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筹模式正在各地火热地落地生根,当初东莞那141个雄心勃勃的合伙人却似乎陷入了一个冰冷的迷局
“这天终于还是来了,东莞很多人咖啡馆,因无人经营,现在转让……”不久前,在“东莞很多人咖啡馆”的新浪微博上,出现了这样一则不无伤感意味的微博。就算是最乐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作为众筹模式在东莞首次落地的“很多人咖啡馆”,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喧嚣争论和迂回尝试之后,如今走到了拐点。
1.一则转让启事
对于“很多人咖啡馆”的141个合伙人来说,咖啡馆寻求转让,意味着一个梦想的幻灭。尽管他们内心深处并不愿意走到这一步,但在去年12月的股东大会上,大多数人还是做出了自认为是理性的选择。不过,未来目前仍未敲定,管理者的考虑是,如果找不到理想的下家,不排除继续经营的可能。但如何经营下去,尚无定论。
晚上8点,“很多人咖啡馆”里只有两桌客人。昏黄的灯光下,清雅的音乐弥漫耳畔,很容易让人从眼前的琐事中抽身而出。大多数时候,叶海燕晚上都会待在这里,处理咖啡馆的日常事务,尽管白天的工作已经让她感觉有些疲劳。
叶海燕是“很多人咖啡馆”现在的管理人,也是这家咖啡馆的发起人之一,她的职业是一家金融机构的财智副总。显然,这个漂亮、热情而精明的河南姑娘对于“很多人咖啡馆”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也是她在去年10月被董事会授权全权管理咖啡馆的原因之一。
对于咖啡馆的转让,叶海燕显得有些无奈。“其实大多数股东心里并不愿意将咖啡馆转让出去,但事实摆在眼前,咖啡馆在一个阶段内面临无人经营管理的状况。”叶海燕说。
去年12月底,在咖啡馆举行的一次股东大会上,超过半数的到场股东对咖啡馆的转让投出了赞成票。此后,从2012年12月12日投入运营的“很多人咖啡馆”,开始积极寻找接盘者。没多久,在“很多人咖啡馆”的新浪微博上,也发布了寻求转让的微博:“27万能在东莞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咖啡店了,你还不行动吗? 很多人转让,包括里面全部设备、物品,只需要27万……”
这则颇令人伤感的转让启事,似乎让“很多人咖啡馆”141个合伙人之前一年多以来所做的种种努力,瞬间化为了泡影。然而,包括叶海燕在内的咖啡馆管理者们,却并不认同这一看法,在他们的眼中,当初咖啡馆筹办阶段“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激昂仍依稀可见。
“2000元,即可拥有一家梦想中的咖啡馆!”2012年,在这句极具煽动性的口号的作用下,风靡全国的众筹模式“很多人咖啡馆”在东莞一呼百应。在当时的策划总监林江锋等人的努力下,东莞很多人咖啡馆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开始试营业,最终共有141人参股,每股2000元,共筹得62.5万元。在所有的股东当中,持股最多的为10股,最少为1股。
在筹办阶段,筹备组创建了咖啡馆的微博,通过微博、豆瓣对咖啡馆项目进行宣传推广,还制作一些海报以及文案,试图通过网络灌水的方式进行宣传。同时,利用众多股东的人脉和资源,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好包括注册、宣传、选址等事务,其效率是个人创业所不可比拟的。“当时大家都热情高涨,经常聚在一起聊咖啡馆今后的发展策略。”叶海燕回忆,但大部分人并没有办法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热情和专注,这也是导致咖啡馆无人经营管理的原因之一。
时过境迁,正如微博上的转让启事所言,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不过,叶海燕坚定地认为,“很多人咖啡馆”寻求转让其实“非战之罪”。“虽然去年全年亏损,但到9月以后已经能够做到收支平衡,算下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月份能够盈利,这在咖啡馆的起步阶段并不算糟糕。”叶海燕相信,随着周边商圈的进一步成熟,咖啡馆的经营情况会越来越好。“之所以寻求转让,主要还是难以解决管理的问题。”
虽然目前咖啡馆在积极寻求转让,但这家凝聚了141个合伙人梦想的咖啡馆未来的命运并未完全确定。“我们对咖啡馆投入了很多感情,它并不只是一家单纯销售饮品的店,所以希望未来的经营者能够延续我们的梦想。”叶海燕说,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接盘者,咖啡馆也会继续经营下去,但会考虑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架构。
2.告别轮班制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这家咖啡馆经历了数次经营管理模式的巨变,在公平与效率的天平上,如履薄冰地寻找平衡点,其间不乏争吵、妥协和夹杂着疲惫的无奈。在经营方面并未遇到重大阻碍的“很多人咖啡馆”,最终因为管理原因不得不谋求转让。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注册有限责任公司时股东人数不能超过50人,因此咖啡馆最初选出了5个股东作代表办理注册,成立了东莞很多人咖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另外一百多个合伙人则以投资人形式出现,与这5个人签订协议。按照最初制定的规则,投票时遵循一人一票的原则,即所有投资人拥有相等的表决和决策权。
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最初的筹委会转化为第一届董事会,由7人组成,同时还设立了5人的监事会,就此形成了“很多人咖啡馆”的常设管理机构。“董事会成员是采取自荐或推荐的形式,最终由全体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选举,董事长也是从几个董事中选举产生。”叶海燕也是第一届董事会成员之一,据她回忆,当时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决定在7个董事之间实现轮班制,即由几个董事每月轮流担任咖啡馆的决策人,直接负责咖啡馆当月所有的经营、管理事宜。
不料,貌似四平八稳的轮班制,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当初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我们董事会的构成比较复杂,涵盖了从60后到90后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士,各自在社会阅历、收入、性格和喜好方面大相径庭,使得咖啡馆整体风格一月一个样,经营策略缺乏延续性,而且相互之间也出现了矛盾,争吵时有发生。”叶海燕说,在当时的董事会中,她自己从事金融业,其他人有的是大学生作家,有的是小企业主,有的是公司白领,有的是电台主播,因此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各有差异,并进一步衍生出了完全不同的管理手法和风格。
“很多人咖啡馆”的每个合伙人都是老板,因此当轮到某个人值班时,自然是本着责无旁贷的态度,为自己的一个月任期制订发展计划,试图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到咖啡馆的运营当中。但由于各个董事的理念各不相同,导致咖啡馆每个月的经营侧重点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有时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在产品定位方面,有人觉得30元一杯咖啡很便宜,应该卖40元;另一个人会觉得很贵,应该卖20元,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争论,有时争论甚至持续几天或更久,造成内耗。
“不只如此,在对产品的口感控制、原材料成本的控制等方面,每个董事负责时侧重点都不一样,而且我们都不是专业人士,也就造成了店里一些产品的不稳定。”叶海燕说,管理风格的不确定性不仅使员工难以适应,也难以形成品牌风格的延续性。“我们的目标是开一家梦想中的咖啡馆,但显然每个人梦想中的那家咖啡馆有着不同的样子。”叶海燕苦笑道。
在轮班管理期间,董事的个人风格会显著地体现到咖啡馆的运营当中,从咖啡馆举办的各类专场活动上可见一斑。“由于喜好不同,组织的活动也大异其趣,有时候是摄影、读书会,有时候是旅行分享活动,另一些时候则是理财,主题涉及方方面面,但这就难以形成咖啡馆的品牌活动,难以凝聚起相对稳定的圈子。”
董事会很快认识到,轮班制并非合理的管理模式。去年4月,“很多人咖啡馆”董事会换届,发起人林江锋当选为董事长;5月,实行了短短不到半年的轮班制被废除。同时,出于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此前一直设有的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位管理津贴也被取消。
结合咖啡馆在几个月的运营中出现的的问题,董事会提出外聘专业人士来进行管理,这一提议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多数股东的认可。然而,由于一直没能招聘到合适的人选,从去年5月开始,咖啡馆的日常经营管理交由副店长负责。在包括叶海燕在内的很多合伙人眼中,这标志着“很多人咖啡馆”进入“无政府”时期,副店长在经营管理方面萧规曹随,只是由于其专业咖啡师出身,在新品研发方面有所提升。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家咖啡馆,大量难以统一的意见集中起来,最后往往是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事事诉诸投票表决,又很容易陷入托克维尔所谓的“多数人暴政”的窠臼”——公平与效率、民主和独裁,平权架构下难以避免的痼疾为众筹模式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3.从民主到独裁
去年9月,“很多人咖啡馆”发生的一件大事,打破了此前“无政府”时期的平静,也引发了咖啡馆管理模式的一次巨变。
从去年5月起,“很多人咖啡馆”的日常管理由外聘的副店长负责。风平浪静的四个多月里,或许是由于参与度的下降,让一些股东产生了异样的感受,这种感受背离了他们最初投身“很多人咖啡馆”的初衷。
终于,141个合伙人中的其中一个,决定站出来打破这种局面。9月,一名股东以个人承包的方式,拿下了咖啡馆的经营权,开始独自经营“很多人咖啡馆”,盈亏自负。随即,将咖啡馆的所有店员解雇。
但短短一个月之后,这名股东就打了退堂鼓。由于此时店员已被全部辞退,“很多人咖啡馆”一度陷入危机当中。
叶海燕正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得到董事会全权负责咖啡馆经营管理事务的授权。正是这次授权,让“很多人咖啡馆”自筹备以来一直坚持的平权管理架构开始松动,进入“有限独裁”时期。
“一件事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永远是不可能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过于‘民主’反而可能不利于事情的推进。”叶海燕坦言,现阶段“很多人咖啡馆”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几乎都是由她一人“独裁”。“当然,重要的事情会跟其他董事通气,事情的进展也会在网上公示。”
实际上,“很多人咖啡馆”自筹备以来,一直都标榜并坚持平权管理架构,首要宗旨是公平而非效率。开始营业之后,除了在第一任董事长任期,遇到僵持不下的事情会由董事长拍板决策,其他时间内所有重大决定都是由股东大会投票表决。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最后的决策人。“因为所有合伙人都是老板,所以以前任何事情都希望听取所有人的意见,但后来发现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叶海燕说,由于人数太多,如果事无巨细都征求所有人的意见,必然导致时效的滞后,使咖啡馆反应迟缓。另外,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家咖啡馆,大量难以统一的意见集中起来,最后往往是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事事诉诸投票表决,又很容易陷入托克维尔所谓的“多数人暴政”的窠臼。
其实在咖啡馆筹办阶段,平权架构的弊端就已显出端倪。“从选址到装修风格,都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看法,造成了比较尖锐的矛盾。”甚至于,在筹办的关键时期差点熬不下去。用林江锋当时的话说是“分分钟可能就散了,因为观念不合谁都不服谁,因为谁都不是谁的领导”。
平权架构下,需要频繁地征求所有合伙人的意见,这带来了高昂的沟通成本。每一次的股东大会,电话通知、会议材料的准备、票务印刷不仅都需要花费高额成本,还需要有专人来负责,可谓劳师动众。
从“很多人咖啡馆”的内部软装上,也能看出各种意见博弈的痕迹。“不难看出我们这里比较‘满’,因为所有人都想把自己中意的因素加进来。”叶海燕是当初咖啡馆软装的直接负责人,但最终的软装效果也并不是她想要的,因为“要做出一些妥协和折衷”。
叶海燕接手咖啡馆的日常管理后,也有其他合伙人提出质疑,尤其在咖啡馆的转让费用、转让方式等问题上。但她相信,只有“有限独裁”才能让咖啡馆继续走下去。“我现在只看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利益,不会去追求面面俱到。”而在这几个月里,合伙人之间无意义的争吵已经明显减少,这让叶海燕更加笃定咖啡馆今后应该走的道路。
4.塑造灵魂人物
一个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灵魂人物。众筹模式的难点在于,在为数众多的陌生人当中,很难出现一个能够得到大多数人信任的灵魂人物。
今年春节过后,很快进入了连绵的雨天。假期和天气的因素,让“很多人咖啡馆”再度出现了连续两个月的亏损。不过,这样的局面已经在4月得到了扭转。经营的回暖,让叶海燕对咖啡馆的未来有了更为充分的信心。“就算找不到合适的人接盘,我相信咖啡馆也能越做越好。”
怎么做?在叶海燕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如果继续做下去,就必须改变此前的管理模式和架构,可能会重新分配股权,或引入新的大股东,由大股东主导经营管理,小股东不参与决策。”叶海燕认为,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架构已经得到了时间的验证,而“很多人咖啡馆”现在要做的,正是回归。
而眼前,叶海燕最关心的是,如何寻找或塑造“很多人咖啡馆”这个众筹项目的灵魂人物。“众筹模式的项目在全国有很多,我们也走过几个城市,其实遇到的大多是类似的问题,关键在于缺乏一个灵魂人物来推动。”叶海燕阐释说,众筹模式在管理上遇到的问题,跟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不无关系。“国内一直没有合伙人的概念。几千年来,谁是老板谁是员工,都是壁垒分明的,平权管理架构反而会带来麻烦。”
“很多人咖啡馆”开业之初,还成立了很多人基金会,并做了一些诸如为学校捐赠书籍之类的公益活动。“原本希望一群人聚在一起做点事情,但实际上很难执行,因为这需要一个灵魂人物持续地推动。”叶海燕这样认为。
141个合伙人,大部分都是陌生人,也很难大范围地面对面接触,这就很难出现一个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和信任的灵魂人物。在管理学家看来,众筹模式的优势在于筹备和起步阶段能够得到更多的助力,能够更快、风险更低地将一件事情推上轨道,但当企业进入正常的经营管理阶段,仍然需要一个“家长”。这个“家长”,也就是叶海燕口中的灵魂人物。
现在,叶海燕暂时扮演了“很多人咖啡馆”灵魂人物的角色。而在她接手咖啡馆的经营管理之后,也开始举办诸如股东生日会之类的活动,就是希望能增强股东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塑造一个灵魂人物。
对于未来,叶海燕并不悲观。“众筹模式应该出现的问题基本都已经暴露出来,开始沉淀、成长,如果接下来能够走得好,‘很多人咖啡馆’仍然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