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球创业观察(GEM)年度报告指出,台湾女性的创业比率在亚洲国家当中相当活跃。以男、女性在新创事业早期投入相比,若以男性为100当比较基准,台湾女性则为67,远高于日本及韩国的35、20;英国《独立报》也指出,社会企业的领域中有38%的新创公司由女性领导。
这些数据都显示,已有愈来愈多女性选择开创自己的事业,而服务业和社会企业,更是许多女性创业的优先选择。前智利总统蜜雪儿.巴绮蕾(Michelle Bachelet)甚至在2012社会企业国际论坛的致词中提到,“女性是天生的社会企业家。”
女性是不是天生的社会企业家?这点还是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照顾家庭还是投入社会企业,对女性而言都是在小我与大我之间,用“利他”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因为如此,在社会企业这种需要“社会导向”思维的领域,女性往往有特别杰出的表现。
台湾七年级女生林念慈,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林念慈大学毕业后即投入非营利组织工作,经常带领志工远赴开发中国家服务。在一次的服务经验中,她发现在尼泊尔,女性的生理期往往是羞耻的,甚至被视为“不洁净”。隔年当她赴南印旅游,买了人生第一块布卫生棉时,她便决定回到尼泊尔成立“棉乐悦事”工作坊,希望透过倡导女性制作及使用布卫生棉的过程,让“月事”渐渐成为女孩们的“悦事”。
(棉乐悦事工作团队。林念慈为上排右二)
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中,林念慈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要被自己的想法感动”;而一但决定投入,也不用等到去学理财或是想很多之后才开始,“当时的我连缝纫机都不会用。”
这个连缝纫机都不太熟悉的年轻女生,带着从KEEP WALKING计划获得的一百万奖金远赴尼泊尔创业,从三名女性员工开始了小小的布卫生棉事业。透过培训当地妇女缝制卫生棉垫,棉乐悦事不仅提供就业机会,也在村落推广生理期的卫教知识,让妇女学习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她们的棉布也从当地取材,制造符合当地消费水平又高品质的平价产品,希望带给女性舒适、健康的使用经验,目前已累积数千片的产量,不到一年就达损益两平。
如今不仅在尼泊尔的村落,在台湾、香港等九个据点都能见到棉乐悦事一片片色彩缤纷的花布,每片都蕴含着对环境的友善与对女性的关怀。
就像林念慈一样,三重“耕心莲苑”的诞生,也是缘于创办人生命中偶然的经历。二十多年前,当时担任教职的余素华和同学陈瑞珠一起去三重做家庭访问时,看到许多在街头徘徊、无所事事的学生。当年的三重住着许多北上打拼的小家庭,蓝领阶级居多,而这些家庭的孩子往往放学后就在街上游荡,和其他经济宽裕、放学便去补习班上课的学生相比,学业进度很容易就落后一大截。
当时她们心想:我们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于是在余素华教书的第一年,她们就在自己家里开始了课后的义务辅导,把家境不好的学生带到家中学习。后来她们透过手边的存款以及银行贷款,凑了一百万当作“办学基金”,就这样在社区里开始了孩子们的课后辅导。
(耕心莲苑两位创办人合影)
耕心莲苑相当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与智慧,所以课后积极带着孩子们学习与背诵四书五经,从日常生活中和长辈问候开始,落实孝道、礼节及品格修养,重拾失落的家庭教育,也修复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
虽然初期一度遭到社区质疑,以为她们要开私家补习班而强力抨击,但看到孩子们日渐改变与成长,社区居民的态度也逐渐软化,甚至出钱出力,要让耕心莲苑持续运作下去。
然而读经班采取“不计束修、随喜付费”的方式,上课的学生又从原先不到十个人一路增加到数百人,使她们财务上逐渐吃紧。为了补贴办学的经费,她们在社区开办一间小食堂,一样采取随喜付费的模式,不过这不仅考验着人性,也深深试验创办人的决心。
初期有些人连续数月拿着锅子和大碗来盛菜,装满后却转身就走,让一些志工因为人性的贪婪而失望离去。幸好在几位热心居民的呼朋引伴之下,递补了志工的空缺,而食堂也在2008年金融风暴期间,让许多骤然失业的民众可以在此得到温暖、饱餐一顿。食堂渐渐受到整个社区的支持,不仅有居民帮忙备料、切菜,附近的果菜批发商也会将卖不完的菜送到餐厅,节省他们的成本。
如今这个“把企业当做家一样经营”的食堂,已成为读经班办学的经费来源之一;她们也进一步成立“爱一家亲社会企业”,结合社区妈妈们的力量,一起制作美味可口且无食品添加物的核桃糕、凤梨酥、香桩酱等各式美食,并将贩卖糕饼的盈余所得全数支持耕心莲苑办学。
从“小我”到“大我”,这些女性专心致志的付出,着实在尼泊尔和台湾刻画了微小却深刻的影响力。