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闾丘露薇女士:
您好!
首先,请允许我们对凤凰卫视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四川凉山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表示感谢!正是在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和中央电视台这些主流媒体的强力推动下,凉山的艾滋病防治以及失依儿童的救助工作,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给您写这封公开信,是因为我们刚看到,您在12月1日凤凰卫视《新闻今日谈》中(http://v.ifeng.com/news/opinion/201312/01bb0f81-3e68-4ca3-b8c9-35e6537c900b.shtml),提到凉山艾滋孤儿受社会资助进入爱心班和爱心学校读书的事情。我们注意到,您对把艾滋孤儿集中起来进行救助的做法虽然给予了肯定,但也表示出了疑虑和担忧。
事实上,许多对实际情况不太了解的人,对此都有疑虑。目前,国际上对把孤儿集中起来供养的做法,大都持反对立场。所以,我们对您的担忧表示理解。但这个问题涉及到凉山上万名失依儿童的救助方式问题。我们认为有必须做出积极的回应,以避免误导公众并使问题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我们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是最早采取创办全寄宿制爱心班,救助孤儿及其它失去父母依靠儿童的机构。目前,这种模式在凉山得到广泛推广,大约有5000多名失依儿童在爱心班、栋梁班、春蕾班和福惠之星班读书。中华红丝带基金、加拿大福惠基金会、顺丰公益基金会、妇联以及许多企业和个人都参与到用这种方式救助儿童的行列中来。可以说,凉山为救助全国50余万失依儿童,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
为什么我们要采取这种方式救助失依儿童?这种方式有什么利弊?
第一、爱心班是为救助当地贫困乡村父母双亡或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各种原因不能履行抚养义务的所有儿童,并不是只针对艾滋孤儿。艾滋遗孤只占爱心班所救助儿童的一小部分。为了避免标签化,我们从来不允许任何人把爱心班称为“艾滋孤儿班”。
第二、爱心班与孤儿院和儿童福利院的性质完全不同,不是封闭隔离的环境,也不是单调乏味、日复一日的被供养的生活。而是一种半集中化的开放式的以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救助模式。每个爱心班都是乡村学校里面普通的一个班级,同样的作息时间,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的是,这些孩子们不是通过自己的家庭,而是通过学校以及资助人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并能够在学习、心理、健康和能力拓展等方面获得长期支持。
第三、爱心班的孩子与其它班级的孩子相处的很融洽,没有发生过被歧视的事件。我们在学校搞“大手牵小手”活动,组织高年级的同学一对一照顾爱心班的弟弟妹妹。即使知道爱心班的学生中有艾滋孤儿,也没有人歧视他们。因为,在凉山彝族乡村,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就没有受到明显的歧视,没有被社会抛弃和排斥,照样在社区正常的与大家交往。这是少数民族传统熟人社会的优势所在。这也凸显出许多城市人的自私和无知。
第四、爱心班都办在离家最近的乡镇中心小学和中学里面,我们没有把这些孩子与社区和抚养家庭隔离开。他们与学校里的其它寄宿制学生没有多少差别。亲戚们随时都可以到学校来看望,自己周末也可以回家。寒暑假必须回到其抚养家庭生活,让亲属继续履行抚养义务,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我们力图把彝族传统的以家族为纽带的儿童权益保障机制与现代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 最近,我们从爱心班的孩子当中,检测出12个因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儿童。有的学校想让这些孩子退学回家,我们坚决不同意。因为,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人都知道,和感染者在一起学习、生活和工作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其他孩子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在学校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第六 、让这些失依儿童能够衣食无忧的在学校读书,是我们最初办爱心班的目的。但是,由于当地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极差,孩子们不能受到良好教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好,这让许多资助人很失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0年10月,我们和美姑县政府,把分散在各乡镇的爱心班集中起来,联合创办了一所索玛花爱心学校。尝试能够影响整个教育环节,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质量。3年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因为校长和教师的管理权在县教育局,仍然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
尊敬的闾丘露薇女士,不知道我们的上述说明和解释,能不能消除您的疑虑?或许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殷切的希望,您能在方便的时候,到我们的爱心班和爱心学校来走走看看。作为公众信赖的有良知的媒体精英,相信您的亲眼所见所闻,能够给大家一个满足的答案。
我们还有一个您不能拒绝邀请的理由。在我们中心开办的38个爱心班中,有一个“凤凰班”。这个班是2011年凤凰卫视的杨锦麟先生采访报道凉山艾滋遗孤的节目播出以后,那些打电话给我们,要求资助凉山儿童的观众们支持办起来的。凤凰班的这60名孩子已经读三年级了,可能你们还不知道有这个班。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接续这份用良知和勇气结下的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