度,我看到美学的经济,从北部百年的老区或者是很多年轻人投入以后,到了一个农村社区,很多年轻人返乡到中部的农村艺术美术馆,到东部的社区二手商店是完全的民主,是由小孩子经营的。在北部,我们看到百年的老街,推广的产业,让百年的文化能够跟新世纪的一种时尚结合起来,这个艺术是一种民艺,人民可以享用的艺术,不是指摆在上面看的,合理的价值买卖,改善你生活品质。
我可以看到台湾对富庶的地方,曾几何时慢慢的没落,把整个产业的资源,包括戏曲、建筑作为社区营造的整个要素,(图)观光客进去,每个地方都是小亮点,这些小亮点吸引年轻人,还有很多的民众去消费和欣赏。
这是原创印花设计的印花、文化创意街、理发街、(图)里面的展示的东西可以现场买卖,包括里面的茶具等等。从茶山房肥皂,他想用新的地方保护久的传统文化,开发出新的可能性,所以他创造了甘乐文创,包括让一些孩子们通过陪伴成长激发中得到不间断学习的机会,他们也创造整个家乡的,有一个新的魅力,包括有些亲子活动,使整个小镇产生新的活力,还有一些文创商品重新的包装,当然控制是很重要的,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有很多人想买这些产品必须要到这个地方去消费和欣赏,享受这些产品,创办独有的刊物叫做甘乐志。
打造了一个民宿天空的院子,它有意义的地方是一个文创的基地,在社区当中让市场机制活起来,用社区经济的力量做过一个温暖、温馨的复苏,让整个经济起来,里面档次所用的柴米都是非常够档次,不是到国际上去购买,而是通过跟小镇的企业去购买,告诉他们时尚怎么设计,用当地的采购,包括晚餐、早餐等等都是采用当地农村的那些妇女们共同来做,让他们有一个经济利益。(图)
他们还推动了“以工换宿”,让这些工人一年能够免费住这里,你可以一个月免费住宿,但是你必须为小区提供一个创意,这都是年轻人投入到整个地方去,一方面贡献着小镇,这是他们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也打开他们整个市场,也带动他们地方。
中部地方还有一个桃米社区,从“纸教堂”飞往“蝴蝶王国”公民可以参与,可以触动农民对整个家乡的热闹,你刻印看到他们所打造出来农村的景象,充满着自信,虽然说只是一个开始,整个农村就是美术,农民觉得什么可能我是一个艺术家,但是这些进去以后,透过十年的耕耘,让农村变得更加有艺术,农村生态就像美术馆一样,你可以看出他们所有的展现在农村里面做的事情,在农村里面展现了不同的风貌,让这些妈妈们,我怎么会画,这些妈妈们所出来的艺术品非常够水准,这是他用农具做成艺术品,农民也有艺术的天赋,这是农村的孩子们的基地,他的书房这么大,这是幸福客厅在农村里面,(图)这跟农民结合在一起的。
东部是五味屋。孩子们经营的二手商店,表面上经营二手店,其实经营一种社区关系,也让孩子们找到自己失去中的位置,所有孩子下课以后到这边来做生意,为什么叫五味屋?孩子们觉得做生意很辛苦,孩子们跟社区之间重建一个新的关系,包括孩子进去,家长进去了。
最后我想跟大家做一个结束语:这样的社区创建是有根,根是在传统文化,这是有一种崇高的使命,加上市场使命,也是来自于人民自我风格的集体创作,是从一种互助开始,自助开始,看起来是一个小改变、小对话、可以走出更大的局面出来,让农民找出一种热血的春天,最后让实践找到我们生命力,我们活着很有意义,让我们生活中每一个小改变,小累积产生巨大的力量,不只是工作,我们还为了生活,我们恢复到社区的创新。
(本文系2013公益慈善战略研讨会上的嘉宾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