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北京快到半年,意味着离开中国发展简报的日子也半年了。曾经在北京市里的那个世外桃源让我甚是思念:王姨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地道而朴实的口味让众口难调的我们赞不绝口;“嬉皮笑脸”的晓红姐、“返老还童”的海英姐、“一语千金”的郭婷姐、正派的张老师、已经回国的谢老师、有“小蜜蜂”之称的广阔姐、美丽的芳芳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付涛哥就不提了)。话说我的辈分最小,只能这样称呼了。办公室里笑语连连,只有前面那些“老人”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没写出来,是因为作为小辈的我们只能默默地飘过。懵懵懂懂的实习之路是我和简报的不解之缘,望简报的小院的那几平方米的天越来越蓝……
项目组志愿者 吴法衡
简报工作时间段:2013.6月-10月
斑驳的光影是我对于简报工作留下的最美好的剪影。我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踏进了简报那扇不大的门,自此我认识了一群现在回想起来都满满笑意的伙伴。那时候,我们吧唧着阿姨精心准备的水果,对着找上门的甲方据理力争,我们对着满屏的数据文件,互相逗趣彼此打气,我们一遍遍耐心得拨通电话,重复烂熟在心的台词。那个夏天,很短。一转眼,我们已经离开一年有余。那个夏天也很长,长到让我觉得这段光阴足够让我在余下的年岁中细细回味。
项目组志愿者 林佳逸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暑假,在班级群里看到有同学说:“有没有人想要来中国发展简报实习?现在有一个项目需要帮忙。”我一秒钟也没有犹豫的回复他说“我可以!我可以!”。对于从大一开始接触NGO,又一直想要从事文字工作的我来说,简报简直是一个理想的栖居地。
如果不是亲自来,我真的不会想到,一个小胡同的小四合院里竟然孕育着这么强大的公益组织。红砖绿瓦的胡同深处,一个满是绿色藤蔓的小院儿,到处是随摘即得的蔬菜瓜果——这就是简报的所在。一进门,同一个项目组的实习生们亲切的跟我打招呼,告诉我“其实我们都是一群没有节操和下限的人,你不用太拘谨”,顿时打消了我初来乍到的紧张和不安。
短短三个月,我除了参与到了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的项目中外,还因为兴趣参与了一些采访的工作。从学生到实习到工作,去过很多家公司、公益组织,有了很多实习小伙伴和同事,但若问我最留恋哪里,我还是会说——最美好不过简报。
项目组志愿者 曹子靓
简报工作时间段:2014年7月-9月
在简报的两个月,我从不知道“西阳”“VSO”,到关注"倡导",关注“社企”,简报让我学到许多。但让我收获更多的是这里空气中弥漫的态度:坚决,务实,但又对一切充满童稚般的热趣。热爱公益的人,来简报坐坐吧,可能只有当你真正踏进这个小院,才会感受到这里是何等地平等、包容,是何等地强大、自信。
如果可以,我希望这个夏天慢一点,再慢一点。只是相聚离开,都有时候,两个月很短,可简报留下的感触太深。或许等我年过不惑,也会找一个小院,聚这么一帮可爱的人,去做些真的很“酷”的事情。
祝福CDB,祝福每一个CDBer。
项目组志愿者 彭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